文章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54(07):-

作者:戴望春刘鸿圣李建明莫宗明薛婷陈永浩

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4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5例经临床诊断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4~11岁,中位年龄6岁。5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MR血管成像(MRA)、磁敏感成像(SWI),3例行MR波谱(MRS)扫描。5例患儿临床均表现为头痛和不同程度的局灶性神经缺损。MRI示3例单侧发病,2例双侧发病;1例病变单发,表现为肿块型,4例病变多发,其中3例病变为斑片状、脑回状,1例表现为混合型。MRA均可见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或串珠样改变。SWI显示4例病变内出现低信号。3例MRS均显示胆碱峰、N-乙酰天冬氨酸峰下降,乳酸峰不同程度升高。PACNS为排他性诊断,MRI联合MRA有助于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angiitisofthecentralnervoussystem,PACNS)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病变,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病灶可累及动、静脉,但以动脉受累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认知功能障碍、癫痫发作及神经功能缺损等[1,2,3]。PACNS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中年人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儿童罕见[4]。本病临床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早期常被误诊。笔者搜集5例经临床诊断的儿童PACNS(childhoodPACNS,cPACNS),对其影像表现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4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5例经临床诊断的cPACNS患儿的影像和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4~11岁,中位年龄6岁。患儿均符合由成人PACNS标准改良后的cPACNS诊断标准[4]:年龄1个月~18岁;获得性局灶性或弥漫性神经、精神症状;无其他系统性疾病可以解释的PACNS影像学或组织病理学证据;除外继发性、系统性血管炎。2.检查方法:所有患儿检查前均禁食3~4h,口服水合氯醛(0.5ml/kg)镇静,待安静入睡后行MR检查。5例均行颅脑MRI平扫及增强、MR血管成像(MRangiography,MRA)、磁敏感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扫描,其中3例行MR波谱(MRspectroscopy,MRS)扫描。1例行颈段脊髓MRI平扫及增强。MR检查采用德国SiemensSkyra3.0T超导型MR扫描仪,扫描参数:T1WI,重复时间(repetitiontime,TR)ms,回波时间(echotime,TE)10ms;T2WI,TRms,TEms;SWI,TR27ms,TE20ms。扫描层厚均为5mm,层间隔1mm,视野mm×mm。MRA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TR21.0ms,TE3.7ms,视野mm×mm。MRS采用儿童专用波谱扫描序列检查,TR1ms,TE40ms,视野60mm×60mm,反转角90°。患儿静脉注射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剂量0.2ml/kg)后行T1WI扫描。3.影像分析:由1名主任医师和1名主治医师共同观察以下影像表现:病灶部位、数量、形态、强化特点及MRA、SWI、MRS表现,如有分歧经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二、结果1.临床特点:5例均有头痛伴呕吐,4例单侧或双侧肢体乏力,2例癫痫样发作,2例伴有低热,2例既往2~3年前有类似发作病史。1例甲强龙冲击治疗后联合美罗华治疗,临床症状好转出院;2例甲强龙冲击治疗,临床症状好转出院;2例家属放弃治疗,签字出院。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常规检查1例蛋白定性极弱阳性(±),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49.0×/L),其他4例均为阴性。血常规中白细胞升高1例。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2例。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升高2例,免疫球蛋白E升高1例。尿常规均正常。2.MRI表现:3例单侧发病,2例双侧发病。1例病变单发,表现为肿块型(图1),位于左侧基底节区。4例病变多发,其中3例表现为斑片状、脑回状,1例病变范围包括右侧额、颞、枕、顶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此患者同时合并颈髓病变),1例病变范围包括双侧额、颞、枕、顶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左侧丘脑,伴左侧基底节区软化灶形成,1例病变范围包括左侧额、颞、顶、枕叶、右侧额、颞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图2),伴双侧基底节区、桥脑及中脑软化灶形成(图3);1例表现为混合型(肿块型和斑片状病变同时存在),病变位于右侧基底节区、岛叶、右侧额叶深部白质、胼胝体膝部及右侧颞叶皮质。病变平扫T1WI稍低信号为主,部分病变内见条状、点状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缘模糊。增强扫描后1例病变无强化,4例病变脑实质呈不同程度强化,2例病变周围软脑膜明显强化(图4)。1例行颈段MRI扫描,病变位于颈2~3脊髓内,呈斑片状,T2WI为高信号(图5),T1WI为等信号,增强后无强化。图1患儿女,6岁,左侧基底节区肿块型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cPACNS)。横断面T2WI显示左侧基底节区肿胀,病变呈高信号图2~4患儿女,7岁,多发性cPACNS。图2为T1WI,显示左侧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多发斑片状、脑回状稍低信号,并见条状高信号影沿皮层分布,提示皮层神经元坏死,伴双侧基底节区明显低信号。图3为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图像,示病变主要为高信号,双侧基底节区病变为低信号,提示软化灶。增强扫描(图4)示病变明显强化,并见软脑膜明显强化图5患儿男,11岁,多发性cPACNS。T2WI示颈2~3水平脊髓内斑片状高信号(),边缘模糊图6患儿男,4岁,混合型cPACNS。MR血管成像(MRA)示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右侧大脑中动脉M1、M2段多发串珠样狭窄图7,8患儿男,4岁,多发性cPACNS。磁敏感成像(图7)示右侧颞枕叶多发斑片状、条状低信号,提示慢性出血。MR波谱成像(图8)示右侧病变胆碱(Cho)峰、N-乙酰天冬氨酸(NAA)峰下降,乳酸(Lac)峰升高3.MRA表现:1例单发患儿MRA表现为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串珠样狭窄。1例混合型患儿表现为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右侧大脑中动脉M1、M2段多发串珠样狭窄(图6)。3例斑片状、脑回状病变患儿中,1例表现为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串珠样狭窄,1例表现为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左侧大脑中动脉M1、M2段多发狭窄,1例表现为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大脑中动脉M1段串珠状狭窄。4.SWI、MRS表现:单发患儿SWI无异常表现,4例多发病变患儿病变内见多发条状、斑片状低信号影(图7)。3例MRS均显示病变区胆碱(choline,Cho)峰、N-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峰下降,乳酸(lactate,Lac)峰不同程度升高(图8)。三、讨论年Cravioto和Feigin首先报道了PACNS,认为该病是主要累及软脑膜、皮质和皮质下中、小动脉的肉芽肿性血管炎。PACNS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免疫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壁,引起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反应过程引起血管壁功能减低,进而导致血管破裂和颅内出血。PACNS的临床表现多样,大小血管均可受累。本组5例均累及中等大小的血管,4例均有出血的证据,SWI上表现为多发斑片状、条状低信号,提示慢性出血。MRI是诊断PACNS的重要影像学方法,灵敏度达90%以上[5]。然而,PACNS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常规MRI表现无特异性,病变多表现为皮质和皮质下白质大小不等的斑片状、脑回状异常信号,边界模糊,可累及单侧或双侧,病变分布的范围不符合某一血管分布区域。但是Salvarani等[6]提出,当新、旧病灶并存,伴颅内双侧大血管、小血管的狭窄或扩张,应高度怀疑PACNS。本组2例出现双侧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多发病灶,且新、旧病灶并存,MRA提示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段多发狭窄。另外,PACNS还可以表现为肿块样,类似肿瘤或脓肿[5,7]。增强后PACNS病变呈斑片状、脑回样强化,肿块型为团块样或花环样强化[7],软脑膜亦可强化。蔡永亮等[8]认为增强MRI上的周围低密度区提示血管炎的脑实质水肿性改变和梗死形成。本组2例患儿出现肿块样改变,增强后病变内轻度强化。增强后出现强化提示病灶处于炎性活动期,但不同时期病灶强化特点可不同。脑膜的强化还有助于与其他颅内炎性疾病相区别,如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MRA有助于证实脑血管病的存在,典型表现为颅内中小动脉狭窄、串珠状改变或闭塞。本组5例患儿均表现为大脑中等大小动脉狭窄或串珠状改变。需要注意的是,MRA在非炎性血管病变中也可显示血管狭窄,如动脉粥样硬化、放射性损伤、脑血管痉挛等[9]。但是,长段的动脉狭窄、微动脉瘤形成和完全闭塞,提示非PACNS的可能性大[10]。虽然MRI具有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但仍难以检测直径μm的小动脉病变[11]。因此,即使脑血管造影显示阴性,仍需要进一步脑活检来确诊PACNS。血管成像还可用于观察cPACNS病变进展和评价预后[12]。本组2例患儿既往有肢体乏力的症状,本次再次以肢体乏力入院,MRI提示脑内病灶新旧不一,MRA发现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串珠样狭窄,提示病变可能处于进展期。本组3例病变MRS均表现为Cho峰、NAA峰下降,Lac峰不同程度升高,与史天亮等[13]报道的NAA峰降低、Cho峰及Lac峰升高不完全相同,这可能与病灶内不同程度的神经元损伤、髓鞘减少或胶质增生及缺氧缺血有关。脊髓PACNS的发病罕见,往往与脑部的病变共存[1],MRI表现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脱髓鞘改变,个别表现为脊髓内出血。目前,cPACNS的诊断主要是排他性诊断。因此,首先需要排除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血管炎(如动脉炎、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其他非感染性血管炎(如烟雾病)。其次,需要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多发性硬化、脑梗死、脑肿瘤、烟雾综合征等。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未能获得组织病理学依据;第二,样本量较小,且为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未行扩散加权成像,未能探讨病变早期发生脑缺血情况;第三,未进行随访。综上所述,cPACNS的诊断应包括深入的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CSF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必要时活检。MRI联合MRA不仅能提示cPACNS诊断,还可以用于疗效评估和随访,以准确评估疾病的变化和预后。

参考文献(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bktw.com/kjsczz/129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