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很多年了,这里是国家第一批神经外科博、硕培养点,当时第一批5位博导中有两位在这里;这里走出过很多神经外科的功勋级人物,如陈忠平教授(中山大学),朱剑虹教授、胡锦教授(复旦),李晓楠教授(MDAnderson)等等。很多年了,这里毕业的研究生已遍布四海,在苏南,在江苏,在华东,在全国,在全球的很多地方,他们名声鹊起,撑起区域神经外科的脊梁。无论您在哪里,无论您多显赫,请记得常回家看看,看看母校,看看曾经的引路人们——杜子威、惠国桢、周岱......

这里整理了年参加集体答辩的各位研究生,以及他们的研究课题,水平、内容以及侧重点各有不同,仅立此存照,让这些短暂但却能成为永恒的记忆片段,时刻警醒各位年轻人,今天你已苏大为荣,明天苏大以你为荣。

姓名:杨理想,导师:崔岗

课题名称:TRA2β与胶质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TRA2β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胶质瘤细胞中对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旨在寻找与胶质瘤发生、发展相关的新的靶基因。

方法:

(1)运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在人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组织中TRA2β的表达情况;收集80例胶质瘤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RA2β和增殖指标Ki-67的表达情况,将两者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TRA2β的表达与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

(2)选取高表达TRA2β的胶质瘤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血清饥饿释放模型,处理后运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TRA2β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探究其在胶质瘤细胞增殖中的潜在作用。

(3)通过小干扰的方式下调细胞中TRA2β的内源性表达,然后采用细胞流式分析、CCK-8、Transwell等方法检测TRA2β表达的下调对细胞周期、增殖以及迁移的影响。

结果:

(1)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均显示,TRA2β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统计学分析提示TRA2β的表达强度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TRA2β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r=0.;P0.);Kaplan-Meier分析显示TRA2β在胶质瘤中的高表达与患者低生存率的显著相关(P0.01);

(2)通过血清饥饿的方式使胶质瘤细胞生长周期停滞,血清释放后刺激细胞增殖;Westernblot结果显示TRA2β﹑PCNA等蛋白随着细胞周期的进展表达增加;siRNA分析显示,TRA2β表达的下调可引起PCNA、cyclinA表达降低,同时使细胞周期的停滞、增殖水平及迁移能力的下降。

结论:

(1)TRA2β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增加;TRA2β的高表达增加肿瘤分级正相关并提示不良预后;说明TRA2β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2)TRA2β的表达在血清饥饿的胶质瘤细胞中逐渐增加,提示其与细胞的增殖过程相关。siRNA干扰TRA2β的内源性表达后,可能通过使胶质瘤细胞周期停滞来影响其增殖;TRA2β表达下调后,细胞增值、迁移能力下降。

姓名:陶晓旸,导师:虞正权

课题名称:贝伐单抗对垂体腺瘤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目前除了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及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分别可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及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以外,其余类型的垂体腺瘤均需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均可分泌VEGF,贝伐单抗是一种针对VEGF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但关于贝伐单抗在垂体腺瘤中的作用的研究仍很少。

方法:用贝伐单抗处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细胞株AtT20细胞,取培养基上清,并与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细胞共培养。ELISA试剂盒检测AtT20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分泌情况。MTT法检测贝伐单抗对AtT20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贝伐单抗对AtT20细胞株凋亡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Westernblot法观察bEND.3细胞中VEGFR2的表达。

结果:AtT20细胞分泌能VEGF。贝伐单抗能影响AtT20细胞的增殖及凋亡。贝伐单抗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分泌的VEGF,阻断VEGF/VEGFR2信号通路。

结论:贝伐单抗能促进垂体腺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并且通过阻断VEGF/VEGFR2信号通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有望成为抗血管生成治疗垂体腺瘤的新的治疗方式。

姓名:李兵,导师:李金泉

课题名称: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

探讨单纯行侧脑室外引流术和经纵裂胼胝体入路血肿清除术两种外科手术方式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

回顾性分析医院神经外科自年1月--年4月有完整临床资料的38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患者,其中行单纯侧脑室外引流25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血肿清除13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1年,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估临床预后。

按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结果统计:单纯行侧脑室外引流的患者中,ADLI级5例,II级8例,III级3例,IV级5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16%,死亡患者中有3例死于颅内感染,1例死于肺部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经纵裂胼胝体入路血肿清除的患者中,ADLII级2例,III级2例,IV级4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38.5%,其中4例死于肺部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1例死于颅内再出血。

对于丘脑出血量30ml,仅破入单侧脑室者或患者意识障碍较轻,GCS评分超过8分者,采用单纯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效果明显;对于出血量≥30ml,且破入双侧侧脑室或全脑室铸型,或出血量未超过30ml,但患者意识障碍较重,GCS评分低于8分者,手术经纵裂胼胝体入路血肿清除更具优势。

姓名:吴至武,导师:周幽心

课题名称:MiR--5p抑制A2B5+/CD-胶质瘤干细胞“干性”及侵袭的实验研究

背景及目的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具有很强的侵袭性、增殖速度快和高复发率。胶质瘤干细胞(gliomastemcells,GSCs)的存在是胶质瘤发生和复发的根源,治疗胶质瘤的关键是要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全面消除胶质瘤干细胞。根据胶质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的不同,可将GSCs分成不同的亚群,目前针对不同亚群GSCs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相对较少。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微小RNA(miRNAs),一类非编码RNA,在人脑胶质瘤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MicroRNA通过对靶向mRNA的降解和翻译水平的调控,从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miRNA可参与调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血管形成和耐放化疗性,对GSCs的自我更新和分化同样具有调控作用。本实验室近年培养出了一株表达A2B5+/CD-的胶质瘤干细胞株,将其命名为SHG-s。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发现,miR--5p在SHG-s中表达显著降低,查阅相关文献研究已证实,miR--5p的成熟体miR-在胶质瘤中呈低表达,上调miR-的表达后能显著促进CD+胶质瘤干细胞的分化,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侵袭性。针对miR--5p在A2B5+/CD-人脑胶质瘤干细胞中的作用目前国内外仍未见相关报道。因此推测,miR--5p对A2B5+/CD-人脑胶质瘤干细胞(SHG-s)的干细胞特性维持及侵袭能力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研究方法收集年5月-年1月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经病理证实的人脑胶质瘤组织标本53例,脑外伤减压术切除的非瘤脑组织6例,培养5例胶质瘤细胞株,3例胶质瘤干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人非瘤脑组织、人脑胶质瘤组织、人脑胶质瘤细胞株和人脑胶质瘤干细胞株中miR--5p的表达;构建miR--5p过表达及RNA干扰(RNAi)的慢病毒载体,稳定转染A2B5+/CD-胶质瘤干细胞株;将转染成功后的SHG-s行二次球体形成实验观察转染后的干细胞成球率,免疫荧光及qRT-PCR检测干细胞标志物A2B5、CD、Nestin、PLAGL2、ALDH1、SOX2的表达变化,探讨miR--5p对SHG-s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干性维持的影响。transwell实验及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探讨miR--5p对SHG-s人脑胶质瘤干细胞侵袭性的影响;

结果qRT-PCR结果显示:miR--5p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非瘤脑组织;高级别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低级别胶质瘤组织;在人胶质瘤细胞株中的表达要显著低于正常人脑星形细胞株(NHA);miR--5p在SHG-s(A2B5+/CD-)中的表达要低于SU2(CD+)和U87s(CD+)。干细胞标志物免疫荧光及qRT-PCR结果显示上调miR--5p能降低SHG-s干细胞标志物A2B5、SOX2、Nestin、ALDH1和PLAGL2的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iR--5p表达的变化对CD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CD在各对照组中均无表达。Transwell实验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显示miR--5p能显著抑制SHG-s胶质瘤干细胞的侵袭性。

结论(1)miR--5p在人脑胶质瘤组织和细胞中低表达;(2)miR--5p在SHG-s胶质瘤干细胞中显著低表达;(3)miR--5p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在胶质瘤中发挥作用,高表达的miR--5p可抑制SHG-s的干性维持及抑制其侵袭能力。

姓名:高安举,导师:王中

课题名称:Neurexin-1β及Neuroligin-1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研究

第一部分Neurexin-1β及Neuroligin-1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与认知功能关系研究

目的: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研究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内Neurexin-1β及Neuroligin-1的表达变化,以及对大鼠神经行为学及认知功能改变的影响。

方法:54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后3h、6h、12h、24h、48h、72h、1w、2w共9组,每组6只大鼠。所有SAH大鼠经自体尾动脉抽取非肝素化动脉血注入视交叉前池,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分别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h、6h、12h、24h、48h、72h、1w、2w处死大鼠。假手术组大鼠进行尾动脉采血并予颅骨钻孔,但未进行注血,于处理后72h处死大鼠。所有大鼠均进行体循环灌注,并取大脑皮层、海马组织做标本,进行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分析,检测Neurexin-1β及Neuroligin-1的表达。并取2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SAH组,每组10只大鼠。按以上方法完成假手术或造模,所有大鼠在48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测试大鼠认知功能改变。

结果:1.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SAH后3h~24h大鼠脑皮质中Neurexin-1β及Neuroligin-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3h、6h、12hP0.05),SAH后24h~72h表达水平降低最为明显(24h、48h、72hP0.01),2w组的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大脑皮层及海马,与假手术组相比,SAH后Neurexin-1β的相对荧光强度在3h~12h出现下降(3h、6h、12hP0.05),而SAH后24h~72h下降最明显(24h、48h、72hP0.01),而后回升,至2w时相对免疫荧光强度与假手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Neuroligin-1的相对免疫荧光强度在SAH后6h~48h出现下降(6h、12h、24h、48hP0.05),SAH后72h下降最显著(72hP0.01),SAH后1w相对免疫荧光强度回升(1wP0.05),其中2w组各部位脑组织Neuroligin-1免疫荧光强度也存在一定差别,在海马,2w组免疫荧光强度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而在大脑皮层中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3.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下降,食欲及活动能力下降(P0.01)。

4.在Morris水迷宫试验中,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游泳距离显著增加(P0.01),逃避潜伏期改进百分比下降(P0.01)。

结论:1.突触前膜蛋白Neurexin-1β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后的3h~1w中,大脑皮层和海马区域中的表达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以24h~72h最明显,SAH后1w表达又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至SAH后2w回升至假手术组水平;2.突触后膜蛋白Neuroligin-1在大鼠SAH模型后6h开始,在大脑皮质和海马中,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至72h最为明显,而后又逐渐上升;3.Neuroligin-1表达降低出现的时相晚于Neurexin-1β,其中海马中表达恢复比大脑皮层中迟缓。4.大鼠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学习记忆功能下降是其表现之一。

第二部分Neurexin-1β及Neuroligin-1基因表达的沉默与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siRNA对Neurexin-1β及Neuroligin-1基因表达的干扰作用及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鼠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8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AH组、scramblesiRNA组、Neurexin-1βsiRNA组、Neuroligin-1siRNA组,每组16只大鼠。所有siRNA组大鼠在SAH造模前48小时经侧脑室注射注入相应的siRNApmmol/只,假手术组及SAH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所有SAH大鼠经自体尾动脉抽取非肝素化动脉血注入视交叉前池,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假手术组大鼠进行尾动脉采血并予颅骨钻孔,但未进行注血。每组随机取6只在SAH后72h处死大鼠。所有大鼠均进行体循环灌注,并取大脑皮质、海马组织做标本,进行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分析,检测Neurexin-1β及Neuroligin-1的表达。余下的所有大鼠在SAH后48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测试大鼠认知功能改变。

结果:1.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大鼠脑组织中Neurexin-1β及Neuroligin-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SAH组与对照siRNA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eurexin-1βsiRNA组、Neuroligin-1siRNA组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siRNA组相比均下降(P0.05)。

2.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大脑皮层及海马,与假手术组相比,SAH后Neurexin-1β、Neuroligin-1的相对荧光强度均降低(P0.01),而对照siRNA组与SAH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Neuroligin-1siRNA组与对照siRNA组相比,荧光强度出现下降(P0.05)。

3.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下降,食欲及活动能力下降(P0.01)。而与sramblesiRNA组相比,Neurexin-1βsiRNA组和Neuroligin-1siRNA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下降,食欲及活动能力下降(P0.05)。scramblesiRNA组和SAH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4.在Morris水迷宫试验中,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及scramblesiRNA组的学习记忆功能明显下降(P0.01),且SAH组与scramblesiRNA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Neurexin-1βsiRNA组和Neurexin-1βsiRNA组较SAH组下降(P0.01)。

结论:Neurexin-1β及Neuroligin-1基因表达的沉默可使蛛网下腔出血后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

第三部分Neurexin-1β及Neuroligin-1基因表达的沉默与上调对氧合血红蛋白共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突触样结构形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Neurexin-1β及Neuroligin-1基因表达沉默或上调后,与氧合血红蛋白共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突触样结构形态和数目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取孕18天的Wistar大鼠母鼠,麻醉后剖宫取胎鼠,在无菌条件下,在预冷的D-Hank’s玻璃皿中,分离胎鼠大脑,剥离出双侧海马对,在D-Hank’s液中机械分离,转入离心管中离心并弃去上清,加入木瓜蛋白酶消化10min,用含有10%FBS的DMEM液终止消化并洗涤,通过目滤网过滤,离心并弃去上清,加入含有10%FBS的DMEM液,反复吹打成单细胞悬液,常温下静置5分钟,取中层细胞悬浮液,转入培养瓶中,37℃差速贴壁3h,非神经细胞贴壁较快,收获未贴壁细胞(内含神经元可达90%以上),进行吹打后,以0.4%台盼蓝染液染色并计数活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1.0×10^6/ml,种植于0.1mg/ml的多聚-D-赖氨酸包被后的盖玻片上,将24孔板置于37℃培养箱中。24h内全量换为含2%B-27和0.5mMGlutaMAX?-I的Neurobasal-A培养液,提供5%的CO2气体,在37℃培养14-19天,其后,每三天置换半量培养液。并定期观察神经元生长情况。培养至第15天,利用NRX-1β及NLGN-1基因siRNAs、过表达质粒及阴性对照载体转染海马神经细胞,24h后以20μM氧合血红蛋白刺激神经元并共培养24h,同时设置空白对照和氧合血红蛋白对照组。进行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分析。

结果:1.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氧合血红蛋白对照组经过与OxyHb共培养24h后,其Neurexin-1β及Neuroligin-1的表达水平均下降(P0.01),Neurexin-1βsiRNA组、Neuroligin-1siRNA组其目的蛋白表达水平较氧合血红蛋白对照组出现更加显著的降低(P0.01),而各过表达组与氧合血红蛋白对照组相比,相应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获得明显提升。另外,实验提示突触前膜标志物synapsin及突触后膜标志物PSD95与Neurexin-1β及Neuroligin-1的表达水平呈现正相关。当Neurexin-1β及Neuroligin-1的基因表达沉默后,synapsin和PSD95表达水平也出现明显下降(P0.01),而Neurexin-1β及Neuroligin-1过表达组synapsin和PSD95的表达也出现明显上调(P0.01)

2.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氧合血红蛋白对照组Neurexin-1β及Neuroligin-1的相对免疫荧光强度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而与氧合血红蛋白对照组相比,Neurexin-1βsiRNA组、Neuroligin-1siRNA组相应目的蛋白的相对免疫荧光强度进一步下降(P0.01),两个过表达组其目的蛋白的相对免疫荧光强度较血红蛋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各阴性对照组与氧合血红蛋白对照组相对荧光强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synapsin和PSD95的免疫荧光双染中,可见到神经元之间树突和轴突相互组合而成的类突触结构,Neurexin-1βsiRNA组、Neuroligin-1siRNA组,其synapsin和PSD95相对免疫荧光强度较氧合血红蛋白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类突触结构也明显减少(P0.01)。而Neurexin-1β及Neuroligin-1过表达后synapsin和PSD95的相对免疫荧光强度也出现明显升高(P0.01),类突触结构也显著增多(P0.01)。

结论:1.siRNAs和过表达质粒可分别引起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中Neurexin-1β和Neuroligin-1基因表达的沉默与上调;2.突出前膜标志物synapsin及突触后膜标志物PSD95与Neurexin-1β及Neuroligin-1的表达水平呈现正相关;3.NRX-1β及NLGN-1基因表达的沉默可引起与氧合血红蛋白共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突触样结构减少,而Neurexin-1β及Neuroligin-1基因的过表达可使突触样结构增多。

姓名:邵杰,导师:虞正权

课题名称:探讨术中超声在切除颅内皮层下病变以及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第一部分探讨术中超声(IOUS)在切除颅内皮层下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IOUS)在切除颅内皮层下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35例患者中的39处颅内病变在开颅手术中使用IOUS进行精确定位,寻找最佳手术入路,并引导手术切除的全过程,明确病变切除范围并且观察残余情况。

结果:所有病变均可以在超声引导下精确定位并且完整切除,28例非功能区病变全切除,术后无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7例功能区病变术中全切,4例术后瘫痪加重,半年后恢复至术前水平。

结论:IOUS可准确定位颅内皮层下病变,指导最佳手术入路,引导术中病变的完整切除,保护周围正常神经功能结构,提高了全切率和手术疗效,降低了复发率和并发症,其实时性、安全性和实用性使其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和价值。

第二部分术中超声监测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监测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将33例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按术中是否采用术中超声监测手术分为两组。超声引导组16例,术中通过超声检测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制定最佳手术入路,并通过实时扫描,监测病灶的切除情况,病灶切除后再次超声探查有继发性出血以及残余病灶。另17例为对照组,按照传统手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切除时间、切除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1)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病灶均在显微镜下全部切除。影像学与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达%。(2)两组患者病灶在手术显微镜下均被发现,超声引导组患者术中病灶显示率为%,并完整显示病灶的大小、位置、范围及形态,准确定位。(3)病灶平均切除时间超声引导组为(51.23±10.36))min,少于对照组的(79.22±27.35)min;并发症发生率超声引导组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两组上述数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术中实时超声引导辅助脑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对病灶的精确定位,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帮助术者选择最佳入路,最大程度上地保护了周围脑组织,缩短了手术用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和不良预后,在神经显微外科手术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姓名:汪洋,导师:虞正权

课题名称:硫辛酸胺在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硫辛酸(α-lipoicacidLA)是常见含有巯基的抗氧化剂,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已经被证实。硫辛酸胺(α-lipoicacid-plusLAP)是LA的衍生物,体外实验中,LAP通过螯合溶酶体内铁抑制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这一观点已经证实。由于溶酶体内特定的酸性环境,LAP(PKa=8.0)比LA(PKa=5.4)更容易地进入溶酶体内,且与溶酶体内自由铁反应,然而LAP的神经保护的机制还未完全阐述。因此,设计本实验来评估LA,LAP两者在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braininjuryEBI)中神经保护作用的差异,以及探讨LAP产生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1:42只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AH+vehicle组,LA(mg/kg)组,LAP(50mg/kg)组,LAP(mg/kg)组,LAP(mg/kg)组和LAP(mg/kg)组。视交叉前池一次注入自体非肝素化动脉血0.3ml构建SAH活体大鼠模型。LA,LAP均通过胃管给药,首次给药在注血后的4小时,后连续三天,每天给药一次。72小时后大鼠处死冰盐水灌注取脑,经脱水,固定和包埋切片,进一步行溶酶体膜蛋白-1(Lysosomal-associatedmembraneprotein-1LAMP-1)/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ron-specificNuclearProteinNeuN)和LAMP-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免疫荧光共染来评估SAH后神经细胞内的溶酶体数量及膜的稳定性。实验2:9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SAH+vehicle组,LA(mg/kg)组,LAP(mg/kg)组和LAP(mg/kg)组。72小时后灌注取脑,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WB)和免疫荧光共染法分析脑组织中的组织蛋白酶B/D(CathepsinB/D),凋亡蛋白-3(caspase-3),Bax,铁蛋白(ferritin)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1HO-1)的表达情况。脑组织切片铁染色评估铁含量,干湿法测定水肿指数,伊文氏蓝(evansblueEB)来评价出血后的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的通透性,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mediateddUTPnickendlabelingTUNEL)染色测定神经细胞的凋亡,相关的试剂盒来测定新鲜脑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

结果:实验1:72小时后,通过比较各组之间的荧光强度,得出SAH组中LAMP-1在神经元细胞质中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弱,与LA组相比,LAMP-1在LAP(mg/kg)组中荧光强度最强;但在星型胶质细胞中,我们发现假手术组,SAH组和干预组之间的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因次,我们选择LAP(mg/kg),LAP(mg/kg)两个剂量行第二部分的实验。实验2:72小时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我们观察到CathepsinB/D,caspase-3,Bax,ferritin和HO-1在脑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LA,LAP不仅能显著抑制上述蛋白的表达,同时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脑水肿含量,血脑屏障通透性,铁沉积,皮层细胞的凋亡率和氧化应激指标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值得注意的是,高剂量LAP神经保护效果最佳。

结论:LAP在实验性SAH后EBI中可以靶向作用于溶酶体内铁,稳定溶酶体膜,抑制Cathepsins的释放,阻断Cathepsins介导的凋亡通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姓名:李学涛,导师:周幽心

课题名称:PTEN对胶质瘤干细胞干性特征及侵袭、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背景和目的

脑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脑肿瘤中胶质细胞瘤发病率最高,也是最具侵袭性、致死性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近年来肿瘤干细胞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证明了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存在。脑胶质瘤干细胞是脑胶质瘤中的很小一部分细胞,具有引起肿瘤发生、维持肿瘤生长、保持肿瘤异质性的能力。肿瘤干细胞可分化成为新的肿瘤细胞,并且对治疗更具抵抗性,因而被视为是肿瘤发生、复发、转移的根源。如果传统治疗忽略了这部分细胞,即使其他大部分肿瘤细胞都被消灭,肿瘤仍然会面临着复发的可能。因此,杀灭肿瘤干细胞将是决定肿瘤长期疗效的重要环节,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所有的放疗及化疗方法均无法杀灭肿瘤干细胞。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癌基因的异常激活,又有抑癌基因的失活。PTEN基因是继P53抑癌基因之后发现的另一个较为广泛的参与肿瘤瘤发生发展的抑癌基因之一。PTEN基因参与肿瘤干细胞信号通路的调控,其可能通过作用于PI3K-AKT信号通路或者mTOR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胶质瘤干细胞的增殖、自我更新、侵袭等恶性肿瘤的性质。有文献表明PTEN基因在胶质瘤干细胞的发生发展中存在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对胶质瘤干细胞具体的影响及机制未见报道。因此,我们推测PTEN基因可能具有通过作用于胶质瘤干细胞,抑制了胶质瘤干细胞的干性特征,从而抑制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在本研究中,我们不仅探讨胶质瘤干细胞的干性特征及PTEN在胶质瘤组织及胶质瘤干细胞中的表达,我们还通过PTEN慢病毒的构建,探讨PTEN基因对胶质瘤干细胞U87S的干性特征、侵袭、凋亡能力的影响。

二、材料和方法

1、胶质瘤干细胞U87S的培养及检测胶质瘤干细胞干性相关的特性。

2、免疫组化、定量PCR法、Westernblot法检测PTEN基因及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中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

3、PTEN基因慢病毒的构建、转染胶质瘤干细胞U87S及转染效率的测定。

4、免疫荧光、二次成球、定量PCR法检测PTEN基因对胶质瘤干细胞U87S干性特征的影响。

5、Transwell实验、Westernblot法检测PTEN基因对胶质瘤干细胞U87S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流式细胞术检测PTEN基因对胶质瘤干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

6、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凋亡和侵袭实验的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三、结果

1、胶质瘤干细胞U87S的培养与鉴定

为了研究胶质瘤干细胞,我们采用逆转培养法从胶质瘤细胞株U87中获得呈悬浮球生长的胶质瘤干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胶质瘤干细胞U87S的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A2B5、Nestein、ALDH1、PLAGL2的表达,我们发现我们培养的胶质瘤干细胞不仅高表达干细胞标记物,还具有多向分化能力、自我更新能力。以上数据表明,我们培养的胶质瘤干细胞满足干细胞的特性,满足下一步实验的要求。

2、PTE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定量PCR法、Westernblot法检测PTEN基因及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中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我们发现PTEN基因在胶质瘤组织及胶质瘤干细胞U87S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为我们下一步的实验奠定实验基础。

3、PTEN基因对胶质瘤干细胞U87S干性特征的影响。

我们采用免疫荧光、二次成球、定量PCR法检测PTEN基因对胶质瘤干细胞U87S干性特征的影响。我们发现转染PTEN基因后胶质瘤干细胞标记物(CD、A2B5、Nestein、SOX2、ALDH1、PLAGL2)的表达明显降低,自我更新速率明显较低。PTEN基因可能通过抑制胶质瘤干细胞的特性,从而抑制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4、PTEN基因对胶质瘤干细胞U87S侵袭、凋亡能力的影响

我们采用Transwell实验、Westernblot法检测PTEN基因对胶质瘤干细胞U87S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流式细胞术检测PTEN基因对胶质瘤干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我们发现PTEN基因不仅可以抑制胶质瘤干细胞的侵袭能力及降低侵袭蛋白MMP2、MMP9的表达,还能诱导胶质瘤干细胞的早期凋亡。

四、结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证明了PTEN作为抑癌基因,通过抑制胶质瘤干细胞的干性特征、侵袭能力,促进胶质瘤干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了胶质瘤的进展。为PTEN基因作为人脑胶质瘤干细胞治疗的分子靶标提供理论依据。

姓名:吴淳,导师:周幽心

课题名称:miR--5p抑制胶质瘤细胞株U、U87增殖和侵袭性的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miR--5p在人脑胶质瘤组织细胞中的表达特性的研究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miR--5p在正常脑组织及人脑胶质瘤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其对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发育是否有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胶质瘤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方法:收集苏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胶质瘤组织标本,培养胶质瘤细胞株U、U87MG、SHG44等,采用Trizol法提取各组织标本及细胞株中的总RNA,应用Real-timePCR检测miR--5p在胶质瘤组织中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miR--5p在正常脑组织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人脑胶质瘤组织及胶质瘤细胞株(P0.01),且在胶质瘤组织标本中,病理分级越高,miR--5p的表大量越低(P0.05)。

结论:miR--5p在胶质瘤组织细胞中低表达,其可能在胶质瘤细胞的生长、侵袭中发挥着一定大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二部分miR--5p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值和侵袭并诱导其凋亡的研究

目的:研究miR--5p对胶质瘤细胞株的增值、侵袭以及凋亡的影响,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用脂质体将miR--5pmimics转染至U与U87MG细胞,同时设立空白及阴性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前后miR--5p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脂质体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与凋亡;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判断U、U87MG的侵袭能力。

结果:U和U87MG细胞转染miR--5pmimics后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5),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S期细胞减少。转染miR--5pmimics后的胶质瘤细胞株的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

结论:过表达miR--5p可以抑制胶质瘤细胞株U和U87MG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促使其细胞凋亡,并可有效抑制其侵袭力。

姓名:沈亮,导师:孙春明

课题名称:MicroRNA-a-3p调控mTOR信号通路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研究目的: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高度恶性、高侵袭性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尽管已经过了几十年的不懈研究,但是由于肿瘤的快速增殖、高度侵袭潜能以及对放化、疗的耐受,使得肿瘤的预后仍极差,多形性胶质瘤母细胞瘤(GBM)的平均生存期仅15~18个月。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恶性肿瘤中,微小RNA(miRNAs)的异常表达与肿瘤进展、复发、预后密切相关。miRNAs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通过上调或下调miRNAs的表达可以调节基因的转录后翻译水平。据报道,microRNA-a-3p(miR-a-3p)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差异表达现象,miR-a-3p的过表达或低表达能影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mTOR)的功能,调控肿瘤的增殖、凋亡、侵袭等不同的生物学作用。然而,关于miR-a-3p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功能研究以及可能的影响机制的报道极少。因此,我们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了miR-a-3p在人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的表达差异,随后进一步验探索其与人脑胶质瘤的增殖、侵袭、凋亡作用及相关机制。

研究方法:我们选择了医院神经外科自0年至年术中切除的胶质瘤的组织标本61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miR-a-3p在标本中的表达水平;然后,在胶质瘤细胞株U87和U中瞬时转染miR-a-3p上调其表达水平,随后检测上调后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功能的变化。Westernblot分析mTOR信号通路上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

1.人脑胶质瘤中miR-a-3p,mTOR及其下游基因P70S6K的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6例正常脑组织和61例胶质瘤标本中miR-a-3p的表达,其表达水平在胶质瘤标本中比正常脑组织低,但在低级别胶质瘤组(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组之间表达无差异(P>0.05)。mTOR在胶质瘤中的表达较正常脑组织高(P<0.01),且高级别胶质瘤组中mTOR表达水平比低级别胶质瘤组更高(P<0.01)。胶质瘤中mTOR下游基因p70S6K的表达比正常脑组织高(P<0.01),但在低级别组胶质瘤和高级别组胶质瘤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上调miR-a-3p表达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在U87和U两株胶质瘤细胞中上调miR-a-3p表达后明显抑制了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数据提示miR-a-3p增加了G1期细胞数(P<0.01),降低了S期的细胞数(P<0.05)。

3.miR-a-3p表达水平的改变与凋亡、侵袭无关在miR-a-3p过表达的胶质瘤细胞株U87、U中,细胞的凋亡和侵袭能力未见明显改变(P>0.05);同时Westernblot分析与凋亡、侵袭相关蛋白MMP2(matrixmetallopeptidase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提示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4.上调miR-a-3p后抑制了mTOR及其下游基因Westernblot分析和免疫荧光结果提示mTOR信号通路中mTOR、p-AKT、P70S6K和p-4E-BP1的表达在miR-a-3p上调组中有下降。预先经NVP-BEZ-处理抑制mTOR表达,然后再上调miR-a-3p后细胞增殖改变不明显(P>0.05)。

结论:miR-a-3p在胶质瘤标本,胶质瘤细胞株U87、U中的表达比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低,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胶质瘤细胞U87、U中,miR-a-3p可通过mTOR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发挥类似抑癌基因的作用。

姓名:杨超,导师:祁震宇

课题名称:脑胶质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研究

目的:对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进行描述及分析,为临床判断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

方法:对在医院神经外科7年1月~年12月手术的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并按肿瘤级别分为三组,用Kruskal-Wallis法分析各临床特点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分布是否相同;使用Kaplan-Meier法对其中例有随访资料的脑胶质瘤患者按肿瘤级别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用Kaplan-Meier法分别对三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按各个变量的不同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纳入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预后相关独立因素进行判定,以P<0.05为统计学判定标准。

结果:在例胶质瘤患者中诊断年龄(P0.)、术前KPS评分(P0.)、术前症状(P0.)在各个级别胶质瘤中的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例患者按病理级别分组进行生存分析及各组患者按各临床特点不同水平生存分析显示:低级别胶质瘤(Low-gredeglioma)的随访期内尚未达到中位生存时间,年龄,术前KPS,病理类型,术前癫痫症状及术后放疗显著影响患者的总生存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41月,年龄,病理类型、及术后放疗为显著影响因素。间变型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glioma)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9月,年龄、术前KPS值、病理类型、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放疗与总生存期显著相关;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3月,年龄、术前KPS值、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及肿瘤切除程度与无进展生存时间有关。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中位生存时间为14月,患病年龄、术前KPS值、肿瘤切除程度、术后放疗、及术后化疗与总生存期显著相关;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月,年龄、术前KPS值、病理类型、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化疗与无进展生存时间相关。

结论:

1、患者的年龄、术前KPS、术前症状、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分布不同;

2、患者诊断年龄、术前KPS评分、病理类型、术后放疗显著影响各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肿瘤全切及术后化疗是高级别胶质瘤的良好预后因素,术前癫痫与低级别胶质瘤较长总生存期相关。

姓名:殷义明,导师:王中

课题名称:眶上外侧入路在鞍区肿瘤显微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标准的翼点入路是前循环和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鞍上肿瘤、海绵窦区病变的常用手术入路。HernesniemiJ教授开创了眶外侧入路的手术入路用于前循环的动脉,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的同时减少翼点入路的手术常见并发症。随后并推广其用于鞍区肿瘤的治疗。本文探讨眶上外侧入路是否能安全有效的应用于鞍区常见肿瘤的手术,与标准翼点入路是否有优势。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年6月至12月期间行连续性眶上外侧入路肿瘤切除术23位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的手术均由王中教授主刀。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身体状况采用Karnofsy评分进行评估。术后的临床恢复情况采用Glasgow评分进行分析。23患者中,11例为垂体瘤(48%),6例为鞍结节脑膜瘤(26%),6例为颅咽管瘤(26%)。

结果:23例患者中女性12例,男性11例;肿瘤平均直径约3.37厘米(2.3~4.3厘米),4例肿瘤直径大小等于4厘米。21例术中肿瘤完全或大部分切除(91%),其中垂体瘤患者中8例(73%)完全切除;颅咽管瘤患者中2例(33%)完全切除,3例(50%)大部分切除;脑膜瘤患者中5例(83%)完全切除,1例(17%)大部分切除。1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术后死于颅内出血(4.35%)。1例患者并发颅内感染(4.35%),1例患者并发术后颅内出血(4.6%)。术后所有患者均无并发脑脊液瘘或出现新的视野缺损。术后Karnofsy评分的中位数为87.4(0~)。Glasgow预后评估为4.6(1~5),16例出院恢复良好(69.6%),轻度残疾5例(21.7%),重度残疾1例(4.35%)死亡1例(4.35%)。

结论:①眶上外侧入路能充分显示鞍区解剖结构,并成功应用于鞍区的肿瘤切除。②与传统翼点入路相比,眶上外侧入路开颅时长短,大约5-10分钟;皮肤切口前缘未达耳前颧弓水平,因此降低了对颞肌的损伤;使用了联合的皮肌瓣,避免了面神经上支的损伤;伤口位于发际线以上,更利于美观;手术仅分离了颞肌的上极和前部,因此降低了术后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手术采用小骨瓣从而降低了术后脑脊液漏的风险。③与眶上锁孔入路相比,眶上外侧入路视角及视野更大,对术中出血更容易控制,较眶上锁孔入路更为安全;对手术器械要求低,易临床推广;伤口更隐蔽,更适用于疤痕体质及眉毛稀疏的患者。④在鞍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中,眶上外侧入路是一种兼顾手术安全及微创的手术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相对简单、创伤小的优点,更适合广泛开展。

姓名:徐祥,导师:王中

课题名称:mTOR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mTOR)是一种进化上相对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参与体内多种生物过程,包括自噬、蛋白合成、脂质合成、肌动蛋白动力学、神经元形态学等。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后脑损伤的机制甚多,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在其中作用显著。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对细胞的增殖活化有促进作用。迄今尚没有关于mTOR在SAH后小胶质细胞激活中的作用研究。目前研究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mTOR信号通路激活、小胶质细胞激活。但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为此,在本研究中,我们第一次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mTOR信号通路在不同时间的的表达,以及抑制该信号通路能否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早期脑损伤(earlybraininjury,EBI)。

研究方法:24只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AH-3h组,SAH-24h组,SAH-72h组。主要探究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中mTOR通路的时点表达。将72只SD大鼠分为四个组,sham组18只,SAH+溶剂组18只,SAH+雷帕霉素组18只,SAH+AZD组18只。本实验采用视交叉前池注血模型:SD大鼠视交叉前脑室20秒内注入0.3ml无肝素动脉血,从而建立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在SAH+雷帕霉素组中,模型建立的第4个小时,腹腔注射雷帕霉素(ug/kg)。SAH+AZD组中,同样在建模后第4小时,AZD以14mg/kg剂量腹腔注射。SAH动物模型建立完毕的第24小时处死大鼠,取出大鼠额颞底皮层脑组织做标本,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分析脑组织中mTOR信号通路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来分析小胶质细胞的表达,干湿法测定水肿指数,western-blot分析脑组织中白蛋白含量来评价出血后的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的通透性,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mediateddUTPnickendlabelingTUNEL)与FLUORO-JADEB荧光染色测定神经细胞的凋亡及坏死比率,相关的试剂盒来测定新鲜脑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

结果:通过各种之间的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得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mTOR及其下游P70S6K总量无明显变化,但其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并在第24小时达到最高。雷帕霉素、AZD抑制了mTOR通路的激活以及小胶质细胞的活化。雷帕霉素、AZD一定程度上减轻了SAH中的早期脑损伤,包括了细胞凋亡、坏死、脑水肿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失调。

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mTOR信号通路被激活,雷帕霉素、AZD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从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SAH模型中早期脑损伤,这有可能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来实现的。

姓名:张洁,导师:李向东

课题名称:肺癌脑转移瘤中血管拟态现象与患者预后分析

探讨肺癌脑转移瘤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mimicry,VM),了解肺癌脑转移瘤中血管拟态的阳性率,并分析肺癌脑转移瘤VM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收集0年-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病理确诊为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应用CD34-PAS双重染色法检测脑转移瘤中是否存在VM。总结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可能和预后相关的因素,包括病人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病理类型、转移灶部位、大小、数目、治疗方法、肿瘤切除程度、KPS评分等,kaplan-meier法分析VM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共收集到有完整病例资料,对脑部转移瘤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22例脑转移瘤中发现VM,阳性率36.6%,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提示患者术前KPS评分大于70分、年龄小于60岁、术后行综合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VM阳性或阴性患者的预后没有差异。多因素分析提示患者术前KPS评分和术后综合治疗为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预后因素。

肺癌脑转移瘤中存在VM,VM的存在与否与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无相关性,而患者脑转移瘤术前KPS评分大于70、术后行综合治疗为患者良好预后的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与颅脑手术术后生存期相关,小于60岁患者生存期较长。但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不能作为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脑部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不能作为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脑部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因为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术后生存期和多种因素有关。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走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bktw.com/kjsczl/70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