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使用单一PED治疗颅内前循环小型囊状动脉瘤时,PED的直径显著影响动脉瘤闭塞率。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由于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动脉瘤闭塞率,低复发率以及令人满意的安全性,因此Pipeline栓塞器械(PED;ev3/CovidienNeurovascular,Irvine,California,USA)被广泛应用治疗颅内动脉瘤。尽管如此,仍有少量的颅内动脉瘤接受PED治疗后仍无法愈合。虽然一些早前的研究分析了使用PED治疗颅内动脉瘤失败的各种危险因素,但目前仅有的共识是靶动脉瘤累及了分支血管是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其他可能导致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包括较大的动脉瘤尺寸、较大的动脉瘤颈体比以及高龄等,并没有获得不同研究团队的一致认可。

近来本中心一项关于PED覆盖的穿支血管远期通畅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显示,较小直径的PED显著地增加了穿支血管在远期随访的迟发性闭塞。这一相关性并不依赖于PED装置超过载瘤血管直径的程度,可能原因是,相比较大的栓塞装置,小尺寸的PED具有更高的金属覆盖率。由于先前的研究发现较小尺寸的PED覆盖的穿支血管具有较高迟发性闭塞率。本研究假设动脉瘤的远期闭塞率也与之相关,即:较小尺寸的PED覆盖的动脉瘤更加容易形成血栓。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当使用单一PED时,该装置的直径是否显著影响治疗效果。另外,本研究也统计分析其他可能的影响疗效的因素,诸如:分支血管是否受累、PED直径超过载瘤动脉的程度、患者性别、年龄以及靶动脉瘤的颈体比等。

研究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该中心至少12个月前的使用单一一个PED治疗的颅内囊性动脉瘤患者数据。排除标准为:使用多个PED治疗、弹簧圈辅助栓塞、创伤性或梭形动脉瘤以及缺乏12个月的影像学随访数据。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动脉瘤位置、动脉瘤直径与瘤颈尺寸、颈体比、既往破裂史、载瘤动脉直径以及靶动脉瘤是否累及穿支血管等因素均被纳入分析。术中的一些因素,如:PED直径、PED直径与载瘤血管的差值、是否使用J形导丝或球囊来增加装置贴壁性以及术中是否使用阿昔单抗等也被纳入统计。此外,本研究也采集了以下信息,如影像学随访时间节点及方式(DSA、CTA或MRI)、动脉瘤闭塞的时间、PED装置内内膜增生程度。最后,本研究也分析了有关PED治疗时术中或迟发性并发症的信息。

研究结果

根据研究设定的入排标准,例患者(总共个动脉瘤)被纳入最后的统计分析。例患者中绝大多数为女性(/),平均年龄55岁。47例多发动脉瘤患者由于动脉瘤位置相邻,术中使用单一一个PED治疗。5例多发动脉瘤患者由于动脉瘤发生于不同的载瘤动脉,故分别使用单一的PED治疗。因此,本研究总共实施了次手术。

30例患者术中使用J形导丝技术提高PED的贴壁性(占23%)。13例患者术中在J形导丝技术不满意后,使用了顺应性球囊(占10%)来改善PED的贴壁性。7例(占5%)患者,由于术中出现穿支血管血流滞留或闭塞、靶动脉瘤内造影剂过于滞留或支架内大量血小板聚集等早期血小板聚集现象,应用阿昔单抗来治疗。经阿昔单抗处理后,所有早期血小板聚集现象均得到缓解,患者未发生不良临床结果。PED植入的载瘤血管平均直径为4.1mm,PED与载瘤动脉直径差值平均值为0.4mm(术中PED尺寸选择的通行原则为PED直径略大于血管直径)。手术并发症6例(占5%),分别为:1例患者术后出现双侧散在的梗塞;1例患者出现PED植入同侧大脑半球的外源性肉芽肿,该患者术后接受了激素治疗(这两例患者并发症均获得缓解,未导致神经功能障碍);1例患者术后第二天出现同侧枕叶脑内血肿,导致了持久性象限盲;2例患者发生了腹膜后血肿,随后保守治疗;1例患者发生股动脉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经皮注射凝血酶后治愈。手术相关持久性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分别为3.3%和0%。

所有动脉瘤均位于前循环,绝大多数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起始部或近端位置(个动脉瘤,占96.1%)。动脉瘤瘤体最大径平均值为4.8mm(1-18.5mm),瘤颈平均值为3.1mm(0.5-9.7mm)。2例(占2%)破裂动脉瘤患者,由于无法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在破裂亚急性期(数天至1周)接受了PED治疗。46个动脉瘤(30%)瘤体或瘤颈累及了分支血管。

动脉瘤闭塞的平均时间为术后8.5个月。60%的动脉瘤在术后1年内闭塞,80%的动脉瘤在整个研究结束期限内闭塞。影像学随访的平均时间为26.6个月。在所有确认闭塞的动脉瘤中,有个经DSA确认,1例经MR确认,3例经CTA确认。详见表1。

经单因素分析(表2和3),最近的随访显示较小尺寸PED与动脉瘤闭塞率相关(p=0.)。分支血管是否受累显著影响动脉瘤的愈合(p0.)。单因素分析显示胚胎型后交通动脉瘤是唯一的导致动脉瘤远期持续显影的影响因素(p0.)。PED与载瘤血管直径差值以及动脉瘤位置,与治疗结果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

多因素回归分析(表4)显示:仅有较小尺寸的PED(p=0.;OR=0.30)以及无分支血管受累(p0.;OR=0.15)是与动脉瘤远期闭塞相关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论

当使用单一PED治疗颅内前循环小型囊状动脉瘤时,PED的直径显著影响动脉瘤闭塞率。最可能的原因是较小直径的PED具有较高的金属覆盖率。当计划使用PED治疗颅内动脉瘤时需考虑这一因素。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徐良博士

浙江大医院

审校

陈骅副教授

医院

终审

刘建民教授

医院卒中中心

兼神经介入中心主任

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例颅内小型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PED治疗颅内动脉瘤后出血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源于PED国际性回顾研究PED治疗巨大、复杂动脉瘤的远期预后









































为白癜风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bktw.com/kjscyy/91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