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NC(LiveInterventionalNeuroradiologyNeurosurgeryCourse),是世界上最重要神经介入大会之一。年来到中国上海,来到和巴黎塞纳河一样浪漫的苏州河旁,完成了一场成功的“LINNCChina”全球首秀。

研讨会内容非常紧凑,会场外几乎始终没有与会者停留,会场内座无虚席,现场及网上参会人员超人,两天内大家就感兴趣的神经介入话题展开了激烈而又非常有针对性的讨论,是近些年来国内难得一见的精品研讨会。LINNC的独特形式和精彩内容给神经介入同道留下了很多思考,神经介入资讯将尽快推出LINNC专栏,将法方授权好的经典病例实录回馈给广大神经介入同道,也将对本次LINNCChina上的热点病例进行深度解读,以弥补本次会议无录播回放之憾。

神经介入资讯编辑部

年7月1日

本次大会继续沿袭以前的以手术病例演示+临床经验分享+讨论为特色,重点展示新技术和并发症病例,参会的国际与中国神经介入专家不同观点的思想碰撞,对目前国际热点、焦点问题展开激烈讨论,从而更深入的了解疾病、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及手术策略。通过两天的会议,中国医生与国际大师面对面的碰撞中,有很多收获与感悟。此次大会的重点话题是:神经介入的规范化操作与围手术期管理、血流导向装置的广泛革命性应用、血管畸形的治愈性栓塞。

本次大会由国际知名神经介入专家JacquesMORET教授和SPELLE教授领衔诸多国际神经介入专家共同创办,医院刘建医院张鸿祺教授担任中方课程总监,国内多位知名专家也都积极参与了大会,会场讨论非常激烈。

中国医生临床经验非常丰富,但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操作训练不如西方医生牢固,会议上MORET和SPELLE多次直接向中国医生提出激烈的反对意见,可见两种观点的碰撞,也让我们见到西方人对学术的重视。我相信从这次大会中,与会者从治疗理念、安全规范第一,以及新材料的应用方面都会大有收益。从整体上,本次大会将LINNC传统的方式移植到中国,非常成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会议体现了LINNC会议的思想碰撞、学术自由、中国医生的自信、上海的精致和活力,学术交流、中西方文化文化交流和情感交流融合得非常好,会议非常成功。我们期待下一次LINNC重回中国!

会议最后SPELLE教授接受神经介入资讯专访时对会议进行了一次小结。他说:“我对中国医生的印象很深,他们非常求知好问,讨论非常热烈;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神经介入医生并没有机会使用到最新的耗材;目前中国很多不同科室、不同背景的医生都在做神经介入手术,这并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无论谁均需要做足够的训练、足够的培训。”大会主席MORET教授认为本次大会中国医生的参与度非常高,它将促进整个中国神经介入的提高,同时会议形式特别好。医院张鸿祺教授也对本次大会进行了评论及展望,“在这两天的会议讨论中,大家的热情非常高,从一些并发症病例中可以得出经验教训,讨论得很深入,大家各有所获。我们相信以后LINNCChina会更受欢迎,越办越好。明年会议将转战到北京,将加入更多中国的元素,让更多的医生参与进来。”

本次LINNCChina东道主刘建民教授认为这两天的会议内容编排非常科学、紧凑,刘主任对会议进行了很好的总结:

第一、LINNC这次能来到中国上海我觉得是特别棒的一件事。从我们决定合作来一起办这样一个会,到今天会议第一天,给我的感觉非常成功,这个成功是来自于中国医生和国外专家的共同参与。大家对于展示病例思考的问题、他们的对话、他们的争论以及这样一种氛围,都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我已经从事神经介入二十多年了,这两天的内容让我感到中国的神经介入真的发展得非常快。在20年之前,我们听Moret教授讲课和展示病例的时候,几乎都没有什么经验,他说的东西对我们来说都像经典的教科书一样。但是20年后的今天,Moret教授把一个个真实的病例展示在大家面前和中国医生在一起讨论,我们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就可能会不一样。我们中国医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理念和自己的技术。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领域之内,我们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但是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中国医生已经开始探索,所以这样一种中法对话对于整个神经介入的提高一定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的发展对世界一定会产生巨大的贡献。

第二,我觉得会议的形式特别好。我们平时会去看一些文章、数据和研究来寻找一个方向。但是我们作为医生来说,每天会面临一个个真实的病例,这样的病例展示形式让我们身临其境,看到面对这样一个患者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我是怎么做的,Moret是怎么做的,我们中国医生是怎么做的。其实对于每一个患者我们都面临多种选择,我们能看到选择不同技术会遇到的问题和带来的益处,这些碰撞都让我们遇到患者的时候能够考虑得更全面,我们的策略会更精准,这样患者也会得到更安全和更有效的治疗。这两天除了展示一些成功的病例之外,还有很多并发症病例。可以看到在自然科学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从错误当中认识到正确在哪里,所以从错误的病例、失败的病例、并发症的病例去学习和提高技术是一种特别快捷的方式。

另外我体会很深的一点是,我们中国医生展示的一些病例,比如说李强和周宇教授展示的动静脉联合入路治愈性栓塞功能区AVM,利用术中电生理监测等多种技术的组合,我觉得无论是在理念、策略还是技术上都走在了国际最前沿。那么同样对于一些并发症病例,比如说如何将flowdiverter放得更精准,避免手术当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通过这些并发症病例的展示,我们在很多问题上已经达成了非常重要的共识,而这些共识对于一些没有经验的医生会是非常好的借鉴,也会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

6月29日上午

第一个病例是医院管生主任团队李冬冬分享的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出现一侧肢体无力的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后再次造影发现远端血管闭塞,考虑支架内血栓形成,予以足量替罗非班以及尿激酶后血管再通。中外神经介入大咖都提出了自己的中肯意见:破裂动脉瘤在介入治疗时,是否应用支架辅助,实际上是患者能得到的更好预后和更大风险之间的权衡,根据动脉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非常重要。其次,对于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中出现支架内血栓的情况,早期足量使用替罗非班非常重要,有助于促进血管再通,改善患者预后。对于破裂动脉瘤的急性期介入干预,需要多方案的联合治疗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第二个病例是浙江大医院许璟主任团队钱聪分享的一例破裂动脉瘤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由于第一个Lvis支架远端打开不良,更换支架后打开顺利,术后出现血管痉挛。Moret教授认为,动脉瘤破裂急性期不建议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单纯栓塞或者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并发症率较低,且足够达到栓塞破裂点的效果,积极的随访干预比急性期应用支架安全性高。许奕教授提出:术后即刻如发生肢体无力,更多考虑术中操作所致,尤其支架打开不顺利时前推支架,可能导致血管壁损伤,增加术后缺血风险。同时,支架使用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如造影无法排出血泡样动脉瘤,则处于安全考虑,可以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策略。刘建民教授和其他几位教授同样认为,释放支架时,如前推支架,锚定点可能进入穿支,或损伤内膜,应该将支架微导管放置足够远,且适当回撤支架,不仅更加安全,且起到支架按摩的作用。管生教授支持破裂动脉瘤一期支架辅助栓塞,他认为,基于我国现实国情,患者随访困难,基于患者立场,“一次性解决问题”更加有效。而张鸿祺和刘建民教授都支持推进患者的规范随访体系,急性期安全为重,远期有效随访干预,向国内神经介入中心提出了新要求,新高度。

病例演示环节同样精彩纷呈:

医院张颖影演示了一例A1段夹层动脉瘤的分期介入治疗,不仅展现了一例完美的手术过程,同样提出分期治疗夹层动脉瘤的及时随访非常重要。

海军医院李强展示了一例海绵窦区DAVF靶向栓塞的病例,提出对于DAVF需要精准的栓塞瘘口而不是栓塞引流静脉。

医院叶明展示一例P2段巨大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假性动脉瘤一例,数位教授认为,对于此部位的动脉瘤,单纯栓塞后复发可能性较大,建议使用支架达到血管重建的效果。

Moret教授会中分享了两例手术演示,一例大脑中分叉部动脉瘤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通过球囊的调整使得动脉瘤瘤颈重建良好。他认为,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安全、灵活、可靠,能够使得动脉瘤瘤颈良好塑形。另一例Y支架栓塞前交通动脉瘤同样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大脑中分叉部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瘤

6月29日下午

下午第一个病例为Moret应用多支架(LEO+2密网)技术治疗巨大颈内动脉瘤。

这是一例巨大颈内动脉瘤,先放一枚LEO作为一个基本骨架,再之后放两个血流导向装置。成功手术后发现近端与远端均存在狭窄,行球囊扩张,手术顺利;术后3月自行停抗血小板药(替加瑞洛)后出现血管闭塞,脑梗塞。之后大家展开热烈的讨论,有意见认为是否考虑直接应用一个Pipeline就足够?出现狭窄,为何不直接用高压力性球囊,而是先用顺应性球囊?先放LEO支架,再放密网,完全闭塞率是多少,文献报告?巨大动脉瘤采用密网支架,是否需要填圈?多少个圈合适?支架应用后如何应用双抗方案?

Moret对此一一做了解释:对于这样一个巨大几乎没有瘤颈的动脉瘤,直接用一个Pipeline,存在50%失败率,而且在释放一个后可能会丢失通道;而如果先用LEO做基础,就可以形成一个通路,降低了手术难度。这例LEO贴壁是好的,但存在近端与远端的狭窄,影响了观察。对于狭窄,本例应用球囊扩张也部分解决了问题,术后结果是可以接受的。只是后期没有规律服药发生血栓事件,有些可惜。本例因为动脉瘤巨大,单个支架不能完全覆盖。对于狭窄,先用顺应性球囊,再用高压力性球囊,这是一个原则,这样做更安全。动脉瘤栓塞中一般不填圈,或不致密填圈。目前没有文献报告,应用LEO支架作为密网支架应用之前的基础,但这样做的目的更多是技术可行性高,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验证。

对于支架应用后双抗方案: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波立维,先低剂量双抗3月,之后再单用阿司匹林6月;也有用双抗6月,改单抗1年,再停用;应用替加瑞洛更方便,但中国应用不多。密网支架术后出血风险一直存在,但近几年应用双抗方案更合理后出血风险减小,但目前放密网支架D之后依旧有破裂风险。

之后是BDG医院的宋冬雷教授作了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精彩分享

报告中应用Pipeline治疗病例共例;其中应用PipelineFlex60例;从经典的适应症开始(巨大的海绵窦段),之后逐渐扩展至眼动脉段、后交通段、颈内动脉未端(闭塞率约91.7%);对小的、易复发的宽颈动脉瘤、难处理的多动脉瘤也是安全有效的;血泡样动脉瘤5例,应用Pipeline后闭塞率达75%;MCA、BA、VA也同样适应。整体上1例破裂再处理后预后良好;5例出血(3例无症状,1例死亡,1例mRS,),5例梗死。

接下来是管生教授作了充分了解密网支架后的应用的精彩分享。

密网支架主要应用于未破裂巨大的动脉瘤、多发小或微小颈内动脉瘤、BBA、夹层,其它ICA(1-7)、MCA(1-3)、ACA(1-3)、PCA均有涉及。选择的理由是简化操作,减少或避免了弹簧圈栓塞的劣势。连续例,除一例支架内血栓外,没有继发缺血与出血事件。这表明密网支架对上述复杂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医院张鸿祺主任团队分享了数例有意思的并发症病例。

洪韬分享的是一例小脑AVM病例,部分栓塞后再出血。R-SCA长旋穿支供血,小脑皮层静脉引流;采用超选微导管到位后行20%GLUE栓塞术,手术中大部栓塞血管畸形团,但术后发生小的出血事件。其实这是一例破裂风险较高的AVM病例,一次性完全栓塞(包括引流静脉)应是最佳目标。有人提出可以经静脉入路闭塞,可能能达到更完全的栓塞。经静脉入路逐步栓塞,之后予肝素治疗。Moret认为本例出现延迟出血,与不完全栓塞有关;部分栓塞后可降低流量,为避免静脉闭塞,可应用肝素,当然如果能一期闭塞会更好。

JiZhe分享的是应用密网支架治疗术后复发AN术中导丝断裂。第一次应用密网支架术后支架有移位,同时血流直接指向动脉瘤。第二次再次放密网支架,术中因引导导丝与密网支架有紧密接触,出现导丝断裂,用球囊扩张支架后再成功取出折断导丝。对于本例第一次复发的原因,大家认为是支架放置位置不合适有关,血流更多地导向动脉瘤,远近端着陆点不好,术后支架存在移位,当时就应积极再放一枚密网支架。在场教授们认为放置密网支架过程是推力与拉力的平衡,两端各留5mm,但依旧有随访后移位的情况,有时为防止远端掉下来,需要在支架释放保证两端超过1cm以上;因为支架没有足够长度这时可以选择桥接,但桥接有时会出现困难,这不是一个通用技术或者不是一个常规技术。对于密网支架造成穿支闭塞,这种发生率较少,在选择支架位置时不用特别避开颈内动脉上的脉络膜前动脉。

在对这样巨大动脉瘤治疗是否需要分期完成,有人认为如果出现喷射征或高血流,分期做,先填弹簧圈,4周之后再放密网支架;这样做的目的是先形成瘤内血栓,这时瘤内血栓,酶产生较多,可以随血流稀释;之后再放支架会更安全。

随后的病例展示环节,医院何川带来的是用弹簧圈+支架技术治疗BBA。对其中一例未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治疗,大家有激烈的讨论。方亦斌教授认为未破裂BBA存在争论,因为BBA大多是破裂的,如果是开颅手术可能会有进一步的结构数据,但本例没有;何川的解释是本例用高分辨MR提示瘤壁强化,有破裂风险。Moret的意见是,对这样微小动脉瘤内填圈再放支架,这样风险较高,不如直接放导向装置;对BBA实施填圈,风险与获益要权衡;我认为不填圈,出血风险更低。何川的解释是,对BBA放两个密网也会有出血风险,我更强调应用Coil,但这样做需要更多的证据。

吕宪利教授:流量控制技术治疗复杂脑动静脉瘘

胡学斌教授:用于治疗颈内动脉内复杂血管疾病的Willis覆膜支架的疗效和安全性

周宇:动静脉联合入路治愈性栓塞额叶出血性AVM

李强和周宇展示的这例动静脉联合入路治愈性栓塞功能区AVM,利用术中电生理监测等多种技术的组合,无论是在理念、策略还是技术上都走在了国际最前沿。

应用瘤颈球囊重塑技术辅助栓塞破裂微小前交通动脉瘤

术中先将球囊到位至动脉瘤附近,之后微导管到位动脉瘤内,之后通过调整球囊张力间接改变动脉瘤内微导管位置,实施栓塞。对于本例大家指出:术中动脉瘤形态发生改变,其中有几个袢环已经出去,存在动脉瘤术中出血。在栓塞开始过程中因为Coil方向不好,成篮困难,可以通过调整微导管形态来达到目的;对这种动脉瘤还可以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Moret的意见是,本例微小破裂动脉瘤可以用支架辅助弹簧圈,但在急性期应尽量避免用支架,还可以通过球囊辅助技术来实现完全栓塞。对于前交通动脉瘤,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地稳定填塞弹簧圈,这个病例向大家展示应用球囊张力改变来调整微导管位置,可以作为常规调整工具。本例实际上是发生了术中出血,但术中应用球囊充盈后,术中很从容,这也是球囊的优势,术后也无需考虑抗血小板治疗。

中间展示一例应用Web材料栓塞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成功的演示让我们对操作及支架大小的选择,还有术中如何调整装置的位置有深入的了解。

6月30日上午

第一个病例是一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成功应用T型支架实现理想栓塞。对于复杂病例如何选择应用Y或T支架,引起热烈讨论。Moret认为穿网眼有时会出现困难,有些操作可以简化。诸位教授认为在小血管内因担心高密度金属支架内血栓,或血管明显迂曲时优先用T支架,而其它情况考虑用Y型支架。Y或T支架,哪个更优?T型支架的金属较后者要少,但因为存在远近端的锚定点的差异,其血流导向作用可能会差一些,目前也没有相关数据。

第二个病例是海军医院赵瑞分享的左侧床突段ICA动脉瘤合并载瘤动脉扩张,应用FD治疗。治疗过程引起Moret的评论,他说他一般直接用FD,而不会象这个病例填很多弹簧圈。本例载瘤动脉远端有梭形扩张,动脉瘤的一部分,这时选择FD大小时应以正常的血管大小为依据。对于支架的孔隙率是多少时,栓塞结果最好?目前没有这方面的结论,目前是梦里看花,需要更多的数据。

第三个病例是医院汪阳主任团队陈岩分享的破裂感染性动脉瘤,应用支架辅助栓塞,但出现迟发性出血。患者为破裂性颅内动脉瘤,同时有急性发热病史,白细胞高,血沉快,因此考虑为感染性动脉瘤,尽快行治疗。选择的是支架+coil,抗血小板方案是术后应用替罗非班,之后用双抗。Moret对本病例的意见很激烈,他认为对于感染性动脉瘤如果没有出血,应用抗生素治疗可以治愈;而如果出血则需积极治疗,如果是未端动脉瘤,载瘤动脉闭塞更合适。对于本例在考虑为难治性动脉瘤后就直接用支架并用双抗,后期出现对侧远端血肿,与感染和应用双抗药物有关。张鹏教授认为对于感染性动脉瘤,用弹簧圈栓塞是否会导致炎症更难控制,或者用圈会导致感染;闭塞的策略与普通的动脉瘤是否应有不一样的考虑;用胶栓塞是否更合适。Moret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弹簧圈栓塞后继发感染的几率极低。

第四个病例是叶明带来的经静脉栓塞左侧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应用球囊保护静脉窦。对于手术入路有人提出疑问,为何不选择最常用的入路---经脑膜中动脉入路。叶明认为MMA分支不是太粗,经动脉入路可能困难;同时无耳鸣和头痛时经动脉会更好,但本病例有面部麻木和耳鸣问题。Moret不同意上述观点,对于这样的畸形,治疗应追求完全栓塞,MMA入路常常是首选。侧窦区、枕大孔区畸形,与颅神经有一定关联,但目前我们对于颈外动脉和静脉的理解深入,选择性和控制力更强,因此Onyx胶栓塞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下降。

第五医院齐辉分享的一例床突上段多发动脉瘤合并颅内血肿,采用覆膜支架治疗,同时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取得良好结果。Moret表达了自己的不同意见:如果不是BBA,就不用首先考虑用覆膜支架。本例在双抗情况下实施开颅手术,风险极大。如果应用双抗时,平诊手术需停至少10天;而在急诊情况下只有在病情特别严重时,才选择开颅。因为应用抗血小板后,脑室引流或开颅手术如何管理成为一个难题,本病例不是典型的BBA,急性期也尽量少用支架,少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免增加再出血风险。

其中穿插着Moret的病例介绍,更是优秀的教学病例,引起与会者的广泛深入思考。第一例是合并脑室出血的AVM病例,这例小型AVM畸形直径只有1-1.5cm,椎动脉和颈内动脉MCA分支双重供血,同时主要向后循环引流,最后经动脉入路实现完全栓塞。

张鹏教授提出本例手术先采用动脉入路,从动脉侧进入静脉侧,引流静脉先闭塞,之后再反流至残余部分,这样是否超出预期?术中是否有担心?本例有前循环和后循环两个通路的供血,这两条供血,是否有第二种入路,经静脉入路?Moret认为术中其实静脉未完全闭塞,闭塞引流静脉是一个过程,操作过程中在没有完全闭塞引流静脉之前出现反流进入畸形团是理想状态,畸形团内压力变化是渐进的,当然医学不是科学。有人说开颅手术中完全闭塞静脉后,会出现破裂出血,介入手术与开放手术不能类比,因为其中的压力变化速率是不一样的;在往畸形团内注射时要不断地推注,不能停,要强调畸形引流静脉闭塞是重要的。以前有术中完全闭塞的病例半年后又有复发,血管新生因素来自于静脉端,如果是部分栓塞或引流静脉没有完全栓塞就有复发的可能,这一点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对于取栓,SPELLE教授通过一例外伤性R-ICAM1段闭塞病例,展示了目前最好的三件套技术(AXS球囊导管\Offset直接抽吸导管\取栓支架),就是将现有的三种技术结合起来,这是基于对血栓性质不同的判断,红血栓易被取栓支架取出,白血栓易被抽吸导管清除,球囊导管可防止血栓断裂导致远端闭塞。目前有三种技术,支架、抽吸、球囊导管。球囊导管到位后先将球囊打起来,再将抽吸送至血栓近端,行抽吸,之后如果不成功再采取支架取栓技术。目前推荐用前二者结合,目前有等效性研究(二者无差别),优效性研究(二者有差别),结果均为阴性。目前认为取栓一次成功,可改善预后,因此目前的趋势是三种技术同时采用:三件套。对于取栓,有人提出如何确认取栓成功SPELLE教授认为只有在最后完成操作后再行造影证实,或者看到逆向血流后,球囊导管拨出后再行造影。支架取栓装置回收入中间或导引导管至1/3比较合适。

另外有一个非介入技术相关的话题,引起Moret疑问,就是医院的ZhaoDi分享的目标化渗透压管理(TOMP)报告。报告以目标化体温管理为引导,强化渗透压管理,以钠氯为基础的晶体渗透压,以白蛋白为基础的胶体渗透压为重点(40g/L),强调回归正常生理状态。渗透压平衡这一点对机械取栓后的细胞毒和血管源性水肿非常重要,同时还包括:CPP、TTM、PCo2、镇静镇痛、营养策略、亚低温等其它措施,对急性支架取栓连续病例14余例观察结果显示90天的mRS评分明显较同期病例要好。Moret疑问,这些概念很早就提出来了,白蛋白治疗也在临床上常用,为什么目前这种治疗在临床上不常用呢?美国、欧洲大家都不用呢?有什么问题吗?希望以后有更充实的数据来说明这一点。

6月30日下午

第一个病例是LaurentSPELLE带来的分享。应用LEObaby两个支架实行Y型支架辅助栓塞巨大MCAAN。手术过程顺利,但术后评估出现分叉处有血栓形成,加强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稳定。

有人提出对术中双导管可否应用后释放技术,这样使微导管操作更方便,更稳定;编织支架过网眼会困难,同时存在跨支架的问题,是否考虑用单支架?是否可用WEB?术者的解释是后释放技术对于弹簧圈成篮不利;双支架保护瘤颈更好,有导向支架,复发率会低些;这个动脉瘤太大,没法用WEB。

病例汇报:国产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支架)治疗一例复杂的基底动脉尖宽颈动脉瘤

第二个病例是医院李桂林主任团队LiuPeng分享的R-AchA合并眼动脉瘤应用pipeline支架和双抗后出血。对于这种出血原因有多种可能,其一是远端导丝损伤血管可能;陈旧性梗死或出现新鲜梗死,之后出现梗塞后出血的可能,应常规术前术后行头颅MR;本例应用抗凝血药物较多,术前正规双抗+术中替罗非班+肝素+术后双抗,肝素+术后双抗是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强调对应用支架术后病人要加强药物管理,需要统一标准化。

第三个病例与前者相反,GengJiewen分享的海绵窦段段AN应用PIPELINE后出现支架内血栓。有人认为本例应用FD有些过于积极,因为FD有太高的金属覆盖率,致栓性较高,FD应该放在必需放的地方;但Moret认为有必要,因为它减少了小AN栓塞时的风险。本例应用了血栓弹力图后表明AA和ADP抑制率均达标,Moret认为TEG血栓弹力图并非金标准,目前是非检验科在做,应用替加瑞洛更好,因为它不需代谢,本例可能应用抗血小板太少。替加瑞洛是一种更好的抗血小板方案,其副作用较少,可出现呼吸困难,其次是价格较贵。刘建民教授介绍长海应用40例替加瑞洛的经验,目前初步结果显示效果可,但需要更精确的数据。

第四个病例是SPELLE带来的应用pipeline于ACAA2处胼周动脉动脉瘤。因为路程较远,输送困难,术中多次更换导丝(synco和exper导丝);推送pipeline中也较困难,释放后有狭窄,未行扩张,随访半年后狭窄后自行好转。这里引起讨论的是对狭窄的处理。为何不用球囊扩张?Moret认为这里是血管本身有狭窄,而非贴壁不好,如果是夹层,借助支架的径向支撑力会自然好转,结果也是如此。另一个方面是在这样小的血管上球囊有风险。狭窄何种程度需处理?一般认为血管本身狭窄,瘢痕会自然扩张。对于不同材料的输送性能,Moret个人认为推送性与原材料的构成相关,觉得Silk更易输送,推送性最好。

第五个病例是应用Sofiaplus远端抽吸开通急性脑梗塞。术中应用NeuronMax6F,再上Sofiaplus放置于血栓近端持续泵吸,每次5-10分钟,之后拉出冲洗管道,再上反复3次后成功开通。对于急性取栓我们一般会采用9F长鞘,加8F球囊导管,之后上支架取栓,这样便于策略改变。对于本例有人提出当二次吸栓失败后,是否考虑改变策略?重复几次失败后开始改变?这很难说,这取决于术者的耐心,当然取栓手术需要耐心。

第六个病例是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栓塞,手术选择由MMA入路,应用Apollo微导管到位畸形团后行栓塞,栓塞的目的是将相关引流静脉全部栓塞,同时将畸形全部闭塞。

洪波教授提出术中对正常引流静脉基底静脉和乙状窦闭塞有担心吗?Moret认为不会,因为这里的静脉均是异常的,本身无生理意义,闭掉静脉系统是栓塞的重要目标。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血管畸形,颈外血管穿过硬膜,到达脑内。

(因时间仓促,部分病例未进行报道,后续再将进行深度解读)

卢旺盛、李司司等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做的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bktw.com/kjscys/90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