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以血浆葡萄糖升高为特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据有关调查显示,现在世界糖尿病人约有2.21亿,而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1亿人,糖尿病前期约3.5亿人。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到目前为止中国是糖尿病患病人数全球第一位的国家。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9%,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在这群人中,有75%的患者不知道自己得了病或是做无效的治疗,有65%的患者因为无知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糖尿病流行特点: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约占90%以上;经济发达程度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高收入组的糖尿病患病率是低收入组的2-3倍;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男性、低教育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体质指数(BMI)约为25Kg/m2,餐后高血糖比例高;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常见。

此病到目前为止是一种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如果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好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而进行终生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颐养天年。

我为什么会被糖尿病眷顾?

很多糖友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为什么会被糖尿病眷顾?基因?饮食?环境?家族成员、朋友圈,似乎总能看到糖友的身影,这个时代的确是糖尿病高发,原因何在?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血糖水平是维持全身细胞正常活动的一个基本生理指标,保持在一定范围,摄入食物可增加血糖,而各种运动代谢则可以降低血糖。胰岛素是一种调节血糖的激素,当血糖增高时激素分泌增加,将血糖转化成糖元贮存,降低血糖,正常情况下这是一种平衡。当血糖足够高时,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胰岛功能遭到破坏,就会出现高血糖症或血糖升高,血糖水平失去控制,时间一久会对人体的许多系统带来严重损害,特别是神经和血管,产生相应并发症。

?饮食习惯

无疑是人们最常想到的。现代人聚餐应酬,大鱼大肉高热量食以及过量摄入食物已经成为常态,再加上需要长时间久坐,形成吃的多、动的少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人会变得越来越胖,患糖尿病的几率相应增加。腹型肥胖的人群,得糖尿病的几率更高,男性腹型肥胖的人比正常人患糖尿病的几率高7倍,而女性则高16倍,因此,拥有“啤酒肚”和“游泳圈”人群要格外注意。饮料的出现成为了许多人日常水分的主要来源,其实饮料中多数都含有高糖,能够增加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

?基因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生存作为唯一目的时,造成肥胖的“节俭基因”型个体具有生存优势而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然而“节俭基因”型个体在食物丰富的现代可表现为食欲亢进,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Ⅱ型糖尿病。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机体内积聚充足能量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物种的繁衍。从生理学的角度而言,肥胖是一种体内大量能量以脂肪的形式积聚的状态。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生存频频遭到饥荒、战争、瘟疫等威胁,肥胖并未显示出任何对人类生存的不利之处,肥胖从进化的角度上来讲本质上是一种自然选择而并非是一种疾病。直到人类进化的近期十八世纪后半叶至今,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生产和储存食物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且机器替代了人类大部分的体力劳动,肥胖才显出对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产生不利影响。人类的基因组进化是非常“保守”“怀念过去”,在过去的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多大的变化。

?节俭基因型-----肥胖与糖尿病的共同基础

目前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体重超标和高血糖是多基因遗传所决定的,从遗传学分析显示,80%体重指数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且体脂分布的遗传度高达30%-40%。体重和血糖的调节也是一种由多基因决定的。肥胖和糖尿病相关的基因也许正是在人类进化历史上,经历自然选择所保留下来的使人类生存和繁衍得以持续的优良基因。这就是Neel从进化的角度上提出的“节俭基因型”理论。许多人基因组中本身就存在胰岛素抵的“Ⅱ型糖尿病”基因或导致肥胖的“节俭基因”,只是在摄入过多食物等环境因素作用下,激活了这些沉默基因表达罢了。个体肥胖是Ⅱ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但肥胖和糖尿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对于Ⅱ型糖尿病的致病原因而言,肥胖只是“环境”的因素。

?基因进化,还是饮食管理?

在防治糖尿病方面,通过改变我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减少对“节俭基因型”和“胰岛素抵基因型”个体的不利影响,要比改变我们“节俭基因”要容易得多。如果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生存环境仍然长期持续的话,那些携带“节俭基因型”个体将会逐渐被自然选择所淘汰,但所需要的时间实在太久了,也许要一万年,甚至十万年。

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糖检测。你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所以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都要定期监测血糖,防患未然了。年中国糖尿病诊断标准如下: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参考值在4.0%~6.0%,如果HbA1c≥6.5%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参考推荐。

糖尿病与脑卒中,一对难兄难弟

糖尿病是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脑卒中发生率为非糖尿病人的4倍,而且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死亡率、复发率均高,病变恢复慢,约占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的10%~15%。

为什么糖尿病和卒中的关系那么密切呢?

血糖升高,加速动脉硬化。此外,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常显高黏状态,而且常同时合并有高血压,这些因素均有利于血栓的形成,促使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特点

⑴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多为缺血性卒中,主要是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⑵由于清晨血液浓缩,血压常比较高,而且各种升糖激素往往在清晨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脑卒中多发生在清晨前后;

⑶糖尿病患者的脑卒中常无明显诱因,症状也往往不典型。轻者可没有任何症状,或仅感觉轻微头痛,缺乏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只是在行颅内CT、磁共振扫描时才意外发现;重者会出现失语,部分肢体活动无力或活动障碍,可有嗜睡、反应迟钝甚至昏迷;

⑷糖尿病脑血管病复发率高,且每次复发病情均较以前加重,死亡率加倍。血糖控制不好是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和复发的重要因素;

⑸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后往往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其预后与高血糖程度显著相关。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建议

糖尿病分1型、2型、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而不同糖尿病分型控制目标不一样。我国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血糖(mmol/L):空腹4.4~7.0,非空腹10.0;糖化血红蛋白<7%;血压的目标值由/90mmHg降至/80mmHg;降低LDL-C作为首要目标。

具体方法:

(1)发现“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医院检查,明确诊断,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应定期测定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

(2)糖尿病患者应通过控制饮食、采取各种活动方式坚持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仍控制不佳,应使用药物治疗。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开始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首选是二甲双胍;可加用胰岛素促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IV(DPP-4)抑制剂或TZDs(二线治疗);两种口服药联合治疗而血糖仍不达标者,可加用胰岛素治疗;起始胰岛素治疗的HbA1c标准为≥7.0%,推荐胰岛素多次注射可以在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与每日多次预混胰岛素方案之间转换。

(3)患者同时积极控制血压、体重和降低血脂水平。大于等于50岁的高危风险糖尿病患者者均要应用阿司匹林;调脂,先降LDL-C。

(4)调整生活规律,按时起居有利于糖代谢。

(5)注意保护双脚,避免穿紧袜子和硬底鞋,以免发生足底溃疡。

马上过年了,愿您在这个温暖祥和团圆的日子,血糖控制棒棒哒,身体健健康康哒!

周日科普往期回顾

高血压患者注意了,冬天要预防脑出血!

卒中后抑郁,你







































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走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bktw.com/kjsczl/89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