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神经介入科的ButtW等分享了他们的经验,评估了直径5.5-6mmDED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与疗效。相关结果已于年9月发表于《ClinicalNeuroradiology》。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自血流导向装置出现以来,巨大、宽颈、梭形动脉瘤的治疗模式发生了转变。其主要机制是通过创建血管壁缺损处的血流阻抗,随后正常血管和动脉瘤腔之间的血流动力学解耦,促进载瘤动脉中强健的血管壁同位内皮化并防止内漏从而促进动脉瘤闭塞。尽管可用血流导向装置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大于5mm的血流导向装置的应用仍少见。这限制了血流导向装置在支架开口直径小于载瘤动脉开口直径的应用。Derivo栓塞装置(DED)(Acandis,Pforzheim,德国)是第二代血流导向装置,由48根镍钛合金线编织而成,具有内部铂芯,以提高可见度,在远端和近端还有3个不透射线标记,其长度在15-50mm之间,直径在3.5和6mm之间。最近发表的DED多中心病例系列和单臂试验均获得了有效的短期临床和血管造影结果;然而,无法从这些研究中收集到DED装置和载瘤血管直径以及DED尺寸相关的数据。此外,关于使用大直径血流导向装置的报告很少。因此,医院神经介入科的ButtW等分享了他们的经验,评估了直径5.5-6mmDED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与疗效。相关结果已于年9月发表于《ClinicalNeuroradiology》。研究方法对区域神经科学中心前瞻性维护的电子数据库进行了审查,以纳入接受>5mmDED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年11月至年2月期间的5次和6次DED。临床安全性的主要终点是30天主要发病率(定义为mRS3-5)和死亡率。使用电子病历筛选严重不良事件,包括任何新的神经功能缺失和卒中。另外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与临床效果无关。DSA图像由神经介入医师评估。评估了器械置入的困难程度、辅助器械(包括线圈)的使用、血栓栓塞情况和入路并发症。在术后行MRI与术前基线MRI对比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新的缺血性病变。研究结果共治疗18名患者(14名女性,4名男性;年龄59.5±14.1岁)19枚动脉瘤。其中囊性动脉瘤14例(73.7%)(囊直径10.9±5.5mm,颈直径6.8±3.1mm),夹层动脉瘤3例(15.8%)(其中2例为医源性),医源性假性动脉瘤1例(5.3%),梭形动脉瘤1例(5.3%)。动脉瘤位置为:ICA海绵窦段(n=7)、ICA眼动脉段(n=4)、ICA床突旁段(n=2)、ICA岩段(n=1)、ICA交通段(n=2)、ICA颈端(n=1)、椎动脉(n=1)和基底动脉(n=1)。除1例医源性假性动脉瘤出现出血外,所有动脉瘤均未破裂(患者17)。基线动脉瘤特征和临床表现见表1。表1.基线动脉瘤特征和临床表现共置入21枚DED,其中16枚(76.2%)为5.5mmDED,5枚(23.8%)为直径6mmDED,16名患者在ICA内放置了19个装置,2名患者在椎基底动脉系统内放置了2个装置。载瘤动脉远端平均直径为4.5mm±0.6mm,近端平均直径为5.4mm±0.5mm。在14例囊状动脉瘤中,有6例(42.9%)接受了弹簧圈栓塞。在2例(11.1%)医源性夹层动脉瘤患者中,额外防止一枚DED以达到双重密度。19例动脉瘤中有16例(84.2%)获得了6个月MRA随访。其中12例(75%)达到接近完全或完全闭塞。1例动脉瘤最初表现为次全充盈(OKM-B),额外放置一枚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再次治疗,最终在24个月随访时完全闭塞。在24个月的随访中,唯一的梭形动脉瘤患者血管重塑并保持稳定。研究队列中没有支架内狭窄或闭塞的病例。典型病例见图1、2,表2中总结了载瘤动脉大小、EDE尺寸和疗效。图1.患者表现为第三对颅神经麻痹。(a)CTA显示右侧ICA海绵窦段动脉瘤,最大直径25mm。(b-c)经3D-DSA测量远近端载瘤动脉直径。(d))最初放置5.5*30mmDED(白色虚线为支架位置,黑色虚线箭头为标记点),通过一个被固定的SL-10微导管对动脉瘤囊进行弹簧圈栓塞,为支架提供结构支撑。(e)用第二个6*20mmDED(纯白箭头为近端标记)纠正轻微的近端支架展开不全。(f)随访MRA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黑色箭头)。图2.患者表现为右侧第三颅神经麻痹、头痛。(a)初始DSA显示一个14mm的左侧海绵状ICA动脉瘤(实心黑色箭头)和一个较小的4mm的左侧眼旁ICA动脉瘤(实心白色箭头)。(b-c)经3D-DSA测量远近端载瘤动脉直径。(d)一枚6×50mmDED覆盖两枚动脉瘤瘤颈,支架贴壁良好,并应用弹簧圈辅助栓塞提供结构支撑。(f)随访MRA显示两枚动脉瘤完全闭塞在本研究队列中,无严重30天内不良事件(mRS3-5)或死亡发生。在股动脉入路部位出现一枚假性动脉瘤,后经手术治疗。患者记录中未发现其他严重不良事件,术中DSA图像未提示血栓栓塞事件发生,与术前基线MRI相比6个月随访MRI也未显示术后新发缺血性病变/梗死的证据。在5例(27.8%)患者中,DED近端开口不理想并通过辅助支架植入纠正。研究结论应用大直径(5.5和6mm)DED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是安全可行的,但可能需要辅助多枚支架以优化支架贴壁性,对于DED的应用效果仍需要进行长期随访和对比研究,以便进一步评估。

神介利器-Derivo栓塞装置

Derivo栓塞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多中心研究结果新一代Derivo栓塞装置治疗破裂的夹层以及血泡样动脉瘤的单中心经验

Derivo栓塞装置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初步临床经验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孙博文医师

哈尔滨医院史怀璋教授团队

审校

郭新宾教授

医院

终审

许奕教授

海军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脑医汇App(原神介资讯App)“短视频”功能全新上线,碎片化时间学习内容,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bktw.com/kjsczl/134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