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体征是:

A.腱反射亢进

B.浅反射消失

C.肌张力增高

D.肌肉萎缩

E.病理征阳性

01.下运动神经元径路的损害引起的肌肉瘫痪,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或周围性瘫痪,其特点为瘫痪肌肉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有萎缩,无病理反射,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和失神经支配电位。

D

02.不属于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表现的是:

A.眩晕,眼球震颤

B.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C.交叉性感觉障碍

D.锥体束征阳性

E.同侧肢体共济失调

02.延髓背外侧(Wallenberg)综合征,是脑干梗死最常见类型。导致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前庭神经核);交叉性感觉障碍(三叉神经脊束核及对侧交叉的脊髓丘脑束受损);同侧Horner征和同侧Ⅸ、X脑神经麻痹造成;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

D

03.一侧第4胸椎平面以下深感觉完全消失,对侧痛觉消失,病变部位在:

A.脊髓横贯

B.脊髓后根

C.脊髓半切

D.脊髓前联合

E.脊髓后角

03.脊髓半离断,亦称脊髓半切综合征。病变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及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缺失。

C

04.肢体浅感觉的第Ⅱ级神经元的交叉位于:

A.脊神经节

B.后角细胞

C.丘脑核团

D.灰质前联合

E.内侧丘系

04.浅、深感觉传导束比较

浅感觉

深感觉

感觉类型

温度,痛觉,粗触觉

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精细触觉

传导束

脊髓丘脑束

薄楔束,内侧丘系

I级

脊神经节

脊神经节

Ⅱ级

后角细胞

薄楔束核

交叉

灰质前联合

内侧丘系

Ⅲ级

丘脑核团

丘脑核团

终止

大脑皮层中央后回的感觉区

大脑皮层中央后回的感觉区

D

05.以下不属于锥体外系损伤症状的是:

A.肌强直

B.指鼻试验阳性

C.静止性震颤

D.舞蹈样动作

E.抽动症

05.锥体外系损害的临床表现包括肌张力变化和不自主运动两类。锥体外系性肌张力增强,又称肌强直,是伸肌和屈肌都增强,包括齿轮样强直和铅管样强直。震颤,是人体某一个或多个功能区的节律性、不自主运动,包括静止性震颤、动作性震颤和位置性震颤。此外还有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抽动症和肌张力障碍。指鼻试验阳性见于小脑半球损伤。

B

06.女,24岁,突发头痛3小时,左侧眼睑下垂,左眼瞳孔扩大,左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右侧对光反射正常,经检查确诊为左侧动眼神经麻痹,该患者可能出现的眼球运动情况是:

A.左眼外下斜视,不能向上、向内运动

B.左眼内斜视,不能外侧运动

C.左眼运动不受限

D.左眼内上斜视,不能向下、向外运动

E.左侧眼球震颤,无规律运动

06.动眼神经麻痹时,患眼上睑下垂,瞳孔散大,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消失,外下斜视、复视、眼球不能向上、向内运动。左侧动眼神经损伤,左眼外下斜视,不能向上、向内运动。

A

07.女,65岁,走路时双脚有踩棉花感,睁眼站立稍不稳,双下肢音叉振动觉丧失,Romberg征极明显,病变在:

A.小脑

B.脊髓后索

C.脊髓侧索

D.脊髓后角

E.大脑额叶

07.脊髓后索损伤:受损平面以下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闭目难立征(Romberg征)又称昂白征,是临床上常用的共济失调的检查方法。双下肢音叉振动觉丧失,小脑病变不会有肢体感觉障碍。

B

08.双侧四肢远端出现手套袜子样麻木,病变的定位多在:

A.神经丛

B.神经末梢

C.脊髓后角

D.神经干

E.脊髓后根

08.神经末梢损伤所致末梢型感觉障碍表现为四肢对称性的末端各种感觉障碍(温、痛、触觉和深感觉),呈手套-袜套样分布,远端重于近端,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B

09.女,31岁,频繁发作右下额区剧烈疼痛3个月。呈闪电样、刀割样痛,洗脸刷牙讲话均可诱发。听力正常,面部无麻刺感,张口无困难,查体:颞额关节无明显压痛。神经系统未见明显阳性体征。最可能的诊断是:

A.牙周炎

B.舌咽神经痛

C.三叉神经痛

D.腮腺炎

E.颞额关节素乱

09.反复发作面部闪电样剧痛,洗脸刷牙可诱发,有触发点,颞颌关节没有阳性异常,考虑三叉神经痛。

C

10.吉兰-巴雷综合征危及患者生命的最主要的情况是:

A.呼吸肌瘫痪

B.四肢弛缓性瘫痪

C.感觉障碍

D.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E.迷走神经麻痹

10.吉兰–巴雷综合征首发症状常为四肢对称性迟缓性无力,可自远端渐向近端发展或相反方向发展,或远近端同时受累,常由双下肢开始,逐步累及躯干肌、脑神经。严重者可累及肋间肌和膈肌致呼吸麻痹,是主要危险。

A

11.男,18岁。5天前晨起双下肢无力,当天下午不能独立行走,第2天出现双上肢不能抬举。无意识障碍、惊厥发作、视物不清、言语含糊。二便正常。查体:神志清、眼球运动正常,四肢肌张力低,上肢肌力3~4级,四肢腱反射消失,无明显疼痛,无引出病理征。该患者的病变部位可能位于:

A.中枢

B.内囊

C.脑干

D.周围神经

E.小脑

11.年轻人急性起病,出现下肢弛缓性运动障碍,逐步累及上肢,病理反射阴性,感觉障碍不明显,二便正常,考虑主要病变位于周围神经。

D

12.以下不符合急性脊髓炎表现的是:

A.急性期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手套-袜子感

B.急性期病理反射引不出

C.受累平面以下感觉减退或消失,以痛温觉尤为明显

D.急性期常出现尿潴留或充盈性尿失禁

E.损害平面以下无汗或少汗

12.急性脊髓炎急性期出现瘫痪肢体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引不出,尿潴留,此为脊髓休克。感觉障碍表现为受累平面以下的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各种感觉均减退或消失,以痛温觉消失尤为明显。

A

13.高颈段急性脊髓炎休克期与吉兰-巴雷综合征急性期的主要区别:

A.严重尿瀦留

B.迟缓性瘫痪

C.肌张力降低

D.呼吸肌麻痹

E.脑反射消失

13.吉兰–巴雷综合征首发症状常为四肢对称性迟缓性无力,可自远端渐向近端发展或相反方向发展,或远近端同时受累,常由双下肢开始,逐步累及躯干肌、脑神经。严重者可累及肋间肌和膈肌致呼吸麻痹,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急性脊髓炎亦为急性起病的肢体弛缓性瘫痪,但起病时多有发热,肌肉瘫痪多为节段性,可不对称,早期出现尿便障碍,脑神经不受累。脑脊液蛋白及细胞均增多。急性期急性脊髓炎患者出现瘫痪肢体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引不出,尿潴留,此为脊髓休克。

A

14.男,28岁,1周前受寒后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伴后背部疼痛。1天后双下肢活动障碍,排尿困难,1月前有乙肝疫苗接种史,查:神清,言明,脑神经无异常。双上肢肌力V级,双下肢肌力0~1级,肌张力低,腱反射弱,T8以下痛觉消失,双下肢音叉振动觉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尿潴留。此病人诊断最可能是:

A.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神经病

B.急性脊髓炎

C.周期性麻痹

D.脊髓肿瘤

E.脊髓出血

14.青年人,受凉后出现下肢麻木,活动障碍,肌力低,肌张力低,腱反射弱,感觉障碍,尿潴留,考虑急性脊髓炎。

B

15.需清创后严密修补缝合硬脑膜的是:

A.颅骨线形骨折

B.脑震荡

C.小脑幕上血肿20ml

D.头皮下血肿

E.开放性颅脑损伤

15.开放性颅脑损伤需清创后严密缝合修复硬脑膜。

E

16.男,28岁,头部摔伤,着力点位于右侧颞枕部,就医时出现“熊猫眼”征,鼻孔流出血性液体,最可能的诊断是:

A.颅前窝底骨折

B.脑震荡

C.双眼睑挫伤

D.双侧视神经损伤

E.双眼结膜出血

16.颅前窝骨折常累及额骨和筛骨,往往合并鼻出血和脑脊液鼻漏。骨折出血可经鼻流出,或进入眶内在眼睑和球结膜下形成瘀血斑,称“熊猫眼”或“眼镜征”。车祸后眶周青紫,鼻孔出血,疑诊颅前窝骨折。

A

17.下列提示颅后窝骨折的临床表现是:

A.脑脊液鼻漏

B.Battle征

C.视神经损伤

D.眼睛征

E.嗅神经损伤

17.颅后窝骨折可出现Battle征:骨折累及颞岩部后外侧时,多在伤后1~2日出现乳突部和枕下部皮下淤血斑。

B

18.男,39岁,入院4天,头部受伤后立即昏迷,20分钟后苏醒,诉头痛,恶心,对受伤情况不能回忆,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CT检查无异常发现。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硬膜外血肿

B.硬膜下血肿

C.脑震荡

D.脑干损伤

E.脑挫裂伤

18.受伤昏迷后半小时内苏醒,无其他异常,醒后不能回忆,考虑脑震荡。脑震荡是原发性脑损伤中最轻的一种表现为:头部外伤后即刻发生意识障碍,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昏迷期间可有生命体征不稳定。醒后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多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脑脊液检查无红细胞。CT检查颅内无异常发现。

C

19.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患者出现的中间清醒期后再次昏迷的原因是:

A.脑震荡

B.颅内血肿压迫

C.脑疝

D.脑梗塞

E.失血性休克

19.硬膜外血肿进行性意识障碍为主要症状。典型临床表现为有中间清醒期,伤后有一过性的意识障碍后清醒,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度进入昏迷。昏迷-清醒-昏迷(中间清醒期)。首次昏迷的原因为脑震荡,再次昏迷是由于颅内血肿的进行性压迫。

B

20.女,71岁,4个月前头部外伤,左额部着力,头颅CT示左额,颞、顶颅骨内下半月形低密度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震荡

B.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C.急性脑内血肿

D.亚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E.脑挫裂伤

20.老年人,头部外伤史,CT显示脑颅骨下新月形或半月形低密度影,考虑慢性硬膜下血肿。

B

21.男,45岁,车祸致左枕部着地,当即意识丧失,医院途中右侧肢体间断性抽搐伴喷射状呕吐3次,查体:P56次/分,BP/95mmHg,浅昏迷,躁动,右侧瞳孔直径约4mm,左侧2mm,对光反射:左侧存在,右侧消失,左侧肌力3级,右侧肌力5级,左枕部头皮血肿,颈项强直。颅内出血的来源是:

A.板障静脉

B.脑表面小血管

C.下矢状窦

D.横窦

E.硬脑膜中动脉

21.车祸外伤后当即昏迷,出现呕吐、抽搐等表现,无中间清醒期,考虑急性硬膜下血肿,位于额颞部,考虑复合性血肿,出血来源可为脑挫裂伤所致的皮层动脉或静脉破裂。

B

22.中年男性,高血压病史,行走图中突然意识丧失而跌倒,数分钟后自行清醒,恢复站立,该患者的诊断可能是:

A.脑出血

B.脑梗塞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短暂性脑缺血

E.脑肿瘤

22.老年人,高血压病史,走路突然跌倒,数分钟后自行清醒,考虑TIA。

D

23.女,60岁,突觉双眼黑矇,为一过性。2周来共发生过3次,每次持续3~20秒。既往房颤病史,查体神经系统无明显异常。脑CT检查无异常。可能的诊断是:

A.脑动脉瘤

B.脑血栓形成

C.脑出血

D.脑血管畸形

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3.老年人,突然发作一过性双眼黑矇,1小时内缓解,反复发作,考虑椎-基底动脉TIA。

E

24.女,60岁,突觉双眼黑矇,为一过性。2周来共发生过3次,每次持续3~20秒。既往房颤病史,查体神经系统无明显异常。脑CT检查无异常。主要累及的血管是:

A.椎基底动脉系

B.大脑中动脉系

C.颈内动脉系

D.大脑后动脉

E.大脑前动脉

24.老年人,突然发作一过性双眼黑矇,1小时内缓解,反复发作,考虑椎-基底动脉TIA。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最常见的表现是眩晕、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和复视,大多不伴耳鸣。可有单侧或双侧面部、口周麻木,单独出现或伴有对侧肢体瘫痪、感觉障碍。此外还有以下特殊表现:①跌倒发作: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无意识丧失。很快自行恢复站立。②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③双眼视力障碍发作:双眼一过性黑矇。

A

25.非心源性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应选用:

A.低分子右旋糖酐

B.阿司匹林

C.低分子肝素

D.重组人纤溶酶激活剂(rt-PA)

E.巴曲酶

25.TIA治疗目的是消除病因。减少及预防发作。减少卒中发生。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禁烟,控制饮酒;合理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瓣膜病。非心源性栓塞性TIA推荐抗血小板治疗。可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B

26.TIA持续时间常为:

A.12小时内

B.2小时内

C.24小时内

D.30分钟内

E.48小时内

26.TIA持续时间短暂,持续几分钟到1小时之内,症状在24h内完全消失。

C

27.男,68岁,晨起半小时突发四肢瘫痪,双侧面瘫,不能言语和行动,无出凝血病史,查体:眼球运动正常,能听懂医务人员问题,可用眼球运动来简单表达,面神经麻痹,四肢肌力0级,头颅CT未见异常发现。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出血

B.脑栓塞

C.脑血栓形成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癫痫发作

27.老年人,安静发病,意识清楚,发病6小时内CT检查无异常发现,考虑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CT检查6小时以内多正常,24~48小时后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灶,发病后2~15日可见均匀片状或楔形的明显低密度灶,大面积脑梗死有脑水肿和占位效应。

C

28.男,68岁,晨起半小时突发四肢瘫痪,双侧面瘫,不能言语和行动,无出凝血病史,查体:眼球运动正常,能听懂医务人员问题,可用眼球运动来简单表达,面神经麻痹,四肢肌力0级,头颅CT未见异常发现。该患者最可能损害的部位是:

A.大脑中动脉深穿支

B.大脑后动脉深穿支

C.椎动脉

D.脑桥基底部

E.小脑后下动脉

28.老年人,安静发病,意识清楚,四肢瘫痪,双侧面瘫、延髓麻痹,不能言语等,考虑基底动脉闭塞所致双侧脑桥基底部梗死。基底动脉的脑桥支闭塞所致双侧脑桥基底部梗死,可表现为闭锁(locked-in)综合征,患者意识清楚,四肢瘫痪,双侧面瘫、延髓麻痹等,不能言语,不能进食,不能做各种动作,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来表达。

D

29.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

A.各种脑动脉炎

B.红细胞增多症

C.高血压病

D.脑动脉粥样硬化

E.血压偏低

29.脑血栓形成病因最常见为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动脉炎;血液成分改变:高凝状态,血黏度增加;红细胞增多症等;血动力学异常:血流过缓,血压下降,心功能不全。

D

30.典型的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临床特征是:

A.意识障碍伴四肢瘫痪

B.同向偏盲伴失读和失写

C.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D.偏侧瘫痪,上肢重于下肢

E.偏侧感觉障碍伴偏侧

30.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可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三偏)。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

C

31.男,65岁。右侧肢体运动障碍、失语12小时,但能听懂他人的讲话内容,能按指示做相应的动作。既往糖尿病病史10年,血糖控制好。高血压病史15年,规则服药治疗,血压控制在/80mHg左右。对诊断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是:

A.颈动脉B超

B.头颅CT

C.超声心动图

D.经颅多普勒超声

E.脑电图

31.中老年人,突发偏瘫、失语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表现,高血压糖尿病均控制良好,考虑缺血性脑卒中可能,头颅CT是最方便、快捷和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CT检查6小时以内多正常,24~48小时后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灶,发病后2~15日可见均匀片状或楔形的明显低密度灶。

B

32.女性,65岁,高血压病史5年,晨起出现复视,右侧肢体活动障碍。查体:BP/98mmHg,左上睑下垂,左眼外斜位,左眼球向上下内活动受限,右侧肢体偏瘫,该患者诊断最大可能是:

A.脑出血(基底节区)

B.短暂脑缺血发作

C.脑栓塞

D.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

E.大脑后动脉血栓形成

32.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瞳孔散大,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消失,外下斜视、复视、眼球不能向上、向内运动。大脑后动脉起始段脚间支闭塞可引起中脑中央和下丘脑综合征,包括垂直性凝视麻痹、昏睡甚至昏迷;旁正中动脉综合征,表现为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偏瘫,即Weber综合征;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共济失调、震颤,即Claude综合征;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不自主运动和震颤,即Benedikt综合征。老年人,安静起病,出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偏瘫,即Weber综合征,考虑为大脑后动脉旁正中动脉综合征。

E

33.青壮年活动中急骤起病,无脑膜刺激征,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蛛网膜下腔出血

B.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C.脑栓塞

D.脑血栓形成

E.腔隙性脑梗死

33.青壮年,活动中起病,一般无脑膜刺激征,考虑脑栓塞。

C

34.男,48岁,风湿性二尖瓣狭窄20年,持续性心房颤动7年,2天前突发晕厥、摔倒,左侧肢体活动障碍。该患者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出血

B.洋地黄中毒

C.癫痫

D.脑栓塞

E.脑血栓形成

34.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持续性房颤病史,有栓塞高危因素,突发晕厥猝倒,肢体活动障碍,考虑脑血栓栓塞。

D

35.男性,38岁,运动时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查体:意识清、失语,二尖瓣区可闻双期杂音,心律不齐,右侧偏瘫,上肢重于下肢,右偏身痛觉减退,首先考虑的诊断:

A.脑血栓形成

B.脑出血

C.脑栓塞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短暂脑缺血发作

35.青壮年,二尖瓣区杂音,心律不齐,活动中起病,无脑膜刺激征,考虑脑栓塞。

C

36.男,71岁,4小时前晨练时突发右侧肢体无力,查体:BP/mmHg,右侧肢体肌力1级,右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右侧肢体痛觉,深感觉消失,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见高密度影,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A.脑叶梗死

B.脑血栓形成

C.基底节梗死

D.脑栓塞

E.脑出血

36.老年人,活动中发病,CT示基底节区高密度影,考虑脑出血。脑CT是诊断脑出血的首选方法。扫描可见高密度的出血灶,边缘有轻微低密度影的水肿,可见有中线向病灶对侧的移位的占位效应。

E

37.男,59岁,高血压病史16年。1天前爬山途中突然跌倒,诉头痛,伴呕吐,左侧肢体无力,感觉障碍,左侧偏盲。查体:BP/mmHg,心率62次/分,双眼球向左侧同向凝视不能。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右小脑半球出血

B.脑桥出血

C.右基底节区出血

D.右枕叶出血

E.右大脑梗死

37.高血压病史老年人,运动中突然发病,三偏表现,考虑基底节区脑出血。

C

38.男,58岁。高血压病史16年。1天前爬山途中突然跌倒,诉头痛,伴呕吐,右侧肢体无力,感觉障碍,左侧偏盲。查体:BP/mmHg,心率62次/分,双眼球向左侧同向凝视不能。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脑血管造影

B.详细追问有关病史

C.脑电图

D.头颅CT

E.脑脊液检查

38.高血压病史老年人,运动中突然发病,三偏表现,考虑基底节区脑出血。脑CT是诊断脑出血的首选方法。扫描可见高密度的出血灶,边缘有轻微低密度影的水肿,可见有中线向病灶对侧的移位的占位效应。

D

39.男,58岁。高血压病史16年。1天前爬山途中突然跌倒,诉头痛,伴呕吐,右侧肢体无力,感觉障碍,左侧偏盲。查体:BP/mmHg,心率62次/分,双眼球向左侧同向凝视不能。该患者治疗不恰当的是:

A.保持安静,防止继续出血

B.甘露醇降颅压

C.利血平降血压

D.积极防治并发症

E.若CT示出血量达到30ml时,手术治疗

39.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原则是保持安静,防止继续出血,积极抗脑水肿;减低颅内压,调整血压改善循环,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一般主张不使用降血压药物尤其是注射利血平等强力降压剂。可适当给予作用较温和的降压药如呋塞米及硫酸镁等。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治疗脑出血的重要措施。主张立即快速使用脱水剂,常用20%甘露醇静滴。一般壳核出血血肿≥30ml,或颅内压明显增高有可能形成脑疝者需考虑手术治疗。

C

40.正确的脑出血手术治疗适应证是:

A.小脑出血大于10ml、壳核出血大于40ml、中脑出血

B.壳核出血大于30ml、额叶出血、脑桥出血

C.小脑出血大于10ml、延髓出血、严重脑室出血

D.脑桥出血、额叶出血、严重脑室出血

E.小脑出血大于10ml、壳核出血大于30ml、严重脑室出血

40.脑出血一般下列情况需考虑手术治疗:①壳核出血:血肿≥30ml,或颅内压明显增高有可能形成脑疝者。②小脑出血:血肿≥10ml,直径≥3cm或合并明显脑积水者,可考虑手术治疗。③丘脑出血:血肿≥15ml,病情继续恶化者。重症脑室出血。④合并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脑血管病变者。

E

41.男,68岁。用餐时突发左侧肢体活动障碍、恶心、呕吐1小时,伴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有高血压病史。查体:左侧肢体肌力2级,肌张力增高,Babinski征阳性。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急性脑梗死

B.脑肿瘤卒中

C.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D.脑动静脉畸形出血

E.脑出血

41.高血压病史,突然发生肢体活动障碍,且病理征阳性,考虑脑出血。

E

42.男,60岁,活动中突发头疼伴呕吐3小时,高血压病史11年。查体:BP/mmHg,神志清,言语清晰,双眼球活动好,无明显舌瘫,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无明显的感觉异常,脑膜刺激征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栓塞

B.高血压脑病

C.脑血栓形成

D.脑出血

E.蛛网膜下腔出血

42.活动中急骤发病,剧烈头痛伴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无局灶性阳性体征,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

E

43.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毛细血管扩张

B.凝血机制障碍

C.动静脉瘘

D.颅内动脉瘤

E.动静脉畸形

43.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和脑(脊髓)血管畸形。

D

44.女,32岁,3小时前劳动中突感全头剧痛,难以忍受,伴恶心,喷射性呕吐数次,入院查体:神清、言明,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V级,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头颅CT:左脑外侧裂池可疑高密度影。该患者治疗措施不恰当的是:

A.绝对卧床休息4~6周

B.口服尼莫地平

C.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稳

D.硝普钠降压

E.甘露醇降颅压

44.青年人,突发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CT检查脑沟与脑池密度增高,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急性神经系统症状者最好不要使用硝普钠。

D

45.女,35岁。突发头痛、呕吐半天,发病初期意识丧失20分钟,CT显示蛛网膜下腔、脑池及脑室内高密度影、脑室大小正常。首选的治疗为:

A.预防癫痫发作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给予抗生素治疗

D.应用止血剂、镇静剂

E.脑室穿刺外引流

45.青年人,突发脑膜刺激征,CT检查脑沟与脑池密度增高,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治疗目的是防治再出血,降低颅内压,酌情给予镇静镇痛药。

D

46.最常见脑膜刺激征阳性的疾病是:

A.脑栓塞

B.脑血栓形成

C.高血压脑病

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E.蛛网膜下腔出血

46.TIA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暂,持续几分钟到1小时之内,症状在24h内完全消失。不留后遗症状,常反复发作,间歇期无神经系统体征。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动脉炎性脑梗死以中青年多见。患者一般意识清楚。高血压脑病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的体征,如头痛、呕吐等。脑栓塞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活动中急骤起病,意识障碍有无取决于栓塞血管大小和梗死的面积,一般无脑膜刺激征。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刺激征明显,以颈项强直多见,常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数小时天内出现,3~4周后消失。

E

47.女,65岁,劳动中突感头晕,相继左半身失灵,右眼闭合不全,双眼向左侧凝视,10余分钟后昏迷,双瞳孔小、四肢软瘫、高热,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小脑出血

B.基底节脑出血

C.脑桥出血

D.中脑出血

E.脑叶出血

47.突然发病,迅速昏迷,瞳孔缩小,四肢瘫痪,考虑脑桥出血。脑桥出血临床表现:①小量出血可无意识障碍,表现为交叉性瘫痪和共济失调性偏瘫,两眼凝视瘫痪侧肢体。②大量出血(血肿>5ml)则迅速进入昏迷、四肢瘫痪、双侧病征阳性,可表现为针尖样瞳孔、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障碍、去大脑强直发作等,多在数小时或48小时内死亡。

C

48.男,57岁,4个月前出现左侧肢体无力,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脑出血,高血压病史11年,查体:脉搏和呼吸正常,BP/94mmHg,神志清,语言清晰,左侧肢体肌张力高,肌力4级。腱反射活跃,左侧Babinski征阳性,余神经系统无异常发现,下列长期药物治疗中,对此病有预防作用的是:

A.阿司匹林

B.尼莫地平

C.降压药

D.他汀类

E.B族维生素

48.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原则是保持安静,防止继续出血,积极抗脑水肿;减低颅内压,调整血压改善循环,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一般主张不使用降血压药物尤其是注射利血平等强力降压剂。可适当给予作用较温和的降压药如呋塞米及硫酸镁等。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治疗脑出血的重要措施。主张立即快速使用脱水剂。一般壳核出血血肿≥30ml,或颅内压明显增高有可能形成脑疝者需考虑手术治疗。脑出血恢复期应尽量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以减少复发。

C

49.男,36岁,心悸气短10余年,劳累后加重,今同他人争吵后突然四肢抽搐,意识丧失,5分钟后症状缓解,但家人发现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失语,幼年患风湿性关节炎。查:血压21/14kPa,神清,完全性运动性失语,右侧面舌瘫,右侧肢体偏瘫,上肢肌力I级,下肢肌力Ⅲ级,右偏身感觉减退。心前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心率:72次/分,心律绝对不整,心电图示房颤,头颅CT正常,下列哪项治疗原则不正确:

A.改善脑循环

B.减轻脑水肿

C.减少梗死范围

D.治疗原发病

E.早期溶栓治疗

49.青壮年,二尖瓣区杂音,考虑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史,心电图示房颤,活动中起病,无脑膜刺激征,考虑脑栓塞。脑栓塞治疗主要是改善脑循环,减轻脑水肿,减少梗死范围。同时治疗引起脑栓塞的原发性疾病。超早期脑梗死伴心房纤颤患者,尤其当诊断为心源性脑栓塞者选择溶栓治疗要慎重,一旦溶栓一定要注意患者的心脏功能,防止急性左心衰竭,并且防止脑出血。

E

50.有关无症状脑梗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无明显体征

B.病因多是动脉粥样硬化

C.多位于非功能区

D.MRI易见脑室旁的白质高信号

E.可引起血管性认知障碍

50.无症状性梗死主要病因是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导致小动脉或微小动脉壁脂质透明变性。

B

51.颞叶深部和枕叶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A.肢体无力

B.弱视

C.视野缺损

D.命名性失语

E.失认

51.位于大脑半球功能区附近的肿瘤可表现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①癫痫发作以额、顶、颞叶的肿瘤为多见。额叶肿瘤多为癫痫大发作,中央区及顶叶多为局灶性发作,颞叶肿瘤表现为伴有幻嗅的精神运动性发作。②精神症状:最常见于额叶肿瘤。③锥体束损害。④视野改变:颞叶深部和枕叶肿瘤,可出现视野缺损、同向偏盲等改变。⑤失语:见于优势大脑半球肿瘤。⑥感觉障碍。⑦运动障碍:中央前后回肿瘤可发生一侧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小脑蚓部受累时肌张力减退及躯干和下肢共济运动失调,小脑半球肿瘤出现同侧肢体共济失调,脑干肿瘤表现为交叉性麻痹。

C

52.女,35岁。右眼部疼痛眼睑下垂2个月。既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查体:右眼球外突,右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增强CT检查显示颅内一直径约0.5cm圆形高密度影,其周围无脑水肿征。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

B.脑膜瘤

C.三叉神经鞘瘤

D.颞叶胶质瘤

E.颞叶脑脓肿

52.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突眼表现,结合CT检查,考虑颈内动脉海绵状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有前额和眼部疼痛、血管杂音、突眼及Ⅲ、Ⅳ、VI和V脑神经损害所致眼动障碍。

A

53.女,55岁,既往有中耳炎病史,3周前出现发热,头痛,间断呕吐,呈喷射性呕吐,近2周出现语言障碍,意识不清,MRI见右颞叶内圆形病灶,边界清楚,中央为长T1,长T2信号,该患者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A.抗癫痫药物

B.氟哌啶醇

C.氯丙嗪

D.抗生素控制感染

E.电击治疗

53.中耳炎病史后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意识不清,语言障碍,结合MRI检查,考虑脑脓肿,以抗生素治疗为主。

D

54.女,57岁,半年前右侧乳房外上象限扪及肿块,质硬不光滑,活动差,未诊治,5天前诉头痛,入院检查,MRI示大脑半球皮质多个小类圆形低信号影,患者脑内阴影考虑为:

A.脑蛲虫

B.脑脓肿

C.脑梗塞

D.脑转移瘤

E.脑软化灶

54.乳腺癌病史,出现头痛,脑内多发病灶考虑转移瘤。

D

55.颅内占位病变最安全、可靠、易行的辅助诊断方法是:

A.颅脑超声探测

B.脑血管造影

C.头部CT

D.头颅X线平片

E.放射性核素扫描

55.头颅CT检查为颅内占位病变最安全、可靠、易行的辅助诊断方法。根据颅脑肿瘤在CT异常密度和MRI信号变化、脑室受压和脑组织移位、瘤周脑水肿范围,瘤组织及其继发改变,可确定肿瘤部位、大小、数目、血供、与周围解剖关系,对绝大部分肿瘤可作出定性诊断。

C

56.男,31岁,头痛进行性加重1个月,入院前3天出现喷射状呕吐3次,抽搐1次,查体:神志清楚,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颈软,最可能的诊断是:

A.颅内压增高

B.蛛网膜下腔出血

C.脑软化

D.陈旧性脑梗死

E.脑血管畸形

56.颅内压增高亦称颅内高压症,是一种综合征,多数是因颅内占位病变或脑组织肿胀引起颅腔容积与颅内容物体积之间平衡失调的结果。临床表现以头痛、呕吐及视神经乳头水肿为主。脑脊液压超过mmH2O(13.5mmHg)。严重者有意识障碍,脑疝综合征及呼吸抑制而死亡。

A

57.诊断颅压高可靠依据是

A.视盘水肿

B.剧烈头痛

C.频繁呕吐

D.癫痫发作

E.双外展神经麻痹

57.视乳头水肿这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之一。表现为视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视乳头隆起,静脉怒张。

A

58.颅内压增高的昏迷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梗阻最先采取的措施是:

A.应用呼吸兴奋剂

B.吸氧

C.胃肠减压

D.翻身、拍背、吸痰

E.气管内插管

58.对昏迷的患者及咳痰困难的颅内压增高患者要考虑做气管切开术,气管内插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E

59.关于脑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枕骨大孔疝瞳孔和意识障碍出现较早

B.枕骨大孔疝早期可出现呼吸骤停

C.脑疝一经确诊后应迅速开颅减压

D.小脑幕切迹疝瞳孔障碍出现较早

E.脑疝的病人禁止腰穿

59.枕骨大孔疝由于脑脊液循环通路被堵塞,颅内压增高,病人头痛剧烈,频繁呕吐,颈项强直,强迫头位。生命体征紊乱出现较早,意识障碍出现较晚。因脑干缺氧,瞳孔可忽大忽小。由于位于延髓的呼吸中枢受损严重,早期可突发呼吸骤停而死亡。枕骨大孔疝与小脑幕切迹疝的不同点为生命体征和循环障碍出现较早,而瞳孔变化和意识障碍在晚期才出现;而小脑幕切迹疝时,瞳孔和意识障碍出现较早,延髓生命中枢功能受累表现出现在后。脑疝病人一般禁止腰穿。

A

60.小脑幕切迹疝的最典型表现是:

A.一侧肢体瘫痪

B.昏迷、一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偏瘫

C.一侧瞳孔散大、同侧肢体偏瘫

D.剧烈头痛

E.呼吸抑制、双侧肢体肌张力下降

60.小脑幕裂孔疝临床表现包括:①颅内压增高:患者在原有病变基础上,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喷射性呕吐、躁动不安等表现。②意识障碍。③瞳孔变化:患侧出现一过性的瞳孔缩小,进而逐渐开始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并有患侧上睑下垂、眼球外斜。④肢体运动障碍。病变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麻痹,病理征阳性。⑤生命体征紊乱。

B

61.小脑幕切迹疝最先累及的神经是:

A.视神经

B.动眼神经

C.面神经

D.舌咽神经

E.舌下神经

61.小脑幕切迹疝患侧最初动眼神经受到刺激,兴奋性增高,出现一过性的瞳孔缩小,进而逐渐开始散大,对光反应迟钝;随病情进展患侧动眼神经麻痹,患侧瞳孔逐渐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并有患侧上睑下垂、眼球外斜。

B

62.女性,58岁,既往高血压病史,演讲时突发头痛,呕吐,左侧偏瘫。在急诊室检查时病人昏迷,右侧瞳孔大,光反射消失,可能的诊断为:

A.脑出血,左颞叶钩回疝

B.脑出血,右颞叶钩回疝

C.脑出血,小脑扁桃疝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62.高血压病史老年人,突然发病,疑诊脑出血。颅内压增高表现,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迅速昏迷,患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肢体运动障碍,考虑右侧颞叶钩回疝。

B

63.枕骨大孔疝的正确描述是:

A.小脑扁桃体及延髓被推挤向椎管

B.枕大池消失

C.枕骨大孔后缘内陷

D.枢椎齿状突向上移位

E.一侧大脑半球的叩带回经镰下疝至对侧

63.颅腔与脊髓腔相连处的出口称为枕骨大孔。延髓下端通过此孔与脊髓相连。小脑蚓锥体下部两侧的小脑扁桃体位于延髓下端的背面,其下缘与枕骨大孔后缘相对。颅后窝容积小,故其缓冲体积也很小,较小的血肿或肿瘤即可引起颅内压增高,使靠近枕骨大孔的小脑扁桃体经枕骨大孔向下疝入颈椎管上端,形成枕骨大孔疝。

A

64.女,45岁,车祸中头部受伤后出现短暂昏迷,1.5小时后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急诊查体:神志清楚,双侧瞳孔大小多变,对光反射迟钝,肢体活动正常,行头颅CT检查过程中,发生呼吸骤停,其呼吸骤停最可能的原因是:

A.脑干损伤

B.脑挫裂伤

C.脑震荡

D.急性颅后窝血肿并发枕骨大孔疝

E.急性颅内血肿并发小脑幕切迹疝

64.外伤后出现昏迷,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早期出现生命体征和呼吸骤停,瞳孔大小多变,考虑急性颅后窝血肿并发枕骨大孔疝。

D

65.帕金森病患者出现震颤麻痹是由于:

A.前庭小脑神经元病变所致

B.红核神经元病变所致

C.纹状体神经元病变所致

D.多巴胺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受损

E.乙酰胆碱递质系统功能受损

65.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和形成路易小体形成为特征。脑部最主要的是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通路损害。

D

66.女,58岁,近期行走不灵活,转身困难,不能后退,面部表情少,步行时向前冲,但生活尚自理。诊断上首先考虑:

A.脑血栓形成

B.帕金森病

C.脑出血

D.重症肌无力

E.运动神经元病

66.老年人,行走不灵活,慌张步态,表情减少,疑诊帕金森病。帕金森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表现。静止性震颤常为首发症状。颈肌肉和躯干肌强直形成屈曲状态,旋颈和旋体动作均缓慢、困难。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动作消失。面肌强直使表情和瞬目动作减少,造成“面具脸”。站立时呈屈曲体姿,走路时启动困难,呈小步态,步伐逐渐变小变慢,迈步后即以极小的步伐向前冲去,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或转弯,称“慌张步态”。

B

67.男,77岁,右手震颤伴动作缓慢6年,翻身困难1年。诊断为帕金森病。有青光眼和轻度肾功能不全病史。无消化性溃疡史。服用复方左旋多巴时症状改善明显,近1年来疗效减退,单剂疗效仅3小时。为改善症状,最适合增加的药物是:

A.溴隐亭

B.金刚烷胺

C.司来吉兰

D.苯海索

E.苯甲托品

67.老年(≥65岁)帕金森病患者首选复方左旋多巴,必要时加用多巴胺激动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司来吉兰)或COMT抑制剂(恩他卡朋)。患者有肾功能不全,金刚烷胺禁用,青光眼禁用抗胆碱药物苯海索及苯扎托品,无胃溃疡,所以可以加用司来吉兰。

C

68.男,75岁,左侧肢体动作迟缓震颤1年,查体:左侧肢体静止性震颤,肌张力齿轮样增高,病变部位可能是:

A.黑质

B.小脑

C.内囊

D.大脑皮质

E.髓质

68.静止性震颤、齿轮样强直、运动迟缓,考虑帕金森。病变部位在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

A

69.女,30岁,头痛3年多,每次头痛前有烦躁不安,视物模糊,头痛发作以右侧为主,并扩展至整个头部,呈搏动性,持续时间约6小时。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脑电图正常。诊断应考虑:

A.癔病

B.三叉神经痛

C.颅内占位性病变

D.偏头痛

E.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

69.年轻人,视物模糊,烦躁不安后发生头痛,扩展至整个头部,搏动性。考虑偏头痛。

D

70.有先兆偏头痛最常见的先兆是:

A.增动先兆

B.听觉先兆

C.视觉先兆

D.言语先兆

E.感觉先兆

70.在头痛之前或头痛发生时,常以可逆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为先兆,以视觉先兆最为常见,出现暗点、亮光或较复杂的幻觉,其次是感觉先兆。言语和运动先兆少见。

C

71.女,22岁,上学途中公交车上突然眼神呆滞,从座位上滑到在地,全身强直伴抽搐,角弓反张,随后全身痉挛,瞳孔散大,呼吸中断,约8分钟后口吐白沫,神智转清,过后对上述情况全无记忆。以后反复有类似发作,最可能的癫痫类型是:

A.失神发作

B.单纯性发作

C.强直阵挛发作

D.单纯部分性发作

E.复杂部分性发作

71.突然发病,全身强直抽搐,角弓反张,口吐白沫,醒后无记忆,考虑癫痫强直-阵挛发作。强直-阵挛发作以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为特征。早期出现意识丧失、跌倒,随后的发作分为三期:①强直期:所有的骨骼肌呈持续性收缩。喉部痉挛,发出叫声。可能咬破舌尖。颈部和躯干先屈曲而后角弓反张。②阵挛期:以上两期中,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出汗、唾液和支气管分泌增多,瞳孔扩大等自主神经征象。呼吸暂时中断,皮肤自苍白转为发绀。瞳孔对光反射和深、浅反射消失。③惊厥后期:全身松弛,大、小便失禁。肌张力松弛,意识逐渐清醒。自发作开始至意识恢复历时5~15分钟。醒后对抽搐全无记忆。

C

72.男,26岁,突发右侧面部和右侧肢体抽搐2分钟,先是右侧口角和面部抽动,程度渐重,然后右上肢强烈抽动,最后右下肢抽动,无法用力制止。数分钟后缓解,有频繁的类似发作2年,发作后查体无明显异常。患者发作的可能诊断是:

A.假性癫痫发作

B.单纯部分发作

C.复杂部分发作

D.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E.单纯部分感觉性发作

72.单纯部分性发作,发作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起止突然,无意识障碍。部分运动性发作指局部肢体的抽动,多见于一侧口角、眼睑、指和趾,也可涉及整个一侧面部或一个肢体的远端,有时表现为言语中断。该患者反复发作面部肢体抽动,无意识障碍,考虑单纯部分性发作。

B

73.治疗癫痫全身发作和失神发作都有效的药物是:

A.扑米酮

B.苯妥英钠

C.苯巴比妥

D.乙琥胺

E.丙戊酸钠

73.癫痫单纯或复杂部分性发作有效的药物包括: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托吡酯、苯巴比妥。全身性发作使用的药物包括: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拉莫三嗪、托吡酯、苯巴比妥、丙戊酸钠。失神发作选用乙琥胺、拉莫三嗪、丙戊酸钠。传统型抗癫痫药包括: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巴比妥、乙琥胺。新型抗癫痫要包括:托吡酯、拉莫三嗪。治疗癫痫全身发作和失神发作都有效的药物是丙戊酸钠。

E

74.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物是:

A.地西泮

B.扑米酮

C.丙戊酸钠

D.卡马西平

E.苯巴比妥

74.癫痫单纯性或复杂性发作以及癫痫全身发作均首选卡马西平。

D

75.成年男性从高楼跌下后出现抽搐,每次抽搐先从左侧面部,然后双眼球向左凝视、左侧上肢抽,最后左侧下肢抽,整个过程约30秒钟,每小时发作20次,查体时浅昏迷。本病的诊断是:

A.癫痫复杂部分发作

B.癫痫强直阵挛发作

C.癔病性抽搐

D.癫痫失神发作

E.杰克逊癫痫

75.头部受伤后出现发作性抽搐,从一侧肢体开始,依序扩散,考虑杰克逊癫痫。Jackson癫痫:大脑皮层运动区有皮质损害时,可引起对侧躯体相应部位出现发作性抽搐,严重时抽搐可向同侧及对侧扩散,引起全身性抽搐,称为杰克逊癫痫。发作自一侧开始后,按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分布顺序缓慢地移动,例如自一侧拇指沿手指、腕部、肘部、肩部扩展,病灶在对侧中央前回运动区。

E

76.女,38岁,双眼睑下垂,复视伴吞咽困难2个月,症状下午和劳累后加重,晨起休息后减轻,行重复电刺激试验动作电位幅度第5波比第1波在低频刺激时递减30%。该患者诊断考虑为:

A.重症肌无力

B.周期性麻痹

C.急性脊髓炎

D.低钾血症

E.吉兰-巴雷综合征

76.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症状晨轻暮重,重复电刺激试验阳性,考虑重症肌无力。

A

77.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的临床表现是:

A.眼裂正常,瞳孔扩大,直接对光反射迟钝

B.眼裂扩大,瞳孔缩小,直接对光反射正常

C.眼裂变小,瞳孔缩小,直接对光反射正常

D.眼裂变小,瞳孔正常,直接对光反射正常

E.眼裂变小,瞳孔扩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77.重症肌无力首发症状为眼外肌不同程度的无力,包括上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而出现复视,但瞳孔括约肌不受累。

D

78.男,43岁。双上睑下垂伴四肢无力1年,晨轻暮重。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多汗、流涎、瞳孔缩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A.5‐HT系统亢进

B.5‐HT系统抑制

C.胆碱能系统抑制

D.肾上腺素能系统抑制

E.胆碱能系统亢进

78.眼睑下垂,四肢无力症状晨轻暮重,考虑重症肌无力。治疗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多汗、流涎、瞳孔缩小等毒蕈碱样症状,考虑重症肌无力胆碱能危象,是由于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胆碱酯酶过度抑制导致胆碱能系统亢进所致。

E

79.男,19岁,早晨起后全身无力3小时。发病前1天参加了学校0米长跑,较疲劳。去年有类似发作2次。均为发作1~2天后完全恢复。查体:神志清,脑神经检查无异常。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低,腱反射对称。病理征未引出,深浅感觉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出现U波,最可能的诊断是:

A.重症肌无力

B.多发性肌炎

C.周期性瘫痪

D.吉兰-巴雷综合症

E.癫痫

79.年轻男性,运动后出现双下肢无力,肌张力低,心电图U波提示低钾,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表现,既往有类似发作,可完全恢复,考虑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C

80.思维奔逸的表现是:

A.用具体概念来代替抽象概念

B.联想缓慢,言语速度慢

C.联想加速,思维活跃

D.逻辑倒错性思维

E.句与句之间无意义上的联系

80.思维奔逸表现为联想速度明显加快,思维内容丰富多变。健谈,说话滔滔不绝,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而改变(随境转移),也可有音韵联想(音联),或字意联想(意联)。多见于躁狂症。

C

81.临床上把患者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称为:

A.洞察力

B.理解力

C.自制力

D.自知力

E.想象力

81.自知力又称领悟力和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的恢复程度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疾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D

82.下列疾病中,以原发性妄想为特征的是:

A.慢性酒精中毒

B.强迫障碍

C.精神分裂症

D.广泛性焦虑障碍

E.疑病障碍

82.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是没有发生基础的妄想,表现为内容不可理解,不能用既往经历、当前处境和其他心理活动等加以解释。包括突发妄想、妄想心境、妄想气氛、妄想知觉。

C

83.以下思维障碍中,不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的是:

A.思维奔逸

B.思维散漫

C.思维贫乏

D.思维破裂

E.病理性赘述

83.思维奔逸见于躁狂症;思维迟缓见于抑郁症;强迫观念见于强迫症。除了以上3个,其他都见于精神分裂症。

A

84.女,23岁,家人发现其常常答非所问,精神异常,问她几岁,答:我是医生。问她你家住哪,答:明天去公园玩。该患者临床症状属于:

A.妄想观念

B.强迫观念

C.思维奔逸

D.思维插入

E.思维散漫

84.联想松弛,答非所问,考虑思维散漫。思维散漫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患者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一个问题与另外一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说话东拉西扯,以致别人弄不懂他要阐述的是什么主题思想。对问话的回答不切题,以致检查者感到交谈困难。

E

85.女,15岁,学习成绩差,不合群,留级两次,常遭同学欺负和排挤。幼年曾从高处落下撞伤头部。精神检查发现患儿抽象思维能力、计算力、判断力均较差,言语表达词汇贫乏。IQ:40。该患儿的诊断是:

A.自闭症

B.精神分裂症

C.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D.抑郁症

E.轻度精神发育迟滞

85.18岁以前因外伤导致智能发育不良,为精神发育迟滞。根据智商(IQ)将精神发育迟滞分为以下四个等级。①轻度智商在50~69之间;②中度智商在35~49之间;③重度智商在20~34之间;④极重度智商在20以下。

C

86.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歪曲的知觉体验是:

A.知觉改变

B.非真实感

C.幻觉

D.感知综合障碍

E.错觉

86.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E

87.谵妄时最多见的幻觉是

A.听幻觉

B.视幻觉

C.味幻觉

D.触幻觉

E.嗅幻觉

87.谵妄状态是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的错觉、幻觉,以形象鲜明的恐怖性幻视和错视为主。多产生紧张和恐惧的情绪反应及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多数表现自我定向力保存而周围环境定向力丧失。昼轻夜重。意识恢复后可有部分遗忘或全部遗忘。

B

88.男,26岁,生活懒散,面无表情,父母来看他,从不称呼父母更无问候言语,只顾埋头吃零食,视父母兄妹如陌生人,该患者表现属于:

A.情感不稳

B.情感淡漠

C.情感脆弱

D.情感低落

E.情感倒错

88.情感淡漠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缺乏内心体验。情感低落表现为忧愁、苦闷、唉声叹气、暗自落泪等,有时感到前途灰暗,没有希望,甚至悲观绝望而企图自杀,多见于抑郁症。情感不稳指患者情感反应极易变化,从一个极端波动到另一个极端,喜怒无常。情感倒错指情感表现与内心体验或处境明显不协调,甚至截然相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该患者出现懒散,淡漠,对亲人陌生,考虑为情感淡漠。

B

89.患者在空旷的操场上散步突然听到两个声音为患者的衣着是否暴露而真吵不休,各说各理,而此时周围并无他人,该症状是:

A.评论性幻听

B.思维鸣响

C.争论性幻听

D.思维幻听

E.命令性幻听

89.争论性幻听:有两个或更多的人声进行争论或议论,用第三人称评论患者。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特殊价值。

C

90.对精神分裂症诊断特异性较高的症状是:

A.被害妄想

B.夸大妄想

C.疑病妄想

D.钟情妄想

E.被控制妄想

90.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患者坚信自己被某些人或组织迫害,核心表现为被跟踪。患者受妄想影响可出现拒食、逃跑、自伤伤人等行为。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型精神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频率最高的精神症状之一。

A

91.慢性脑综合征是指:

A.谵妄

B.痴呆

C.焦虑

D.抑郁

E.躁狂

91.痴呆是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故又称为慢性脑综合征。

B

92.急性脑综合征最多见的幻觉是:

A.视幻觉

B.听幻觉

C.味幻觉

D.触幻觉

E.嗅幻觉

92.谵妄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变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

A

93.以下疾病,最常出现智能障碍的是:

A.焦虑症

B.抑郁发作

C.精神分裂症

D.强迫障碍

E.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93.慢性脑综合征是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又称为痴呆。

E

94.女,72岁。进行性记忆力下降5年。近半年多次因忘记关天然气而引起厨房失火,想不起常用日用品的名称。整日在家找东西,将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并怀疑儿媳偷东西。既往体健,家族无类似疾病者,查体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头部CT示:脑萎缩。Hachinski缺血指数数量表(HIS)评分:3分。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阿尔茨海默病

B.老年性痴呆

C.妄想性障碍

D.血管性痴呆

E.精神分裂症

94.老年人,出现记忆力下降,性格改变,行为幼稚,出现被窃妄想症状,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ADAS)亦是国际通用的测试工具,Hachinski缺血评分量表≤4分,可诊断阿尔兹海默病。

A

95.阿尔茨海默病区别于血管性痴呆的特点是:

A.常有妄想

B.早期出现人格改变

C.有意识障碍

D.有记忆障碍和智能障碍

E.常有错觉、幻觉

95.人格改变主要出现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早期。血管性痴呆(VD)与阿尔茨海默病(AD)比较,VD一般以急性或亚急性形式起病,病情波动,渐进发展。较多出现夜间精神错乱,人格改变较少见。

B

96.男,25岁。幼年头部外伤史,1天前饮一两白酒后出现幻觉,仿佛看到同伴变成了怪物,意图加害于他,遂将同伴打伤,随后进入酣睡,醒后完全不能回忆,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病理性醉酒

B.遗忘综合征

C.妄想

D.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

E.单纯性醉酒

96.少量饮酒后即出现严重精神病性发作,伴有被害妄想,产生攻击性,考虑病理性醉酒。病理性醉酒是一种小量饮酒引起的精神病性发作。病人饮酒后急剧出现环境意识和自我意识障碍,多伴有恐怖性幻觉和被害妄想,临床上表现为高度兴奋、极度紧张惊恐。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患者常突然产生攻击性。往往是暴力行为,如毁物、自伤或攻击他人等。

A

97.典型抗精神药不包括:

A.利培酮

B.氟哌啶醇

C.氯丙嗪

D.舒必利

E.奋乃静

97.经典抗精神药物根据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①吩噻嗪类:如氯丙嗪、奋乃静等。②丁酰苯类:如氟哌啶醇。③苯甲酰胺类:如舒必利。④硫杂蒽类:如氯普噻吨(泰尔登)、氯哌噻吨(三氯噻吨、氯噻吨)。不包括利培酮。利培酮属二代抗精神病药。

A

98.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紧张性木僵

B.蜡样屈曲

C.刻板言行

D.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E.冲动行为

98.紧张型精神分裂症,以紧张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可表现为紧张性木僵、蜡样屈曲、刻板言行,以及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冲动行为。

D

99.女,35岁,3个月前被单位开除,此后便失眠、情绪低沉、不愿与人交往。近1个月来独处时常听见同事在议论嘲笑自己,认为是同事和领导在商量谋害自己,后来又感到自己的思维,情感不由自己支配,自己的想法还未说出已人人皆知,常独自哭泣。既往有慢性肝炎病史3年,目前肝功ALT80U/L。该患者诊断为:

A.肝性脑病

B.抑郁症

C.急性应激障碍

D.焦虑发作

E.精神分裂症

99.精神刺激后出现幻听,被害妄想,考虑精神分裂症。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核心是被跟踪。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E

.精神分裂症中以幻觉、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是:

A.偏执型

B.青春型

C.紧张型

D.单纯型

E.残留型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幻觉、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

A

.男,16岁。近2年来无明显原因出现与人交往减少,经常独自呆于一处,有时会不明原因发笑。对家人漠不关心。生活越来越懒散。以前感兴趣的事情,现在也不做了。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B.重性抑郁症迟滞型

C.精神分裂症单纯型

D.精神分裂症衰退型

E.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青春期少年,独自发笑,孤僻退缩,情感淡漠,懒于料理个人卫生,考虑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C

.女,23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自言自语,有时独自发笑,有时对空谩骂,感觉被人监视和跟踪,思想和行为会被某种外力控制,情绪低落,觉得被逼的走投无路,曾报警寻求保护,睡眠差,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患者在药物治疗2个月后,症状缓解,但出现停经和泌乳现象,治疗药物最可能是:

A.利培酮

B.氯氮平

C.奎硫平

D.奥氮平

E.阿立哌唑

.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氯氮平属于二代抗精神病药物5-羟色胺和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可产生锥体外系副作用和催乳素水平升高,出现停经泌乳现象是抑制了多巴胺(D2)受体引起,产生催乳素水平升高。氯氮平、喹硫平、奥氮平对脑内5-羟色胺受体和多巴胺(D1)受体的的阻滞作用较强,对多巴胺(D4)受体的也有阻滞作用,对多巴胺(D2)受体的阻滞较弱,此外还有抗胆碱,抗组胺及抗a-肾上腺素受体作用,锥体外系反应及迟发性运动障碍较轻,一般不引起血中泌乳素增高。阿立哌唑是多巴胺受体部分激动剂,不引起血中催乳素升高。利培酮与5-HT2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故而可出现高泌乳素血症,而导致闭经泌乳综合征。

A

.女,23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自言自语,有时独自发笑,有时对空谩骂,感觉被人监视和跟踪,思想和行为会被某种外力控制,情绪低落,觉得被逼的走投无路,曾报警寻求保护,睡眠差,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患者在药物治疗2个月后,症状缓解,但出现停经和泌乳现象,最可能与该不良反应有关的多巴胺通路是:

A.中脑皮质通路

B.中脑边缘系统通路

C.黑质纹状体通路

D.中脑被盖区通路

E.下丘脑结节漏斗通路

.抗精神病药物多巴胺受体阻断作用主要是阻断D2受体。脑内多巴胺能系统有四条投射通路:中脑边缘通路与抗幻觉妄想等作用有关;中脑皮质通路与药源性阴性症状和抑郁有关;黑质纹状体通路与锥体外系副作用有关;下丘脑至垂体的结节漏斗通路与催乳素水平升高导致的副作用有关。

E

.男性,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近1年来听课发愣,不作笔记,时有自语自笑,动作迟缓,吃一顿饭要一个多小时,3天前开始终日卧床,不吃饭,不知上厕所,精神检查:意识清,卧床不动不语,针刺其身体无反应,肌张力增高,令病人张嘴,反把嘴闭得更紧,把病人肢体摆成不舒服的姿势,可以保持很久不变,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该患者的诊断最可能的是:

A.抑郁症

B.分离转换障碍

C.精神分裂症

D.广泛性焦虑障碍

E.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青少年,独自发笑,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表现,木僵、蜡样屈曲,考虑精神分裂症。

C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不包括:

A.氯丙嗪

B.三氟拉嗪

C.舒必利

D.氯氮平

E.氟哌啶醇

.非典型(又称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包括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氯氮平、齐拉西酮等。

D

.意志增强常见于:

A.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B.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C.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D.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E.慢性精神分裂症

.意志增强见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又称妄想性障碍,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精神性障碍。本病病因不明,起病一般在30岁以后,女性偏多,未婚者多见,病前人格多具固执、主观,敏感、猜疑、好强等特征。

B

.关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

A.无望、无助、无价值感是情感体验

B.很少伴有消化系统症状

C.自责、自罪、自杀观念是核心症状

D.情绪低落、思维弛缓、意志活动减退是核心症状

E.不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思维弛缓、意志活动减退“三低”症状。抑郁性认知包括“三无”症状,即无望、无助和无价值;和“三自”症状,即自责、自罪和自杀。最常见的躯体症状是消化系统的各种症状和疼痛症状。

D

.女,33岁,近3年来持续表现入睡困难、精力疲乏,常感头晕、头痛,无愉快感,悲观失落,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但日常生活和工作尚无困难。无兴奋话多和自我评价高,无晨重夜轻节律变化,无消极自杀观念和行为。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睡眠障碍

B.社交焦虑障碍

C.环性心境障碍

D.单相抑郁障碍

E.恶劣心境

.恶劣心境是慢性的心境低落,无躁狂症状。躯体不适症状较常见。睡眠障碍以入睡困难、噩梦、睡眠较浅为特点。可有头痛、背痛、四肢痛等慢性疼痛症状。无明显早醒、昼夜节律改变及体重减轻等症状。至少2年内抑郁心境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其间的正常心境很少持续急骤。社会功能受损较轻,自知力完整或较完整。该患者持续3年心境低落,悲观失落,睡眠障碍,头痛头晕,无厌世倾向,考虑恶劣心境。

E

.可出现幻觉妄想症状的精神障碍是:

A.抑郁症

B.恐惧症

C.强迫症

D.焦虑症

E.疑病症

.严重抑郁症患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A

.以下可见于躁狂症的表现的是:

A.思维插入

B.思维迟缓

C.随境转移

D.语词新作

E.思维化声

.思维奔逸:患者表现健谈,说话滔滔不绝,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而改变(随境转移),也可有音韵联想(音联),或字意联想(意联)。多见于躁狂症。

C

.女,28岁。近1月来兴高采烈,话多,自觉脑子聪明,无疲倦感。其主要表现为:

A.焦虑症状

B.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

C.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

D.强迫症状

E.思维内容障碍

.躁狂发作是在情感高涨基础上出现的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C

.男,20岁,大二学生,2周来突然兴奋话多,言语夸大,说自己是中国的乔布斯,能开很多家公司,每个都可以进入世界强。连夜搞发明创造,吃饭都狼吞虎咽,说要分秒必争,家人朋友劝阻他就发脾气,说他们弱智,不配与自己说话,针对该患者宜首选的药物是:

A.曲唑酮

B.碳酸锂

C.氯氮平

D.米氮平

E.布普品

.患者表现为自我评价过高,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为典型的夸大妄想,伴有兴奋话多,精力旺盛,整日忙碌不停,意志增强,为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考虑为躁狂症。首选碳酸锂治疗。

B

.男性,28岁,2个月来,兴高采烈,话多,自觉思维敏捷“脑子特别灵”,“自己有超人才能”,整日忙碌不停,精力旺盛,爱表现自己,举止轻浮,好接近异性,食欲亢进,体重减轻,睡眠量减少,无疲倦感。该患者精神症状不包括:

A.心境高涨

B.思维奔逸

C.罪恶妄想

D.夸大妄想

E.活动增多

.罪恶妄想又称自罪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的罪恶,应受严厉的惩罚,认为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以致坐以待毙或拒食自杀。主要见于抑郁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不符合本题患者表现。

C

.不符合神经症性障碍共同特点的是:

A.患者常有一定的易感素质

B.多无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

C.症状可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

D.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E.多数患者对疾病有自知力

.神经症共同特点: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前常有一定的人格基础;症状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社会现实检验能力未受损害,社会功能相对完好;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一般自知力完整,有求治要求。

C

.病理性焦虑和恐惧症状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

A.明确的指向对象

B.失眠

C.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D.惊恐发作

E.运动不安

.病理性焦虑既可能是一组疾病焦虑性障碍的主要表现,也可能是各种疾病或状态的伴社交恐惧症和特殊恐惧症。恐惧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的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恐惧症和广泛性焦虑的鉴别:二者都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恐惧症的焦虑由特定对象或处境引起,呈境遇性和发作性,而焦虑障碍的焦虑没有明确的对象,常持续存在。

A

.男,28岁。1个月来3次无明显诱因突发心悸,胸闷、窒息感,浑身冷汗,感觉自己快不行了,极度紧张害怕,持续10余分钟,医院急诊,除心电图是窦性心动过速外,余无异常,事后总担心下次再发作。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恐惧性障碍

C.分离(转换)性障碍

D.惊恐障碍

E.心脏病所致焦虑障碍

.突然发作的,无明显诱因的濒死感,强烈不安,难以自控,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自行缓解,无明显器质性疾病,考虑惊恐障碍。

D

.男,34岁。近1个月来数次因阵发性恐惧、胸闷、濒死感、大祸临头。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症状持续约半小时后消失。多次查血常规心电图及头颅CT等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为此担心苦恼,但仍能坚持工作。该患者长期治疗最适当的药物是:

A.地西泮

B.甲巯咪唑

C.硝酸甘油

D.帕罗西汀

E.普萘洛尔

.濒死感,强烈不安,难以自控,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无明显器质性疾病,考虑惊恐障碍。惊恐发作长期治疗应首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安定起效快,用于急性发作。

D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对自己躯体的健康过分担心

B.与现实不符的过分紧张和担心

C.对一些无意义想法的反复出现的不安

D.面临现实危险时的恐惧反应

E.濒死感,失控感

.广泛性焦虑障碍又称慢性焦虑症,常缓慢起病,以经常或持续存在的焦虑为主要临床表现。精神上的过度担心是焦虑症状的核心。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经常担心,但其担心、焦虑和烦恼的程度与现实很不相称。

B

.女,48岁。1年来常无故出现紧张不安、多虑、失眠、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阵发性心悸、胸闷、四肢无力。医院就诊,ECG、心电图负荷试验,冠状动脉造影、头颅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躯体形式障碍

C.疑病性焦虑障碍

D.恐惧性焦虑障碍

E.X综合征

.广泛而持久的紧张和焦虑,伴有躯体症状,考虑广泛性焦虑障碍。

A

.女,31岁。产后2个月出现怕脏,担心宝宝被细菌感染,因而反复洗手、反复清洗奶瓶。丈夫下班回来,要求其必须换洗所有衣物。有时出现把宝宝扔出窗外的冲动,但从未真的实施。患者明知这些想法和行为不合理,也试图控制,但没有效果,内心非常痛苦。最可能的诊断为:

A.抑郁症

B.恐惧症

C.疑病障碍

D.精神分裂症

E.强迫障碍

.患者出现强迫性观念和行为,明知这些想法和行为不合理,但始终无法控制,诊断为强迫障碍。

E

.女,53岁。近1年来怕脏,不敢倒垃圾和上公共厕所。在街上遇到垃圾车也害怕,会反复洗手。自己知道不应该,但不能控制,为此感到苦恼而就诊。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丁螺环酮

B.氯米帕明

C.阿普唑仑

D.奥氮平

E.利培酮

.强迫性观念和行为,明知是没有必要或异常的,但始终无法控制,诊断为强迫症。治疗首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及三环类抗抑郁药氯米帕明。

B

.患儿在门诊检查是与父母短时间分离,即大哭大闹,极度不配合,患儿心理属于:

A.失助感

B.愤怒

C.孤独感

D.妄想症

E.分离性焦虑

.儿童在患病期间,对父母更加依赖,更渴望父母的呵护,对门诊或住院治疗造成与父母短时或相对较长时间的分离,就会引起儿童的极大情绪反应,造成“分离性焦虑”情绪。

E

.男性,45岁,2年前提拔到领导岗位,近半年出现脑力活动效率明显下降,体力易疲劳,有时回忆和联想增多且控制不住,兴奋伴有不快感,但无言语运动增多,易激惹,肢体肌肉酸痛,醒后感到不解乏,不愿上班。最可能是患有:

A.躁狂症

B.焦虑症

C.神经衰弱

D.抑郁症

E.恐惧症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应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未发现异常,医生反复解释仍不能打消其疑虑。不断拒绝多名医生关于其症状没有躯体疾病解释的忠告与保证。多在30岁以前起病,女性多见,病程至少2年以上。

D

.女,35岁,丈夫嗜赌,瞒着其欠下高利贷多万后不辞而别。债主上门讨债,患者得知原委后,表现与平素判若两人,口中念念有词,似神鬼附体,称自己是大仙,要为债主摸骨看病。该患者症状诊断为:

A.抑郁症

B.躁狂症

C.惊恐障碍

D.焦虑症

E.转换-分离障碍

.分离(转换)性障碍是指一种以分离症状和(或)转换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患者暂时性地同时丧失个人身份感和对周围环境的完全意识,对过程有全部或部分遗忘。常有局限且重复的一系列运动、姿势、发声,称神鬼附体,出神和附体是不随意的。该患者精神刺激后出现鬼神附体表现考虑为癔症,即转换-分离障碍。

E

.女,33岁,半年前祖父去世送葬,极为悲伤,回家后,自称村里一位已死2年的青年男性附在其身上,并以“男青年”的身份和口气与人说话,持续约4小时,之后反复发作十几次,均有精神诱因,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可能诊断是:

A.恐惧症

B.精神分裂症

C.癔症

D.强迫症

E.焦虑症

.精神诱因后出现出神与附体表现,考虑为癔症,即分离(转换)型障碍。癔症性运动障碍可表现为瘫痪、不随意运动、异常运动、共济失调、失用症、运动不能症、构音困难、抽搐等。出神与附体表现为暂时性地同时丧失个人身份感和对周围环境的完全意识,对过程有全部或部分遗忘。常有局限且重复的一系列运动、姿势、发声。不能发现与上述情况相符合的相应器官或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证据。暗示治疗有用。

C

.女,40岁,当听到家中房子因洪水倒塌的消息后,突然顿足哭喊,表情恐惧而紧张,拿砖头打砸旁边的房子,反复喊叫“我没有房子啦,我没有房子啦”,1天后开始逐渐恢复平静。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分离(转换)性障碍

B.创伤后应激障碍

C.急性应激障碍

D.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

E.适应障碍

.患者遭遇突发大事件,精神刺激后突然发病,强烈的恐惧体验和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过激,1天后恢复,考虑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是以急剧的、严重的精神刺激作为直接原因。患者通常在受刺激后几分钟或数小时之内发病,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者精神运动性抑制,或者精神病性障碍。诊断标准:①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②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盲目性;或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可有轻度意识模糊;③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月内缓解。④如果应激性环境消除,症状迅速缓解;如果应激持续存在或具有不可逆性,症状一般在24~48小时开始减轻,并且大约在3天后变的轻微。⑤排除分离(转换)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和抑郁症等。

C

.女,22岁,在读大学生,于半年前觉得其身材不够苗条,开始极端地限制饮食,每餐只吃青菜、水果及极少量米饭,喝水较少,称水喝多了会浮肿,体型日渐消瘦,但其仍认为偏胖。近1个月暴饮暴食,进食后为避免体重反弹而自行催吐,每周4~5次,并出现失眠,整夜难以入睡,情绪低落,不能坚持上课。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非器质性失眠症

B.郁抑症伴贪食

C.神经性呕吐

D.神经性厌食症

E.神经性贪食症

.心理受到灾难性刺激后出现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持续回避,选择性遗忘,郁郁寡欢,考虑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治疗是根治创伤后应激障碍最为有效的方法,首选治疗药物为SSRIs,如氟西汀。

A

.女,21岁,近2个月至少频繁因情绪波动而暴饮暴食,每次摄入常人4~5倍的量,无法自控。过后又担心发胖采用催吐的方法将食物全部吐出。暴食后出现内疚自责,甚至自杀观念。体重无明显下降,该患者可诊断为:

A.神经性厌食

B.精神性贪食

C.精神性躁狂

D.神经性贪食

E.神经性躁狂

.青少年女性,为追求身材极端限制饮食,体重下降明显,仍认为自己肥胖,采取呕吐等方法避免体重增加,考虑神经性厌食症。

D

.男,15岁。2天前被社会青年欺负以后,感紧张、恐惧,不敢上学,晚上常梦见类似情境。要求家人陪伴,稍有响动就感紧张。最可能的诊断是:

A.人格解体障碍

B.惊恐障碍

C.适应障碍

D.急性应激障碍

E.创伤后应激障碍

.暴饮暴食,无法克制,自我催吐,体重无明显减轻,考虑神经性贪食。

D

.男,29岁,近2个月上床后近1小时方能入睡,每周3~4次,只能睡眠2~4小时,晨起后感觉疲乏,精神不振,诊断为失眠症,失眠症最常见的病因是:

A.心理生理因素

B.精神病的伴发症状

C.药物依赖的伴发症状

D.睡眠中呼吸困难引起

E.酒类依赖的戒断症状

.失眠症是指睡眠的启动和维持障碍致使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需要的一种状况。常常由于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所致,或由于各种精神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躯体疾病的影响,或由于各种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的影响所产生。

A

.男,29岁,近2月上床后近1小时方能入睡,每周3~4次,只能睡眠2~4小时,晨起后感觉疲乏,精神不振,诊断为失眠症,对解除短期失眠症,最安全的药物应首选:

A.氯丙嗪

B.哌替啶

C.三唑安定

D.阿普唑仑

E.地西泮(安定)

.失眠症主要治疗方法有认知疗法、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首选地西泮。

E

.精神分裂症分型错误的是:

A.偏执型

B.青春型

C.紧张型

D.狂躁型

E.单纯型

.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特点,可将精神分裂症分为:①偏执型: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幻觉、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②青春型:在青少年时期发病,以显著的思维、情感及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③紧张型:以紧张综合征为主要表现。④单纯型:该型主要在青春期发病,主要表现为阴性症状。⑤残留型:主表现为性格的改变或社会功能的衰退。⑥未分化型。⑦分裂后抑郁。

D

.精神分裂症下列错误的是:

A.一般没有意识障碍

B.分裂症患者大脑半球不对称

C.最常见的幻听是评论性幻听

D.最常见的妄想是被害妄想

E.自知力健全

.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的恢复程度作为精神分裂症判断病情轻重和疾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自知力缺乏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原因。

E

.女,27岁,2个月前失恋后,觉得公司里男同事都对自己有爱慕之心,认为他们窃窃私语想要追求自己,自己多番暗示某新来的男同事可以交往,遭到拒绝后依旧频繁联系对方,甚至要求去对方家里拜见父母,反复向人诉说听见对方要求和自己结婚,同事不堪其扰与其家人一起送该女子入院检查。查体:躯体及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极力否认自己有精神异常。该患者药物治疗后发生高热,持续不退,意识障碍,肌张力明显增高,考虑为:

A.锥体外系反应

B.迟发型运动障碍

C.恶性综合征

D.高热惊厥

E.过敏反应

.使用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出现高热,肌张力增高,意识障碍等表现,考虑药物所致恶性综合征。

C

.男性,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近1年来听课发愣,不作笔记,时有自语自笑,动作迟缓,吃一顿饭要一个多小时,3天前开始终日卧床,不吃饭,不知上厕所,精神检查:意识清,卧床不动不语,针刺其身体无反应,肌张力增高,令病人张嘴,反把嘴闭得更紧,把病人肢体摆成不舒服的姿势,可以保持很久不变,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该患者不具备下列哪一项症状:

A.情感低落

B.情感淡漠

C.蜡样屈曲

D.孤僻退缩

E.木僵

.青少年,独自发笑,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表现,木僵、蜡样屈曲,考虑精神分裂症。不具备情感低落表现。

A

.男性,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近1年来听课发愣,不作笔记,时有自语自笑,动作迟缓,吃一顿饭要一个多小时,3天前开始终日卧床,不吃饭,不知上厕所,精神检查:意识清,卧床不动不语,针刺其身体无反应,肌张力增高,令病人张嘴,反把嘴闭得更紧,把病人肢体摆成不舒服的姿势,可以保持很久不变,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该患者的诊断最可能的是:

A.抑郁症

B.分离转换障碍

C.精神分裂症

D.广泛性焦虑障碍

E.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青少年,独自发笑,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表现,木僵、蜡样屈曲,考虑精神分裂症。

C

.男性,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近1年来听课发愣,不作笔记,时有自语自笑,动作迟缓,吃一顿饭要一个多小时,3天前开始终日卧床,不吃饭,不知上厕所,精神检查:意识清,卧床不动不语,针刺其身体无反应,肌张力增高,令病人张嘴,反把嘴闭得更紧,把病人肢体摆成不舒服的姿势,可以保持很久不变,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A.丙咪嗪

B.碳酸锂

C.地西泮

D.舒必利

E.头孢曲松

.青少年,独自发笑,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表现,木僵、蜡样屈曲,考虑精神分裂症。一代抗精神病药物舒必利,对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有改善患者与周围的接触、活跃情绪、减轻幻觉和妄想的作用。对情绪低落、忧郁等症状也有治疗作用。

D

.感觉障碍不包括哪一项:

A.感觉增强

B.错觉

C.感觉过敏

D.内感性不适

E.感觉倒错

.感觉障碍多见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和癔症。包括感觉减退、感觉过敏、内感性不适。知觉障碍主要包括错觉和幻觉。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B

.女,40岁,5年来经常感到胸前部不适和腹部不适。体内有一种“气”游走不定。怀疑患有“冠心病”和“胃癌”。经心电图、胃镜检查均正常,此症状是:

A.感觉增强

B.感觉减退

C.人格解体

D.内脏幻觉

E.内感不适

.内感不适指躯体内部有某种不适感或有某种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例如,感到某种挤压、牵拉、撕扭、转动、游走、流动、蚁咬、虫爬等等特殊感觉,这种不适往往定位不准确,且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

E

.患者在空旷的操场上散步突然听到两个声音为患者的衣着是否暴露而真吵不休,各说各理,而此时周围并无他人,该症状是:

A.评论性幻听

B.思维鸣响

C.争论性幻听

D.思维幻听

E.命令性幻听

.争论性幻听:有两个或更多的人声进行争论或议论,用第三人称评论患者。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特殊价值。

C

.对精神分裂症诊断特异性较高的症状是:

A.被害妄想

B.夸大妄想

C.疑病妄想

D.钟情妄想

E.被控制妄想

.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患者坚信自己被某些人或组织迫害,核心表现为被跟踪。患者受妄想影响可出现拒食、逃跑、自伤伤人等行为。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型精神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频率最高的精神症状之一。

A

.有关无症状脑梗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无明显体征

B.病因多是动脉粥样硬化

C.多位于非功能区

D.MRI易见脑室旁的白质高信号

E.可引起血管性认知障碍

.无症状性梗死主要病因是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导致小动脉或微小动脉壁脂质透明变性。

B

.女性,66岁,4小时前睡眠中翻身后突感头晕,视物旋转,恶心,非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2次。自觉右侧肢体麻木,医院。入院查体:血压20/12kPa,神清,言语欠清晰,右侧瞳孔小,双眼水平眼震(+),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右颜面及左侧半身痛觉减退,右手指鼻不稳,头颅CT正常,该患者病变部位可能位于:

A.小脑后下动脉

B.小脑前下动脉

C.丘脑膝状体动脉

D.豆纹动脉

E.内听动脉

.眩晕、呕吐、交叉性感觉障碍、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小脑共济失调,考虑病变位于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闭塞表现包括:延髓背外侧(Wallenberg)综合征,是脑干梗死最常见类型。导致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前庭神经核);交叉性感觉障碍(三叉神经脊束核及对侧交叉的脊髓丘脑束受损);同侧Horner征和同侧Ⅸ、X脑神经麻痹造成;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

A

.男,60岁。晨起轻微头痛和发现左侧肢体无力来诊。查体:左侧鼻唇沟浅,左侧肢体肌力3级,左侧Babinski征阳性,左侧肢体痛温觉消失,余检查无异常。可能的诊断是:

A.脑胶质病

B.脑包虫病

C.脑血栓形成

D.脑出血

E.脑转移瘤

.老年男性,安静时起病,病理征阳性,左侧肢体痛温觉消失。考虑脑血栓形成。

C

.男性,49岁,突然右眼失明,左上肢无力,3天后右眼视力好转,但左侧肢瘫加重,查体:血压15/12kPa,意识清,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上下肢瘫,左偏身感觉障碍,其阻塞血管:

A.右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

B.右侧大脑中动脉深穿支

C.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

D.右侧大脑前动脉深穿支

E.右侧颈内动脉

.突发右眼一过性黑矇,左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考虑右侧颈内动脉阻塞。颈内动脉主干阻塞:眼动脉交叉瘫[患侧单眼一过性黑矇、失明和(或)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Horner交叉瘫(患侧Horner征、对侧偏瘫)。

E

.男,50岁,车祸后头部外伤伴昏迷1小时入院,查体:P55次/分,R12次/分BP/mmHg,右侧顶枕部头皮血肿,GCS评分7分,左侧瞳孔直径4mm,对光反应消失,右侧瞳孔直径2mm,右侧肢体偏瘫,头颅CT:左颞叶脑内高密度影,体积约60ml。左额、颞底面广泛斑点状高密度影致同侧脑室受压,中线向右移位1.5cm。最适宜采取的治疗措施为:

A.绝对卧床休息

B.腰椎穿刺排放脑脊液

C.大量应用激素

D.脑室外引流

E.急诊开颅手术

.受伤后立即昏迷半小时以上,结合CT左额、颞底面广泛斑点状高密度影,考虑脑挫裂伤。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颞叶高密度影,提示脑内血肿,伴有脑疝形成,颞区血肿量>20ml,应急诊开颅手术治疗。

E

.男,45岁,车祸致左枕部着地,当即意识丧失,医院途中右侧肢体间断性抽搐伴喷射状呕吐3次,查体:P56次/分,BP/95mmHg,浅昏迷,躁动,右侧瞳孔直径约4mm,左侧2mm,对光反射:左侧存在,右侧消失,左侧肌力3级,右侧肌力5级,左枕部头皮血肿,颈项强直。优先采取的处理措施是:

A.给予消炎药和神经营养药

B.适量输液和给予脱水剂

C.注射止血和输血

D.制动并注射镇静剂

E.维持呼吸道通畅

.左枕部着地对冲伤发生部位为右额部。患者出现喷射性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意识障碍,迅速昏迷,患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病变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麻痹,故考虑右侧颞叶钩回疝。喷射状呕吐提示颅内高压,首先应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该患者并发脑疝,应及时手术。

B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出血来源最常见的是:

A.板障静脉出血

B.脑膜前动脉损伤

C.矢状窦损伤

D.脑膜中动脉损伤

E.横窦损伤

.急性硬膜外血肿出血来源:①脑膜中动脉损伤,最常见,损伤常位于颞区,其主干或前支的出血速度快,可在6~12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出现症状;②板障静脉出血;③脑膜前动脉损伤;④矢状窦损伤;⑤横窦损伤。

D

.受损后造成软腭、咽喉部肌肉麻痹的神经核是:

A.三叉神经运动核

B.面神经核

C.疑核

D.下延核

E.迷走神经背运动核

.迷走神经运动纤维起自疑核,分布于软腭、咽及喉部诸肌,疑核损伤可造成舌咽迷走神经运动纤维所支配肌肉麻痹。

C

.双侧四肢远端出现手套袜子样麻木,病变的定位多在:

A.神经丛

B.神经末梢

C.脊髓后角

D.神经干

E.脊髓后根

.神经末梢损伤所致末梢型感觉障碍表现为四肢对称性的末端各种感觉障碍(温、痛、触觉和深感觉),呈手套-袜套样分布,远端重于近端,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B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bktw.com/kjscyy/119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