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m.39.net/pf/a_5123406.html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考评日期及时间一般在9-10月下旬,具体时间请以官方公告为准。(网报7-8月)

我们的模式

(最全的题库)

(考点精讲视频)

资料包含实体题库,电子题库,视频,刷题。CDFI书籍题库为曹雁教育出版,CTMRI为辽宁科技出版。

7月1号之前普通班元,包过班元

7月1号后收费普通班元,精讲班元,包过0元。

单卖专区

CDFI书籍题库68元包邮(超声联盟出版,预计6-7月份上市邮寄)

视频加电子题库U盘元以上

刷题元

(温馨提示:以上班次均为电子资料,交费后即视为报班成功,不存在退费,审核等问题考生自行负责,包过班两年内未通过全额退款,(备注身份证号码和姓名)

曹雁老师超声联盟超声中级职称辅导班

1.单科班上一年度有1_2门未通过题库+视频邮寄元邮寄(备注未通过科目)

2.自学班题库+视频+书籍+冲刺考点0元邮寄

3.精讲班题库+视频+书籍+冲刺考点+人工刷题元邮寄

4.包过班两年未过全额退费,0元

(备案姓名和身份证号)

曹雁简介:医学影像专业硕士研究生,工作于医院,专业为超声科,擅长超声科各种疑难杂症的超声诊断,资深医用设备上岗证和医学影像职称考试辅导专家,是当今超声医学培训领域最具实力的优秀名师,以其特有的幽默和紧密结合超声临床的讲课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出题规律及命题特点“超声系列图书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出版销售逾5千册。投资创办“曹雁教育和超声联盟”,全面投身到超声医学考试培训和教育事业中,致力于为中国超声医学考试考生提供最优质的辅导教材和培训课程。

(实体书一套元)

销售部负责人

CDFI36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90.00)

1.正常三尖瓣与二尖瓣的血流多普勒频谱有什么不同(分数:2.00)

A.三尖瓣血流频谱呈负向,二尖瓣则呈正向

B.三尖瓣血流频谱缺乏收缩期部分

C.三尖瓣血流频谱幅度(速度)明显大于二尖瓣血流

D.三尖瓣血流频谱幅度(速度)小于二尖瓣√

E.三尖瓣血流舒张早期速度大于二尖瓣

解析:[解析]右心循环压力明显低于左心,故三尖瓣血流速度小于二尖瓣。三尖瓣血流速度参考值:30~70cm/s;二尖瓣血流速度参考值:60~cm/s。

2.血流速度增快,流量加大,彩色多普勒显像的血流信号(分数:2.00)

A.亮度提高√

B.亮度降低

C.亮度不定

D.亮度变换不定

E.以上都不是

解析:[解析]血流信号的亮度反应血流速度的高低。血流速度增快,流量加大,彩色多普勒显像的血流信号亮度提高。

3.膀胱肿瘤好发于(分数:2.00)

A.膀胱前壁

B.膀胱三角区√

C.膀胱后壁

D.膀胱底部

E.膀胱顶部

解析:[解析]膀胱肿瘤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其次为两侧壁,发生在顶部者较少见。

4.下列哪项是甲状旁腺囊肿的特征(分数:2.00)

A.5%位于甲状腺背侧下缘,一般无症状,声像图上呈薄壁囊状结构√

B.95%位于甲状腺内侧缘中1/3处,一般无症状,声像图上呈薄壁囊性结构

C.多数来自腺瘤,少数来自腺癌囊性变

D.多数来自腺癌囊性变,少数来自腺瘤

E.以上都不是

解析:[解析]甲状旁腺囊肿的特征:少见,95%位于甲状腺背侧下缘,一般无症状,声像图上呈薄壁囊状结构,大小可达10cm;较大时,可有颈部压迫症状。多数来自腺瘤或腺癌囊性变。

5.以下组织的平均超声衰减最低的是(分数:2.00)

A.肝脏

B.脂肪

C.血清√

D.皮肤

E.骨骼、肺

解析:[解析]人体组织、体液中蛋白成分尤其胶原蛋白成分越高,衰减越显著,反之,组织、体液中水分含量越多,衰减越少。人体组织衰减程度的一般规律:骨>软骨>肌腱>肝、肾>血液>尿液、胆汁。

6.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用超声检测,要了解其峰值跨隔压差,应检测什么参数(分数:2.00)

A.分流血流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

B.分流血流的收缩期、舒张期速度比值(S/D)

C.分流血流的平均速度(Vm)

D.分流血流的阻力指数(RI)

E.分流血流的时间速度积分(VTI)

解析:[解析]根据简化柏努利方程:ΔP=4V2,要测得峰值跨隔压差,必须测得分流血流的收缩期峰值速度。

7.超声显示子宫腔内双层蜕膜囊(双蜕膜征),有力提示(分数:2.00)

A.异位妊娠

B.宫内妊娠√

C.卵黄囊

D.流产

E.胎儿死亡

解析:[解析]“双环”征,早期妊娠囊的超声诊断重要特征。内环:周围高回声绒毛形成。外环:包蜕膜与真蜕膜之间的暗区,有人认为是低回声蜕膜形成。

8.下列对超声诊断仪的维护保养,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

A.防尘

B.防潮

C.自行拆卸机器√

D.防高温

E.减少震动

解析:[解析]超声诊断仪的维护保养包括:防尘、防潮、防高温、减少震动。

9.骨肉瘤的好发年龄是(分数:2.00)

A.15岁以下

B.15~25岁之间√

C.20~40岁之间

D.婴幼儿

E.40岁以上

解析:[解析]骨肉瘤是一种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好发部位为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的干骺端。

10.主动脉压与肺动脉压有什么不同(分数:2.00)

A.肺动脉压的大小主要与左心室压有关

B.肺动脉压大于主动脉压

C.主动脉压明显高于肺动脉压√

D.主动脉压与肺动脉压相等

E.主动脉压小于肺动脉压,不到肺动脉压的2/3

解析:[解析]肺动脉收缩压正常值为15~25mmHg,舒张压为8~14mmHg。主动脉压正常值约等于肱动脉血压80nnnHg/mmHg。

11.以下介质中声速最慢的是(分数:2.00)

A.0℃水

B.空气√

C.血液

D.肝脏

E.肌肉

解析:[解析]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称为声速,一般用c表示,声速的大小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空气m/s,水1.m/s,血液m/s,肌肉m/s,肝脏m/s。

12.对盆腔炎性肿块鉴别诊断的描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分数:2.00)

A.主要应与宫外孕、子宫内膜异位症鉴别

B.子宫内膜异位症肿块大小随月经周期有变化

C.宫外孕破裂时,常表现有急腹症

D.慢性盆腔炎一般不与功能性卵巢囊肿同时存在√

E.要注意与正常充液肠袢鉴别

解析:[解析]慢性盆腔炎可以导致卵巢周围炎,血供障碍,白膜纤维性增厚,不能破裂排卵,囊液潴留,形成卵巢囊肿。

13.引起双侧输尿管积水的原因是(分数:2.00)

A.下尿路梗阻性病变√

B.前列腺炎

C.精囊炎

D.脐尿管囊肿

E.前列腺结石

解析:[解析]膀胱出口以下的梗阻或双侧输尿管下段均有病变时可引起双侧输尿管梗阻;前列腺炎、精囊炎、脐尿管囊肿、前列腺结石不引起下尿路的梗阻。

14.关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的调节操作,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

A.调节彩色增益

B.调节滤波器

C.调节取样容积

D.固定速度标尺√

E.调节取样框大小

解析:[解析]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的调节操作包括:调节彩色增益、调节滤波器、调节取样容积、调节取样框大小。

15.心包肿瘤的二维超声检查主要所见是(分数:2.00)

A.心包局部缺如

B.心室或心房内有肿物图像

C.心包显示不清

D.心包变薄

E.心包积液和(或)心包填塞,心包上有团、块状回声√

解析:[解析]心包肿瘤二维超声表现为心包腔内不同程度积液,心包内实性团块,无活动性,可压迫周围组织,造成局部心血管腔狭窄或闭塞。

16.下列哪一项对慢性胆囊炎的描述是错误的(分数:2.00)

A.第一阶段胆囊壁增厚黏膜腔变小√

B.第二阶段胆囊大,囊内有沉积物回声

C.第三阶段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变小

D.第四阶段后胆囊萎缩

E.最后胆囊仅留一瘢痕组织

解析:[解析]慢性胆囊炎第一阶段是胆囊炎的初期,胆囊的形态、大小和囊腔的表现无明显异常,或是胆囊壁稍增厚,胆囊内有结石。

17.下列结构测值于M型超声心动图心底波群的是(分数:2.00)

A.左心房√

B.升主动脉

C.右心室

D.左心室

E.右心房

解析:[解析]心底波群为调节M型取样线垂直通过主动脉根部瓣叶关闭线水平,显示结构由前至后分别为:胸壁、右心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左心房;主动脉、左心房在该区测值,正常情况下右心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左心房三者径线之比约为1:1:1。

18.超声造影回声强度减低的原因是(分数:2.00)

A.微颗粒减小

B.发射超声强度增大

C.检测深度增大

D.微气泡截面积增大√

E.发射超声频率减低

解析:[解析]超声造影剂微气泡在血液循环中存在的时间的久暂与微气泡(散射体)的半径大小及密度高低成正比,即散射体的截面积越小,超声造影效果越好。

19.下列哪项不属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分数:2.00)

A.葡萄胎

B.胎盘部位反应√

C.绒毛膜癌

D.侵蚀性葡萄胎

E.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解析:[解析]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trophoblasticdisease,GTD)是一组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根据组织学将其分为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简称绒癌)及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侵蚀性葡萄胎、绒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又统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trophoblasticneoplasia,GTN)。

20.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表现为(分数:2.00)

A.痛性血性溢液

B.肿瘤发生于乳晕下方的较大输乳管内,多发多见

C.部分患者在乳晕下可扪及肿块,质软,可活动,直径大于1cm

D.增宽的无回声导管内有乳头状中强、中低的实性回声,可呈沙粒样改变,近端导管一般无扩张√

E.以上都不对

解析:[解析]导管内乳头状瘤,多发生于40~50岁妇女;肿瘤发生于乳晕下方的较大输乳管内,单发多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无痛性血性溢液,部分患者在乳晕下可扪及肿块,肿块呈圆形,质软,可活动,直径小于1cm。声像图表现:当乳腺导管增宽伴血性分泌物时,应行超声检查排除导管瘤。超声显示增宽的无回声导管内有乳头状中强、中低的实性回声,可呈沙粒样改变,近端导管扩张;另有部分导管内乳头状瘤声像图表现与乳腺其他良性肿瘤相同,表现为低回声的实性结节。

21.不同的含液器官或病变,后方回声增强程度不尽相同,其后方回声增强相对较不显著的是(分数:2.00)

A.胆汁

B.囊肿液体

C.胸腔积液

D.血液√

E.尿液

解析:[解析]人体组织、体液中蛋白成分尤其胶原蛋白成分越高,衰减越显著,反之,组织、体液中水分含量越多,衰减越少。人体组织衰减程度的一般规律:骨>软骨>肌腱>肝、肾>血液>尿液、胆汁。

22.关于睾丸的解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

A.睾丸呈椭圆形,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

B.左侧睾丸较右侧稍低

C.睾丸实质外有白膜包被

D.睾丸纵隔是由睾丸动脉放射状分布于睾丸内而形成的√

E.睾丸纵隔将睾丸分出多个睾丸小叶

解析:[解析]睾丸的解剖:睾丸呈椭圆形,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睾丸表面由鞘膜脏层覆盖,睾丸白膜在睾丸门处增厚、内陷,形成条索状睾丸纵隔,睾丸纵隔将睾丸分出多个睾丸小叶;左侧睾丸较右侧稍低。

23.下列关于子宫内膜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

A.肿瘤内部可见较丰富血流

B.肿瘤血管RI小于0.5

C.肿瘤血管RI大于0.8√

D.肿瘤周边可见丰富血流

E.肿瘤血管RI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解析:[解析]彩色多普勒显示,大部分内膜癌肿瘤内部或周边可见彩色血流信号,呈中到低阻力,部分病灶区血管扩张,分布紊乱。

24.一中年男性,下腹部不适,阴囊下坠,尿频,尿不尽,酒后症状明显,声像图显示前列腺轻度增大,边界欠清晰,内回声分布不均匀,最可能为(分数:2.00)

A.膀胱炎

B.前列腺增生

C.前列腺囊肿

D.膀胱结石

E.前列腺炎√

解析:[解析]前列腺增生因增生的腺组织压迫尿道,使尿道变细,排尿受阻,患者常有尿频、尿流缓慢、排尿费力等症状。前列腺增生容易经超声诊断,其声像表现为前列腺大,形态饱满,增大腺体引起膀胱颈部变形抬高,严重者突入膀胱腔内,经腹超声显示增生腺体内部呈均匀或不均匀的实性回声,不易区分增生的结节。前列腺炎有明确的诱因,而急性发病。膀胱炎、前列腺囊肿、膀胱结石前列腺体积可不肿大。

25.增加脉冲重复周期可(分数:2.00)

A.改善分辨力

B.增加最大显示深度

C.减少最大显示深度√

D.增大折射

E.提高帧频

解析:[解析]脉冲重复频率越高,两个脉冲的间隔时间越短,采样深度越小;脉冲间隔时间越长,采样深度越大。

26.指出哪条上肢静脉不与同名动脉伴行(分数:2.00)

A.腋静脉

B.肱静脉

C.桡静脉

D.尺静脉

E.肘正中静脉√

解析:[解析]浅静脉不与同名动脉伴行,肘正中静脉属于上肢浅静脉。

27.卵巢囊性畸胎瘤的临床和声像图表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分数:2.00)

A.最常见于青年女性

B.后方无声影或声衰减

C.是常见的卵巢肿瘤√

D.也称为皮样囊肿

E.可见脂-液平面

解析:[解析]卵巢肿瘤中最常见的为卵巢囊腺瘤。卵巢囊性畸胎瘤常见于青年女性,声像图表现为脂液分层征、面团征、瀑布征、星花状、杂乱征,可伴有声影或声衰减。

28.一黄疸患者肝内胆管扩张,肝外胆管未显示,胆囊未充盈,其梗阻部位最可能为(分数:2.00)

A.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

B.肝门部√

C.胆总管胰腺段

D.胆总管壶腹段

E.胆总管十二指肠上段

解析:[解析]肝外胆管显示正常或不显示,而肝内胆管或左右肝管仅一侧扩张提示上端肝门部梗阻。

29.自然组织谐波的作用是(分数:2.00)

A.增加可视帧频

B.增加界面分辨力及清晰度√

C.增加高频超声的穿透深度

D.提高声输出功率

E.减少超声的衰减

解析:[解析]组织谐波成像能提高信噪比及消除旁瓣干扰,明显改善图像质量。

30.探测肺动脉瓣口血流多普勒频谱的最常用切面是(分数:2.00)

A.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图

B.胸骨上窝主动脉弓短轴图

C.胸骨左缘左心室长轴图

D.剑突下右心室长轴图

E.胸骨左缘主动脉短轴图√

解析:[解析]取胸骨旁大动脉短轴、胸骨旁和剑突下右心室流出道长轴切面,取样容积置于肺动脉瓣上约1cm处肺动脉中央可测的肺动脉频谱。

31.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时限上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请指出急性血栓的发病时间段(分数:2.00)

A.1~2周√

B.3~4周

C.2~3个月

D.4~6个月

E.6个月以上

解析:[解析]急性血栓指发生在2周以内的血栓,亚急性血栓指2周至6个月之间的血栓,6个月以上的血栓称为慢性血栓。

32.关于甲状腺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

A.肿块呈局限性增大,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

B.内部以实性不均质强回声为主√

C.侵犯喉返神经时,引起声带麻痹,以单发性为多

D.多无包膜和晕环,呈蟹足样向周围组织浸润

E.部分可发生囊变,其囊变部分所占比例较小,囊壁不光滑常有钙化

解析:[解析]甲状腺癌表现:肿块呈局限性增大,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内回声多呈低回声,常见沙粒样钙化或簇状钙化,常伴有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侵犯喉返神经时,引起声带麻痹,以单发性为多,多无包膜和晕环,呈蟹足样向周围组织浸润,CDFI示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呈高速、高阻,可测得动静脉血流信号。髓样癌常表现为均质低回声,边缘清晰。滤泡状腺癌常见后方衰减,部分可发生囊变,其囊变部分所占比例较小,囊壁不光滑常有钙化。

33.下列哪项属于彩色多普勒技术(分数:2.00)

A.二维灰阶显像

B.多普勒频谱图√

C.造影剂增强血流信号

D.伪彩色编码二维显像

E.M型超声(超声心动图)

解析:[解析]以上选项中只有多普勒频谱图属于彩色多普勒技术。

34.患者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声像图无明显改变,可能的疾病及确诊检查分别是(分数:2.00)

A.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性刮宫√

B.早期子宫肉瘤,血HCG

C.子宫内膜小息肉,诊断性刮宫

D.黏膜下小肌瘤,血HCG

E.子宫内膜结核,诊断性刮宫

解析:[解析]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其确诊需要行诊断性刮宫。

35.下列哪支血管不参与构架脑底动脉环(Willis环)(分数:2.00)

A.大脑前动脉

B.前交通动脉

C.后交通动脉

D.大脑后动脉

E.基底动脉√

解析:[解析]在脑底部、脚间池内,围绕视交叉及脚间窝的结构,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颈内动脉末段,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互相连接,形成一个不规则的七边形的动脉环,称为脑底动脉环或Willis环。

CTMRI9

6年CT医师资格考试试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X线影像的特点

A、图像灰度反映了X线穿过组织的密度。

B、是X线穿透路径上所有结构的重叠影。

C、有一定的放大。

D、X线强度过低时图像的噪声增加。

E、伴影使影像模糊。

2、胸腔少量积液常规X线检查常采取的方法是

A、深呼气屏气透视。

B、深吸气屏气透视。

C、卧位透视或照相。

D、转体呼吸透视观察。

E、断层摄影。

3、大叶性肺炎实变期一般出现在发病后

A、0.5-1天。

B、2-3天。

C、4-5天。

D、6-7天。

E、8-9天。

4、X线诊断大叶性肺炎最主要的影像依据是

A、肺大叶性阴影。

B、含气支气管影。

C、两肺多发大片影。

D、肺纹理模糊增重。

E、横膈运动受限。

5、肺脏不具有换气功能的解剖结构是

A、小叶支气管。

B、呼吸性细支气管。

C、肺泡管。

D、肺泡囊。

E、肺泡。

6、易出现脓胸或脓气胸的肺炎是

A、大叶性肺炎。

B、支原体肺炎。

C、支气管肺炎。

D、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E、霉菌性肺炎。

7、支原体肺炎的重要诊断依据是

A、多发于冬季。

B、症状轻。

C、两肺或一侧肺阴影。

D、冷凝集试验阳性。

E、红霉素治疗有效。

8、血源性肺脓肿,脓肿形成时间一般在

A、1-4天。

B、5-7天。

C、7-10天。

D、2周左右。

E、14天。

9、下列哪项不是良性胃溃疡的X线征象

A、项圈征。

B、粘膜线。

C、狭颈征。

D、指压征。

E、粘膜集中。

10、胃粘膜皱襞大小所反应的是

A、胃收缩状态。

B、胃张力程度。

C、胃壁肌厚度。

D、粘膜肌层厚度及功能。

E、粘膜下层厚度和功能。

11、小肠淋巴滤泡最丰富的部位是

A、十二指肠。

B、空肠上段。

C、空肠下段。

D、回肠进端。

E、回肠远端。

12、下述胃疾病不是溃疡的是

A、迷走胰腺。

B、平滑肌瘤。

C、腺瘤。

D、早期胃癌。

E、疣状胃炎。

13、下述疾病中引起盲肠缩短、变形收缩最常见的原因是

A、溃疡性结肠炎。

B、阿米巴性结肠炎。

C、局限性肠炎。

D、增殖性肠结核。

E、慢性痢疾。

14、根据所含纤维不同,可将软骨分为

A、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弹性软骨。

B、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瘤软骨。

C、玻璃软骨、弹性软骨、瘤软骨。

D、关节软骨、纤维软骨。

E、软骨基质、钙化软骨。

15、软骨的结构是

A、软骨细胞。

B、软骨细胞和基质。

C、软骨细胞、基质和纤维。

D、软骨细胞和软骨母细胞。

E、钙化软骨和软骨细胞。

16、躯干骨不包刮

A、脊柱。

B、肋骨。

C、胸骨。

D、骨盆。

E、颅骨。

17、股骨颈骨折最严重、最常见的继发病症是

A、骨折不愈合。

B、骨折畸形愈合。

C、骨折延迟愈合。

D、股骨头坏死。

E、骨性关节炎。

18、腕部外伤,临床检查鼻咽窝部肿胀及疼痛,应考虑

A、舟骨骨折。

B、月骨骨折。

C、三角骨骨折。

D、大多角骨骨折。

E、桡骨远端骨折。

19、脊椎结核不常见的X线表现是

A、椎体破坏。

B、椎间隙狭窄。

C、椎旁脓肿。

D、跳跃式骨破坏。

E、椎板破坏。

20、骨肉瘤X线诊断的主要依据是

A、骨质破坏。

B、骨膜增生。

C、肿瘤骨。

D、软组织肿瘤。

E、肿瘤发生转移。

21、肾下垂多发生于

A、老年女性。

B、老年男性。

C、青壮年男性。

D、青壮年女性。

E、儿童期。

22、正常成人双肾脏多表现为

A、左肾稍大,右肾较低。

B、右肾稍大,作肾较低。

C、两肾等大,右肾较低。

D、两肾等大,左肾较低。

E、右肾稍大,左肾较高。

23、肾门向肾内延续于一个较大的间隙称为

A、肾大盏。

B、肾盂。

C、肾蒂。

D、肾门。

E、肾窦。

24、成人最常见的肾肿瘤是

A、肾细胞癌。

B、肾盂癌。

C、多房性囊性肾瘤。

D、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E、转移瘤。

25、X线平片显示正常松果体钙化斑的最大径不应超过

A、2mm。

B、4mm。

C、6mm。

D、8mm。

E、10mm。

26、儿童期眼眶内最常见的肉瘤是

A、滑膜肉瘤。

B、淋巴肉瘤。

C、成骨肉瘤。

D、纤维肉瘤。

E、横纹肌肉瘤。

27、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X线平片显示的典型心脏形态应是

A、普大型。

B、二尖瓣型。

C、主动脉型。

D、二尖瓣普大型。

E、主动脉普大型。

28、不属于冠心病并发症的是

A、室壁瘤。

B、心房纤颤。

C、乳头肌断裂。

D、室间隔穿孔。

E、左心工能不全。

29、心脏右心房增大时,首先表现的部位和方向是

A、体部向右增大。

B、体部向前增大。

C、体部向后增大。

D、耳部向前下方增大。

E、耳部向右前上方增大。

30、下列哪项不是肺充血的X线征象

A、肺动脉增宽。

B、肺静脉扩张。

C、肺动脉段突出。

D、克雷氏“B”线。

E、肺门舞蹈。

31、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X线衰减后的强度与入射X线强度成反比,与所穿过物质的密度及厚度成反比。

B、X线衰减后的强度与入射X线强度成反比,与所穿过物质的密度及厚度成正比。

C、X线衰减后的强度与入射X线强度成正比,与所穿过物质的密度及厚度成正比。

D、X线衰减后的强度与入射X线强度成正比,与所穿过物质的密度及厚度成反比。

E、X线衰减后的强度与入射X线强度成反比,与所穿过物质的密度成正比,与厚度成反比。

32、与空间分辨率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是

A、重建算法。

B、信噪比。

C、像素大小。

D、扫描剂量。

E、CT值。

33、下列哪一种病用CT平扫无法明确诊断

A、脑梗塞模糊期。

B、脑出血急性期。

C、脑挫裂伤亚急性期。

D、脑积水引流术后。

E、脑白质水肿伴大脑镰下疝。

34、以下哪一种情况CT颅脑平扫可以是阴性结果

A、脑出血。

B、硬膜外血肿。

C、脑积水。

D、超急性期脑梗死。

E、脑萎缩。

35、下列哪一种重建图像不是真正的三维重建图像

A、多平面重建(MPR)。

B、最大强度投影(MIP)。

C、表面遮盖法(SSD)。

D、容积重建(VR)。

E、仿真内镜(VE)。

36、属于脑外病变CT征象的是

A、局部脑池扩大。

B、脑皮质紧贴颅板。

C、脑回明显肿胀。

D、颅骨常无改变。

E、病灶以锐角与颅板相贴。

37、下列肿瘤中,不能跨天幕生长的是

A、脑干胶质瘤。

B、基底动脉瘤。

C、小脑幕脑膜瘤。

D、上皮样囊肿。

E、蝶骨脊脑膜瘤。

38、通过茎突乳突孔的结构是

A、面神经。

B、听神经。

C、舌咽神经。

D、迷走神经。

E、副神经。

39、以下哪一种结构不属于大脑半球

A、嗅脑。

B、岛叶。

C、苍白球。

D、海马。

E、丘脑。

40、小脑蚓部位于

A、小脑与中脑之间。

B、小脑与桥脑之间。

C、小脑与延髓之间。

D、小脑的正中部。

E、小脑的上部。

41、脑干由以下结构组成

A、间脑、桥脑和延髓。

B、间脑、中脑和延髓。

C、中脑、桥脑和延髓。

D、中脑、丘脑和延髓。

E、间脑、丘脑和延髓。

42、CT在膀胱癌诊断上的主要作用是

A、区别肿瘤浸润膀胱壁的深度。

B、对膀胱癌各期的准确分型。

C、发现膀胱壁局限性增厚或结节。

D、对淋巴结是否转移作出精确判断。

E、确定是否伴有尿路梗阻。

43、关于前列腺增生的CT表现,下列哪项叙述正确

A、前列腺上缘不超过耻骨联合以上10mm。

B、左右不对称,局部凸出。

C、密度不均,可见钙化。

D、膀胱三角区抬高。

E、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44、CT显示宫颈癌向外侵犯的确切根据是

A、宫颈径线大于3mm。

B、宫颈呈分叶状。

C、周围脂肪层消失。

D、直肠壁局限性增厚。

E、宫颈与阴道壁分界不清。

45、关于子宫肌瘤CT表现,不正确的是

A、子宫外形呈分叶状增大。

B、平扫诊断价值不大,仅可见轮廓改变。

C、增强扫描能清楚显示病灶。

D、粘膜下肌瘤可引起子宫腔变形移位。

E、肌层内小的肌瘤不引起子宫轮廓改变。

46、患者,女,60岁。绝经后阴道流血2个月。CT表现如图1(附后)所示。最可能的诊断应首选

A、粘膜下子宫肌瘤。

B、肌层子宫肌瘤。

C、宫腔炎。

D、宫腔积液。

E、子宫内膜癌。

47、腰痛1周,出现疱疹3天。CT表现如图2(附后)所示。应诊断为

A、卵巢囊肿。

B、卵巢癌。

C、卵巢畸胎瘤

D、卵巢皮样囊肿。

E、卵巢结核。

48、下列哪一项不是卵巢癌腹腔种植的常见部位

A、子宫直肠窝。

B、右下腹部肠系膜根部的下端。

C、左下腹部乙状结肠系膜的上缘。

D、盲肠和升结肠外侧的结肠旁沟。

E、左侧膈下。

49、下列哪一征象提示卵巢恶性肿瘤的可能

A、囊壁有强化。

B、囊壁出现钙化。

C、囊内多房。

D、囊壁厚薄不均。

E、囊内有液平。

50、患者,男,58岁。偶有血便2个月。CT见直肠内距离肛门px处,有一62.5px大小的乳头状影,表面欠光滑,病变有增强。应首先考虑为

A、直肠息肉。

B、直肠癌。

C、乳头状瘤。

D、直肠囊肿。

E、直肠脓肿。

51、能减轻图像容积效应的方法为

A、增大螺距。

B、缩小重建间隔。

C、增加准直厚度。

D、增大Z轴覆盖范围。

E、减少Z轴覆盖范围。

52、螺旋CT与普通CT相比,最重要的优势是

A、扫描速度快。

B、图像可任意重建。

C、减轻运动伪影。

D、增加扫描覆盖范围。

E、得到三维数据信息。

53、CT检查中,图像重组(Refomaticn)与图像重建(Reconstnction)的主要区别是

A、重建使用无间隔的原始数据,重组使用一定间隔的原始数据。

B、重建通过原始数据得到显示数据图像,重组通过显示数据得到新层面的图像。

C、重建出的图像质量不如重组得出的图像。

D、原始横断面的层厚对重组图像的质量影响较小。

E、图像重组比图像重建损失的诊断信息少。

54、以下哪一种临床表现属于血管内对比剂毒副反应中的物理-化学反应

A、血管神经性水肿。

B、呼吸困难。

C、恶心、呕吐。

D、荨麻疹。

E、血压骤降。

55、动态增强扫描的方法是静脉注射对比剂后

A、做螺距为1的螺旋扫描。

B、动态观察对比剂排入肾盂输尿管过程的扫描。

C、快速移床快速扫描。

D、在感兴趣区同一层面于一定时间范围内重复扫描。

E、在感兴趣层面内注射造影剂前后对比扫描。

56、关于硬膜下血肿,正确的叙述是

A、24小时内称急性期。

B、4天-3周内称亚急性期。

C、4周以上称慢性期。

D、急性期血肿又称单纯型血肿。

E、慢性期不会再出血。

57、诊断等密度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可靠CT征象是

A、同侧测脑室扩大。

B、脑白质推挤征。

C、“D”字征。

D、中线结构无移位。

E、脑室系统形态正常。

58、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正常的叙述是

A、出血常局限性分布。

B、占位效应明显。

C、出血脑沟、脑裂密度增高。

D、出血吸收缓慢。

E、出血不会影响到脑室。

59、关于脑梗死CT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缺血期可表现为灰白质界限模糊。

B、梗死期脑组织肿胀,沟回变平。

C、“模糊效应期”出现于2-3周。

D、1-2月后梗死区可液化形成囊腔。

E、病变区强化出现于24小时后。

60、有关壳核出血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肿上下的延伸较前后的延伸大。

B、常破入第三脑室。

C、无论血肿大小均可伴发内囊破坏。

D、亚急性期增强扫描可形成“牛眼征”。

E、内囊受压时预后不佳。

61、下列CT表现中,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可靠的征象是

A、脑白质大片低密度区。

B、病变位于大脑表浅部位。

C、脑皮质出血性脑梗死。

D、可形成交通性脑积水。

E、CT显示“束带征”(CondSign)

62、提示海绵窦瘘的CT征象示

A、平扫CT无异常征象,压颈并强化扫描眶内出现肿块。

B、鞍上区高密度强化肿块。

C、双侧海绵窦区强化肿块。

D、锁骨下动脉窃血现象。

E、一侧鞍旁明显强化病灶并眼上静脉扩张。

63、CT平扫发现脑内钙化灶,无占位效应,增强扫描病灶内片状明显强化,诊断首选

A、颅内动脉瘤。

B、颅内慢性静脉窦血栓。

C、颅内动静脉畸形。

D、海绵状血管瘤。

E、脑静脉性血管瘤。

64、下列关于脑内肿瘤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起源于胚胎残留组织或血管。

B、肿瘤界限多比较清楚。

C、常引起颅骨骨质改变。

D、局部蛛网膜下腔狭窄。

E、可使邻近静脉窦闭塞。

65、鞍区最常见的肿瘤是

A、垂体瘤。

B、脊索瘤。

C、血管母细胞瘤。

D、胶质瘤。

E、海绵状血管瘤。

6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神经胶质细胞瘤

A、星形细胞瘤。

B、少突胶质细胞瘤。

C、室管膜瘤。

D、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E、髓母细胞瘤。

67、以下关于松果体细胞瘤CT征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肿瘤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强化均匀。

B、第三脑室后部受压呈杯口状局限扩大。

C、松果体本身的钙化常被肿瘤组织包埋在内。

D、松果体母细胞瘤内易见囊变、坏死、出血。

E、侵及小脑上蚓部时应与髓母细胞瘤鉴别。

68、关于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发生部位,错误的是

A、松果体区。

B、鞍上区。

C、背侧丘脑。

D、第四脑室。

E、基底节区。

69、下列哪一种肿瘤的脑转移瘤,不易伴发出血

A、肾癌。

B、乳腺癌。

C、黑色素瘤。

D、绒癌。

E、肺癌。

70、脑转移瘤检出最敏感的方法是

A、头颅X线平片。

B、脑血管造影。

C、增强CT。

D、增强MRI。

E、PET-CT。

71、髓母细胞瘤的好发部位是

A、第三脑室。

B、第四脑室。

C、小脑蚓部。

D、鞍上池。

E、脑干。

72、下列哪项不是血管网状细胞瘤的CT表现

A、平扫为后颅凹边缘清楚的低密度肿瘤。

B、囊性肿瘤密度高于脑脊液。

C、增强扫描囊壁结节无强化

D、实性肿瘤旁可无水肿带。

E、可压迫第四脑室引起阻塞性脑积水。

73、CT诊断垂体微腺瘤的间接征象不包括

A、视交叉移位。

B、鞍底局限性变薄下陷。

C、垂体柄偏移。

D、垂体高度增加。

E、垂体上缘局限性隆凸。

74、关于颅咽管瘤CT表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扫肿物位于鞍旁。

B、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等密度肿物。

C、肿瘤钙化呈蛋壳杨或斑块状。

D、常见第四脑室变形移位。

E、海绵窦受累多见。

75、脑囊虫病中,病灶周围水肿明显时,CT分型应属于

A、急性脑炎型。

B、多发囊泡型。

C、多发结节型。

D、慢性钙化型。

E、脑室型。

76、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与播散性坏死性白质病的主要鉴别点是

A、脱髓鞘呈局限性对称性分布。

B、病灶从后向前发展。

C、病灶周边强化。

D、进行性脑萎缩。

E、侧脑室前角周围白质受累。

77、关于视神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视神经横断面直径大于6mm。

B、视神经颅内段长为px。

C、视神经眶内段长为px。

D、视乳头到视交叉全长px。

E、视神经管宽3mm-4mm。

78、关于眼眶炎性假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球后型与其它肿瘤较易鉴别。

B、宜于取活检定性。

C、不宜激素治疗。

D、“冰冻眼眶”常规要用手术治疗。

E、眼外肌型易引起眼肌附着处眼环增厚模糊。

79、对眼型格氏病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病人都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

B、主要CT特征是眼外肌增厚,眼球突出。

C、球后脂肪间隙模糊。

D、常出现钙化。

E、肌腱增粗。

80、成人眼球局限性钙化的最常见原因是

A、视网膜母细胞瘤。

B、视乳头玻璃样小体。

C、胶质瘤。

D、脉络膜骨病。

E、眼球痨。

81、“双轨”征见于下列哪种眼眶肿瘤

A、视神经鞘瘤。

B、视神经胶质瘤。

C、视神经脑膜瘤。

D、海绵状血管瘤。

E、肌锥内炎性假瘤。

82、面神经分三段,水平部位于

A、耳蜗旁。

B、前庭部。

C、岩骨尖。

D、鼓室内。

E、圆孔区。

83、下列有关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表现,错误的是

A、翼腭窝区软组织密度肿块。

B、肿块体积大,呈膨胀性生长。

C、翼腭窝扩大。

D、压迫上颌窦厚壁弯曲变形并向前移位。

E、肿块强化不明显。

84、患者,男,左耳前肿物三年。CT表现如图3(附后)所示。应诊断为

A、肿大淋巴结。

B、腮腺混合瘤。

C、平滑肌瘤。

D、横纹肌瘤。

E、神经纤维瘤。

85、腮腺脓肿的特征性CT表现是

A、边界清楚的圆形肿块。

B、边缘模糊的高密度影。

C、弥漫性腮腺肿大,仍维持腮腺外形。

D、腮腺内软组织密度影,其内见液-气面。

E、增强CT扫描,肿块有强化。

86、患者,男,52岁。声音嘶哑一月余。CT表现如图4(附后)所示。应诊断为

A、声带息肉。

B、喉炎。

C、喉结核。

D、喉癌。

E、声带增生。

87、声门区喉癌原发于

A、梨状窝。

B、真声带。

C、假声带前联合。

D、喉室。

E、杓会厌襞。

88、颈内静脉淋巴结分为上、中、下三组,上组淋巴结是

A、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

B、颈内静脉-肩甲舌骨肌淋巴结。

C、颈内静脉后方的副神经淋巴结。

D、颈深淋巴结。

E、颈浅淋巴结。

89、CT扫描图像中,关于正常心包上隐窝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密度均匀。

B、前缘较扁平。

C、位于升主动脉后方。

D、与主动脉间有分界。

E、增强扫描可有部分强化。

90、关于胸部大血管CT扫描正常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右肺动脉位于升主动脉后方。

B、首先显示的肺动脉是左肺动脉。

C、主肺动脉高度与左肺动脉相等。

D、上腔静脉位于气管右侧,大小变异较大。

E、主动脉弓水平仅显示上腔静脉和主动脉弓。

91、CT增强扫描关于左上腔静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主动脉弓左侧。

B、在肺动脉左侧下行。

C、于左肺门前进入冠状窦。

D、常合并右头臂静脉缺如。

E、左上腔静脉径一般小于右上腔静脉。

92、关于支气管扩张CT表现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柱状支气管扩张表现为管壁增厚。

B、距胸膜下75px内的肺周边部见到支气管。

C、扩张支气管内可出现气-液平面。

D、“印戒征”是扩张支气管与扫描平面垂直时的特征表现。

E、扩张支气管与扫描平面垂直时表现为“轨道征”。

93、关于霍奇金氏病(HD)胸部淋巴结肿大CT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数侵犯纵隔淋巴结。

B、很少侵犯心包横膈淋巴结。

C、肿大淋巴结中心可坏死。

D、多见单发肺门淋巴结肿大。

E、大血管前及气管周围组淋巴结受累多见。

94、以纵隔7分区为列,关于纵隔肿瘤好发部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前上区-胸腺瘤。

B、前下区-心包囊肿。

C、中上区-恶性淋巴瘤。

D、中中区-生殖细胞瘤。

E、中纵隔区-前肠囊肿。

95、关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CT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脊柱旁单侧发生。

B、肿瘤密度多均匀。

C、神经鞘瘤密度较低。

D、肿瘤强化程度可不同。

E、增强扫描可鉴别良恶性。

96、多数神经鞘瘤CT扫描密度较低的原因是

A、肿瘤一般较小。

B、含脂肪成分多。

C、多为良性肿瘤。

D、容易发生坏死。

E、肿瘤血管成熟。

97、关于急性肺脓肿CT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病变常为单发。

B、右肺多余左肺。

C、上叶后段多见。

D、与肺肿瘤的鉴别,增强扫描帮助不大。

E、可引起局部胸膜病变。

98、关于慢性肺脓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假包膜。

B、急性肺脓肿迁延2个月以上。

C、一般无气-液平面。

D、无病变周围播散病灶。

E、平片多难以作出诊断。

99、男性患者,42岁。吸烟20年,三天前咳嗽,痰中带血丝,体温37.3.CT表现如图5、图6(附后)所示,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脓肿。

B、肺隔离症。

C、肺结核。

D、周围型肺癌。

E、肺炎性假瘤。

、关于肺转移瘤的转移途径,不正确的是

A、经胸导管转移。

B、经上下腔静脉转移。

C、经支气管动脉转移。

D、经纵隔淋巴结转移。

E、经颈内动脉转移。

、关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CT表现,不正确的是

A、早期出现胸膜下磨玻璃阴影。

B、网状阴影分布于肺外周。

C、小叶中心结构增大。

D、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

E、小叶内结构无异常。

、患者,中年女性。无吸烟史,慢性咳嗽5个月,咳少量白色痰,曾痰中带血3次,无发热。CT发现双侧上肺多发空洞性结节和少量实性结节,结节的边界稍模糊,个别结节含有少量钙化。最可能的诊断是

A、血源性葡萄球菌肺炎。

B、组织细胞增生症X。

C、韦格氏肉芽肿。

D、肺结核。

E、过敏性肺炎。

、以下对“隔肌征”的具体叙述,正确的是

A、隔肌脚外侧的液体是胸水。

B、隔肌脚外侧的液体是腹水。

C、贴近右侧脊柱的液体是腹水。

D、远离右侧脊柱的液体是胸水。

E、压迫隔肌脚前移的是腹水。

、下列关于支气管囊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属支气管发育异常。

B、仅发生于纵隔内。

C、多位于隆突附近。

D、常为单发病变。

E、较少发生感染。

、患者胸片显示左侧胸腔呈高密度阴影,左侧肋间隙增宽,纵隔阴影向右移位,胃泡影向下移位;CT平扫显示左侧胸腔积液区随扫描层面下降而逐渐变小。最适合的诊断是

A、腹腔大量积液。

B、胸腔大量积液。

C、胸腔大量积液合并腹腔大量积液。

D、胸腔大量积液合并腹腔少量积液。

E、胸腔大量积液合并膈倒转。

、关于支气管扩张CT表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感染时扩张支气管壁厚度变薄。

B、正常肺动脉径稍大于伴行支气管径。

C、典型“曲张型”扩张可显示气-液平面。

D、扩张支气管不应出现在胸膜下75px以内。

E、囊状支气管扩张特征性表现为“印戒征”。

、下列哪项不是缩窄性心包炎的CT表现

A、肺纹理纤细。

B、心包腔缩小。

C、心包膜壳样钙化。

D、心影扩大。

E、上腔静脉增粗。

、关于心包积液的CT诊断,不正确的是

A、心包积液存在于心包脏、壁层之间。

B、心包积液可能是淋巴液。

C、出血性心包积液的CT密度较低。

D、心包包裹性积液压迫心脏使之变形。

E、心包填塞出现于大量积液时。

、动态增强扫描加延迟扫描最主要用于以下哪一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A、肝硬化。

B、肝囊肿。

C、脂肪肝。

D、肝破裂。

E、肝血管瘤。

、正常第一肝门部结构包括

A、门静脉、肝静脉、总肝管。

B、肝静脉、总肝管、肝动脉。

C、总肝管、肝动脉、门静脉。

D、总肝管、总胆管、肝动脉。

E、总胆管、肝动脉、门静脉。

、我国肝癌病理协作组制定小肝癌的诊断标准中规定的单个结节最大的直径是

A、25px。

B、50px

C、75px

D、px

E、px

、肝癌CT动态增强扫描的时间曲线为

A、速升速降型。

B、速升缓降型。

C、缓升速降型。

D、缓升缓降型。

E、速升持续型。

、CT平扫时,肝细胞肝癌的密度绝大多数表现为

A、等密度。

B、高密度。

C、低密度。

D、稍高密度。

E、混杂密度。

、与正常门静脉相比较,门静脉癌栓CT平扫的密度为

A、高密度。

B、低密度。

C、混杂密度。

D、接近等密度。

E、无规律可循。

、胆管细胞囊腺癌CT表现,不包括

A、实质部分为低密度。

B、囊壁厚薄不均。

C、可见囊壁结节。

D、囊内液体密度。

E、病变显著强化。

、女性,35岁。右上腹隐约不适,CT平扫右肝内约px大小圆形低密度灶,增强动脉期明显周边强化,延迟扫描等密度。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肝癌。

B、肝血管瘤。

C、肝脓肿。

D、局灶性结节增生。

E、肝腺癌。

、关于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正确叙述是

A、系良性占位性病变。

B、与口服避孕药有关。

C、通常有明显临床症状。

D、具有出血倾向。

E、可发生恶变。

、根据肝包虫囊肿的CT表现和特征,正确的分型是

A、单纯性,内囊分离型,多子囊型,实质钙化型。

B、内囊分离型,多子囊型,实质钙化型,混合型。

C、内囊分离型,多子囊型,实质钙化型,肿块型。

D、单纯型,内囊分离型,多子囊型,混合型。

E、单纯型,内囊分离型,多子囊型,肿块型。

、典型肝硬化的CT表现为

A、脾大,脾和胃底静脉曲张,肝各叶比例正常。

B、肝表面不光整,各叶比例失调,肝密度不均,脾大。

C、肝密度均匀,各叶比例失调,脾正常。

D、肝体积增大,密度均匀,各叶比例失调,腹水。

E、肝叶比例失调,肝脏密度正常,胆囊结石,腹水。

、下列哪一种不是脂肪肝的CT表现

A、肝脏实质密度减低。

B、局限性脂肪肝呈地图样改变,

C、平扫肝脏CT值低于脾脏。

D、肝内血管影模糊或相对高密度。

E、增强扫描可见肝脏血管变形或移位。

、肝脏钝性外伤,CT见肝表面包膜撕裂约20px深,包膜下血肿厚度小于25px,其损伤程度为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E、Ⅴ级

、关于总胆管直径的正确叙述是

A、正常5mm,7mm为扩张。

B、正常6mm,8mm为扩张。

C、正常7mm,9mm为扩张。

D、正常8mm,10mm为扩张。

E、正常9mm,11mm为扩张。

、关于胆管结石CT表现,错误的是

A、肝管内圆形或条状致密影。

B、胆管内环形致密影。

C、胆管内靶征和新月征。

D、可同时有胆囊结石。

E、增强扫描胆管内致密影有强化。

、胆囊增大的标准是胆囊横径大于

A、30mm。

B、35mm。

C、40mm。

D、45mm。

E、50mm。

、女性,55岁。巩膜皮肤黄染,右上腹胀。CT扫描示胆总管上段重度扩张,于胰头上缘中断消失,梗阻端形态不规则,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胆总管癌。

B、胰头癌。

C、胆囊癌。

D、胆总管结石。

E、急性胆管炎。

、下列哪一项不是急性胆囊炎的CT表现

A、胆囊壁增厚3mm,边缘模糊。

B、胆囊增大,横径4.5mm。

C、胆囊壁结节状低密度影。

D、胆囊周围组织水肿呈环形低密度影。

E、胆囊腔或壁内可有气体形成。

、下列哪一项不是慢性胆囊炎的CT表现

A、胆囊缩小或扩大。

B、囊壁增厚3mm。

C、胆囊壁出现钙化。

D、胆囊周围积液。

E、合并胆囊结石。

、下列哪一项不是胆囊癌的CT表现

A、胆囊壁均匀增厚。

B、胆囊壁局限性增厚。

C、胆囊壁弥漫性不规则增厚。

D、增强扫描显示胆囊强化的肿块。

E、胆囊腔消失呈与肝实质等密度的软组织影。

、女性,72岁。右上腹疼痛伴黄疸7天。CT平扫见肝方叶及右肝前叶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病变周边可见轻到中度增强。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胆囊未显示。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胆囊炎。

B、慢性胆囊炎。

C、胆囊结石。

D、肝癌。

E、胆囊癌。

、下列哪一项不是Carodi氏病Ⅰ型的CT表现

A、单或多发肝内胆管囊肿。

B、近端大胆管呈囊性扩张。

C、增强扫描见囊状低密度区内“中心点征”。

D、伴有肝硬变及门脉高压。

E、常伴有胆道结石和胆管炎。

、慢性胰腺炎特征性的CT表现是

A、胰腺增大或萎缩。

B、胰管扩张或狭窄。

C、胰腺和胰管内钙化。

D、胰腺周围假囊肿。

E、吉氏筋膜增厚。

、下列关于胰腺癌的CT表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局部实质性肿块。

B、肿块远端胰体萎缩。

C、胰周脂肪消失。

D、胰管不规则钙化。

E、胰周血管受侵包裹。

、副脾的CT表现是

A、多位于脾外侧。

B、平扫和增强均与正常脾脏密度相同。

C、一般大于px。

D、平扫密度高于脾脏。

E、多为多发。

、脾破裂出血易积聚于

A、网膜囊。

B、胃脾隐窝。

C、左侧结肠旁沟。

D、右侧结肠旁沟。

E、肝下间隙。

、脾脏梗死的典型CT表现是

A、呈三角形,低密度,尖端朝向外侧,有强化。

B、呈三角形,低密度,尖端朝向脾门,有强化。

C、呈三角形,低密度,尖端朝向脾门,无强化。

D、呈三角形,高密度,尖端朝向脾门,无强化。

E、呈三角形,高密度,尖端朝向外侧,无强化。

、哪一项不是脾脏梗死的CT表现

A、尖端朝向脾门的楔形高密度。

B、尖端朝向脾门的楔形低密度。

C、脾脏轮廓收缩变形。

D、增强扫描无强化。

E、可以为多发病灶。

、下列骨囊肿CT表现中,错误的是

A、类圆形低密度区,边界清楚。

B、其密度均匀,接近水。

C、病灶多位于长骨干骺端,也可位于骨干。

D、良性病变,不并发病理性骨折。

E、松质骨内小囊肿,病变周围可见骨硬化环。

、成年男性患者,胸背部疼痛,CT平扫显示第八胸椎左侧见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其内及周围未见明显钙化灶,密度欠均匀,边界清楚,轻度增强,内部可见低增强区,相邻椎间孔增宽,其最可能诊断为

A、转移瘤。

B、神经源性肿瘤。

C、血管瘤。

D、骨软骨瘤。

E、皮样囊肿。

、下列有关脂肪肉瘤的CT表现中,错误的是

A、可不含脂肪密度。

B、CT上表现为密度较高、不均匀肿块,以脂肪密度与软组织密度相混杂。

C、肿块呈分叶状,可有出血坏死,少数可见钙化灶。

D、与脂肪瘤相似,增强扫描无强化。

E、脂肪肉瘤含纤维成分较多时,酷似纤维肉瘤。

、诊断胫骨平台凹陷骨折时,最佳CT显示图像为

A、轴位图像。

B、冠状未或矢状位MPR图像。

C、MIP重建图像。

D、VR重建图像。

E、最小密度投影图像。

、下列关于关节结核CT表现错误的叙述是

A、韧带附着处轻微骨质缺损,伴极少量新生骨。

B、多仅位于髋关节和膝关节

C、关节囊增厚广泛钙化,关节间隙增宽,相邻骨膜增生。

D、关节面凹凸不平,并可见小死骨。

E、关节间隙层面半圆形、卵圆形水样低密度影。

、恶性骨肿瘤的共同CT征象为

A、边界清楚的膨胀性骨质破坏伴有骨膜反应。

B、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及新生瘤骨形成。

C、虫蚀状骨质破坏伴有骨质增生。

D、骨质增生硬化,髓腔消失。

E、病理性骨折。

、可诊断颈椎椎管狭窄的CT测量值是

A、C2水平椎管前后径15mm。

B、C3水平硬膜囊前缘前后径13mm。

C、C4水平椎管前后径10mm。

D、C5水平硬膜囊前缘前后径11mm。

E、C6水平椎管前后径13mm。

、腰椎椎管前后径CT测量值的正常范围是

A、25mm-30mm。

B、15mm-25mm。

C、12mm-15mm。

D、10mm-12mm。

E、8mm-10mm。

、诊断腰椎侧隐窝狭窄,其前后径CT测量值至少应

A、5mm。

B、4mm。

C、3mm。

D、2mm。

E、1mm。

、腰椎侧隐窝解剖结构组成包括

A、前:椎间盘,外:椎弓根,后:黄韧带,内:硬膜囊。

B、前:椎体后缘,外:椎弓根,后:黄韧带,内:神经根袖。

C、前:椎间盘与椎体后缘,外:椎弓根,后:上关节突,内:硬膜囊。

D、前:椎间盘与椎体后缘,外:椎间孔,后:上关节突,内:神经根袖。

E、前:椎间盘与椎体后缘,外:椎间孔,后:黄韧带,内:硬膜囊。

、关于腰椎间盘膨出CT表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膨出椎间盘后缘多偏向一侧。

B、膨出一般不压迫硬膜囊。

C、椎间盘后缘前凹可存在。

D、重度椎间盘膨出时,椎间盘后缘不对称。

E、不会引起侧隐窝狭窄。

、关于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CT表现不包括

A、下关节突骨赘形成。

B、关节间隙内积气。

C、关节面下囊变。

D、关节突间峡部骨质不连续。

E、关节囊钙化或骨化。

、如图7(附后)所示,颈椎椎体后方致密病变(箭号)应诊断为

A、椎间盘突出伴纤维环钙化。

B、椎间盘突出伴椎体后缘骨折。

C、后纵韧带骨化。

D、椎体后缘骨增生。

E、椎间盘硬突。

、支持椎体血管瘤的CT影像表现是

A、椎体局部骨密度减低,椎体外缘轻度膨隆。

B、椎体局部骨破坏,边界清楚。

C、脊椎两侧梭形软组织密度占位。

D、增强延时扫描椎体局部增强明显。

E、局部骨小梁变少变粗。

1E、2D、3B、4A、5A、6D、7D、8A、9D、10D

11E、12A、13D、14A、15B、16E、17D、18A、19D、20C、

21A、22A、23E、24A、25E、26E、27C、28B、29E、30B、

31D、32C、33A、34D、35A、36A、37E、38A、39E、40D、

41C、42B、43D、44D、45C、48E、49D、50B、

51E、52E、53B、54C、55D、56B、57B、58C、59E、60E、

61E、62E、63D、64D、65A、66E、67C、68D、69E、70D、

71C、72C、73A、74C、75A、76B、77E、78E、79B、80B、

81C、82D、83E、85D、87B、88A、89E、90C、

91D、92E、93D、94D、95E、96B、97D、98A、E、

E、C、A、B、E、B、D、C、E、E

C、A、C、D、E、B、A、A、B、E

A、D、E、D、A、C、D、A、E、D

C、D、B、C、C、A、D、B、D、B、

C、B、C、B、D、C、C、D、E

检查技术及影像解剖

1.目前临床最常用MRI对比剂是:重点强记考点

A、Mn-DPDPB、Gd-DTPAC、Gd-EOB-DTPAD、SPIOE、USPIO

注解:肝脏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包括:1.非选择性细胞间隙分布类造影剂,开始分布于血管内,继而进入组织间隙,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细胞外间隙,经肾排泄,包括GdHP-D03A,Gd-DTPA和Gd-DTPA-BMA等钆类螯合物。2.网状内皮细胞类造影剂,从血液经肝、脾网状内皮细胞清除,肝枯否细胞占网状内皮细胞系统的90%。这类造影剂主要包括超顺磁性铁氧化物(SPIO)。3.肝细胞类造影剂,部分通过血液经肝细胞进入胆系,部分经肾脏排泄。这类造影剂被肝细胞特异性摄取后,由于具有增加组织T1弛豫率的作用,所以在采用T1WI加权像上肝脏和具有肝细胞功能的病变信号明显增加,不具有肝细胞功能的病变信号无变化。目前这类造影剂主要以Mn-DPDP为代表。4.双相造影剂,5.血池造影剂。阳性增强造影剂:缩短T1时间-T1WI,包括Gd-DTPA,Mn-DPDP。阴性增强造影剂:缩短T2时间-T2WI,包括Fe3O4,SPIO。

2.如果要了解肝占位内有无枯否细胞,通常选用如下哪种对比剂作增强MRI:DA.Mn-DPDPB.Gd-DTPAC.Gd-EOB-DTPAD.SPIOE.Gd-BOPTA

3.关于MRI对比剂的叙述,以下错误的是:

A.血池性对比剂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基膜,适用于灌注加权成像和对比增强MRAB.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主要用于提高肝脏肿瘤的检出率,对鉴别肿瘤是否来源于肝细胞无价值C.Mn-DPDP能产生很强的缩短T1效应D.SPIO可产生很强的缩短T2效应E.非离子型细胞外液对比剂渗透压低,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4.关于MRI对比剂的叙述,以下错误的是:

A.血池性对比剂适用于灌注加权成像和对比增强MRIB.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能提高肝脏肿瘤的检出率C.Gd-DTPA不具有组织特异性D.Mn-DPDP可产生很强的缩短T1效应E.离子型对比剂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注解:CT造影剂分为:离子型造影剂(泛影酸盐),主要指泛影葡胺、碘肤葡胺,和非离子型造影剂,主要指碘海醇、碘曲仑、碘普罗胺。

5、下列有关肝脏磁共振对比剂的说法,错误的是:B

A、选用肝细胞选择性对比剂(如Mn-DPDP等)进行强化扫描时,不含肝细胞的肿瘤常表现为低信号B、SPIO主要为T1弛豫增强对比剂,表现为在T1WI上降低含网状内皮细胞的肝组织的信号强度C、Gd-DTPA为非特异性细胞外间隙对比剂D、USPIO是兼有早期血池效应及晚期网状内皮细胞选择性的对比剂E、Gd-BOPTA是兼有细胞外液分布特性及晚期肝细胞选择特性的对比剂,在延迟期(45min~2h)图像有助于判别肿瘤是否含有正常功能的肝细胞

6.目前可用于肝脏检查的MRI对比剂有5类,其中非特异性细胞外间隙对比剂最为常用,主要用于评价的内容及其经典的对比剂分别是:

A.肝细胞功能,Mn-DPDPB.胆管上皮功能,SPIOC.肝脏肿块的血液动力学,Gd-DTPAD.枯否细胞功能,SPIOE.门静脉有无瘤栓,SPIO

7、正常肝脏MRI表现中,错误的是:E

A正常肝实质在T1WI为均匀等信号较脾信号稍高BT2WI信号明显低于脾C、肝内外胆管呈圆点状或长条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肝内血管在T1WI、T2WI可为低信号E、增强后肝内胆管及肝血管均出现对比增强

8.正常第一肝门部结构包括:C

A.门静脉、肝静脉、总肝管B.肝静脉、总肝管、肝动脉C.总肝管、肝动脉、门静脉D.总肝管、总胆管、肝动脉E.总胆管、肝动脉、门静脉

9.左、中、右三支肝静脉主干在肝的圆顶部进入腔静脉,这个解剖部位也称为:

A.第一肝门B.第二肝门C.肝静脉出口处D.三汇管区E.肝脏裸区

10.第二肝门的解剖定义是:

A.门静脉、肝动脉、胆管出入肝处B.左门静脉进入圆韧带处C.尾叶引流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处D.右、中、左肝静脉主干注入下腔静脉处E.左、右肝管出肝处

11、肝尾叶位于:

A.肝镰状韧带和纵裂左侧B.肝镰状韧带右侧C.肝门前方D.肝门后方E.肝门内侧

12.肝尾叶的静脉引流入:

A、中肝静脉。B、下腔静脉。C、右肝静脉。D、左肝静脉。E、门静脉。

13.在肝脏八段划分法中,肝VIII段是指:

A.右肝前上段B.右肝前下段C.右肝后上段D.右肝后下段E.左肝外下段

14.MRI在轴位胰腺水平显示肠系膜上动、静脉常位于:E

A.胰体的后下缘B.胰头、体交叉的前方C.钩突的右侧D.钩突的后方E.钩突的前方

15、MRI在轴位胰腺水平显示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起始段位于:

A.胰体的前方B.胰体的后方C.胰头的前延D.胰头的后方E.钩突的后方

肠系膜上动静脉于胰头后方层面,肠系膜上动静脉于钩突前方层面

16.总胆管直径的正确叙述是:

A、正常5mm,7mm为扩张B、正常6mm,8mm为扩张C、正常7mm,9mm为扩张D、正常8mm,10mm为扩张E、正常9mm,11mm为扩张

17、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成:

A.肝总管B.肝内胆管C.胆总管D.十二指肠乳头E.壶腹括约肌

18.副脾的CT表现是:

A.多位于脾外侧B.平扫和增强均与正常脾脏密度相同C.一般大于4cmD.平扫密度高于脾脏E.多为多发

19.胸导管经何横膈裂孔进入胸腔:

A.腔静脉孔B.与迷走神经伴行C.主动脉裂孔D.食管裂孔E.胸导管裂孔

肝脏病变

肝硬化和肝癌

20.有关肝硬化的CT表现,不正确的是:

A、肝左叶及尾状叶增大较为常见B、肝实质密度一般与正常肝无明显变化C、肝表面凹凸不平,肝缘变钝D、肝硬化再生结节CT动态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E、胃底部可见小球形或扭曲的条虫样影

21、肝硬化再生结节T2加权像表现低信号:

A.病灶内含铁血黄素沉着B.病灶血管腔隙中含纤维间隔C.病灶内钙化D.A+BE.B+C

22.关于肝硬化再生结节,错误的是:

A.我国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B.病理上肝硬化分为小结节和大结节两种类型C.肝脏各叶比例失调,肝脏表面不光滑D.再生结节T1WI上呈等或低信号E.再生结节与正常肝实质供血方式相似

注解:硬化结节由于脂变区的甘油三酯增多,在T1WI出现信号强度升高。无脂肪变性的单纯再生结节,在T2WI表现为低信号,其机制与再生结节含铁血黄素沉着或纤维间隔分布有关。

23.当下腔静脉肝段阻塞时,最常见的三条侧支静脉回流是:

A.腹壁下静脉,直肠上静脉,奇静脉B.直肠上静脉,奇静脉,肾静脉C.胃底及食管静脉,腰静脉和半奇静脉,椎旁静脉和肋间静脉D.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腰静脉E.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椎旁静脉

24.肝癌合并肝硬变的发病率为:A.50-90%B.30-50%C.90%以上D.45%E.30-45%

25.微小肝癌的定义是:A、直径小于5cmB、直径小于或等于1cmC、直径小于3cmD、直径等于1.5cmE、直径小于或等于2cm

26.小肝癌的CT诊断标准:单个癌结节的最大直径或两个癌结节的最大直径总和小于:

A、1.5cmB、2.0cmC、2.5cmD、3.0cmE、3.5cm

27.结节型肝癌是指癌块直径:

A.小于或等于5cmB.大于5cmC.小于或等于3cmD.大于3cmE.以上全不对

28、肝癌的分型描述正确的是:

A.巨块型瘤块直径等于或大于4cmB.结节型瘤块直径等于或小于4cmC.弥漫型小瘤结节弥漫分布于肝脏一叶D.小肝癌瘤块直径等于或小于3cmE.微小肝癌块直径等于或小于2cm

29.下列关于肝癌CT平扫检查概念错误的是:

A.大多数病灶为较低密度B.脂肪肝或肝硬化时,肝与病灶间密度差缩小C.肿瘤细胞分化越好,其密度与正常肝差异越大D.可发生坏死、出血和钙化E.脂肪肝特别显著时病灶成为较高密度

注解:由细胞生物学概念得知;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好,其恶性程度越低,与正常肝组织的结构越相近,其密度与正常肝差异越小。

30.下列关于肝癌CT平扫表现,下述哪项是错误的:D

A.大多数为低密度,也有等密度或高密度B.合并脂肪肝或肝硬化伴脂肪变性时,癌灶与周围肝组织间密度差缩小C.脂肪肝特别显著时,病灶成为较高密度D.肿瘤细胞分化越好,其密度与正常肝组织差异越明显

31、关于肝癌的影像学表现的描述,错误的是:

A.肿瘤以膨胀性生长为主的病灶增长较慢B.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一般无包膜形成C.肝癌结节中可形成坏死或偶见脂肪成分D.肝癌低密度区增强门静脉期可呈高密度E.肝癌的血供75%来自肝动脉

32.下列哪些征象是肝癌Gd-DTPA增强后的典型表现:

A、动脉期即明显强化,门脉期开始逐渐消退B、动脉期不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开始逐渐强化C、自始至终都明显强化D、自始自终都不强化E、动脉期不强化,门脉期强化平衡期逐渐消退

33.男,有乙肝病史,AFP正常,有一小结节状病灶,T1WI稍高信号,T2WI抑脂稍高信号,最可能是:

AFDHB腺瘤C肝硬化结节D再生不良结节E小肝癌

注解:脂肪变性是肝癌的病理特征之一,小肝癌、单结节HCC中脂肪变性最常见。虽然在T1WI病灶信号的改变和肿瘤大小无直接关系,但小肝癌在T1WI呈高信号更常见,高信号除了脂肪变性,病灶内出血外,还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肿瘤分化程度较好时,表现为T1WI为稍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或等信号。

34.肝癌有下述哪种特点或表现:

A.多无肝硬变B.T2加权像为混杂的等信号C.T2加权像为均匀性信号D.T2加权像为不均匀性高信号E.用GD-DTPA有明显异常对比增强

注解:T2WI病灶主要为稍高信号,均匀或不均匀,清楚或不清楚,其中可见更高信号或低信号。高信号往往提示多血供,低信号往往显示少血供,低信号或等信号的肿瘤分化程度高。

35.肝肿瘤病灶中心见到T1加权高信号灶最常见的原因是:

A.脂肪变性B.肿瘤出血C.肿瘤坏死囊变?D.肿瘤钙化E.上述各项全部正确

注解:肿瘤内坏死囊变,T1呈低信号更合理。T1呈高信号,如果病灶体积小应考虑脂肪变性的可能;如果病灶体积大,应考虑病灶内出血的可能。题干述肝肿瘤病灶中心见到T1加权高信号,病灶体积应该较大,所以选B更合适。

36.关于肝细胞癌的MRI表现,错误的是:

A、T2WI上正常肝组织信号常高于肿瘤信号。B、质子加权像肿瘤与周围实质信号差别不大。C、肿瘤可表现为T1WI、T2WI混杂不均匀信号。D、肿瘤内可有脂肪变性、囊变、坏死、出血、纤维间隔等改变。E、静脉瘤栓和假包膜较具特征性。

37.有关肝细胞癌的病理和MRI表现,错误是:

A.绝大多数的HCCT2WI上表现为相对高信号B.HCC在T1WI多数表现为低信号,但也可呈等或略高信号,是因为分化较好或脂肪浸润C.结节型的HCC因其恶性生物学行为,边界不清,无包膜征象D.结节型的HCC在动态增强MRI上多数表现为“快进快出”表现E.HCC患者一般有肝硬化背景

38、正常肝脏的MRI表现:

A、T1加权像信号比脾高,T2加权像信号比脾低B、T1加权像信号比脾低,T2加权像信号比脾高C、T1及T2加权像信号均比脾高D、T1及T2加权像信号均比脾低E、T1及T2加权像信号均比脾相似

39、以下对肝肿瘤的定性诊断很有帮助的是:

A.肿瘤大小和数目B.肿瘤的T1值和T2值C.肿瘤的形态和信号强度变化D.肿瘤与肝脏的信号强度比(STR)E.肿瘤与肝脏的信号对比噪声比(CNR)

注解:这里指的信号强度变化不仅包括T1WI和T2WI,还有压脂像和增强像上的表现。

40.肝癌在增强扫描时间-密度曲线上,特征性表现为:

A.速升速降型B.速升缓降型C.缓升速降型D.缓升缓降型E.速升后缓升型

41.关于肝癌门静脉癌栓的CT表现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受侵血管腔不规则B.平扫不易发现病变C.增强扫描血管内充盈缺损D.增强扫描时癌栓与原发灶同步强化E.当1、2级门静脉分支受累时,其供血区肝动脉血液量增加

注解:肝癌门静脉癌栓发展较重时,会出现肝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TPV(未来很可能会是考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本质: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的完全或部分闭塞后,机体为保证肝脏血流量和肝功正常的一种自我代偿机制。在病理学上,CaTPV表现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和肝门部许多细小、相互扭曲成肿块状的静脉网,形似海绵,由此而得名。其作用是为狭窄、阻塞的门静脉主干或左右主支提供侧支循环。这些血管网一部分作为门静脉肝内分支和肝外分支之间的旁路(门静脉系统之间的侧支循环,门-门短路),使内脏血流可以绕过门静脉阻塞部位进入肝脏;另一部分则将门静脉的部分血液分流至体循环(门-体分流)。

42、大多数门静脉癌栓CT增强扫描表现为:

A、等密度B、低密度C、高密度D、混杂密度E、稍高密度

肝血管瘤

43、肝海绵状血管瘤在病理上的特点有:充盈备注的血管腔腔隙-血窦构成,窦内血液从周围向中心流动,以及:

A.极少见肝占位B.一般与身其它部位的血管瘤伴发C.容易恶变D.缺少包膜E.容易坏死

44.下列哪一项不是典型肝血管瘤的CT表现:

A.平扫呈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B.增强早期病灶边缘强化C.强化区域逐渐向中心扩散D.增强病灶的密度快速减退至低密度E.延迟扫描病灶的密度呈等密度充填

注解:肝血管瘤强化方式共有三种:A增强早期周边强化,门脉期或延迟期病灶强化范围由边缘向中心推进,5~10min中后病灶大部分填充或全部填充。B有些较小的血管瘤,整个病灶增强早期均匀强化,且信号与主动脉信号相近。门脉期,延迟期始终为高信号,高于正常肝实质。C极少情况下,病灶始终无强化,见于纤维性血管瘤,由于内部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诊断困难。

将肝实质、腹主动脉、HHE(肝血管瘤)及HCC(肝细胞癌)三期增强CT值的均值作为数据绘出时间—密度曲线。

45、动态增强5~10分钟后延迟扫描,典型血管瘤的CT增强特征是:

A、病灶与正常肝实质呈等密度B、病灶比正常肝实质密度低C、病灶密度仍明显高于肝实质D、病灶密度曲线呈明显快速下降E、病灶逐渐轻度强化

46.T1WI表现均匀低信号病灶,T2WI随着TE的延长肿瘤信号强度递增似灯泡,注入Gd-DTPA后病灶周边结节强化,延迟后增强范围逐渐扩大应诊断为:

A、肝癌B、肝腺瘤C、肝囊肿D、肝海绵状血管瘤E、胆管癌

47、小肝血管瘤与小肝癌的鉴别主要点是:

A.平扫时血管瘤多呈等密度B.增强后动脉期小肝癌整个病灶强化C.小血管瘤没有假包膜D.延迟扫描血管瘤缩小或等密度充填E.以上都不是

48、小肝血管瘤与小肝癌的鉴别要点是:

A、平扫时血管瘤多呈低密度B、肝癌平扫密度不均匀C、增强后小肝癌不均匀强化D、延迟扫描血管瘤等密度充填E、血管瘤没有假包膜

49、同层动态扫描主要是研究病灶的增强特征,常常用于下列那类病的鉴别:E

A.肝炎和肝硬化B.肪肝和血管瘤C.肝炎和肝癌D.脂肪肝和肝硬化E.肝癌和血管瘤

50、肝脏海绵状血管瘤CT检查技术的“两快一慢”是指:

A、快速扫描,快速重建,慢速注药B、快速注药,快速扫描,延迟扫描C、快速注药,快速重建,慢速扫描D、快速注药,快速扫描,延迟重建E、快速扫描,快速重建,延迟扫描

51、关于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的描述,错误的是:

A边界清晰B、中心性瘢痕C、“牛眼”征D、边缘性乳头样强化E、平扫病变密度低于正常肝实质

肝脓肿及肝包虫

52、典型肝脓肿CT表现包括(多选):

A.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病变B.中心区CT值略高于水低于正常肝组织C.密度均匀或不均匀D.病灶周围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环形带E.环形带

53.典型的肝脓肿注射Gd-DTPA后,增强的脓腔壁如:

A.菜花状B.结节状C.花环状D.葫芦状E.线状

54.Gd-DTPA注射后,肝脓肿脓腔的脓壁可呈:E

A、双线征B、花环征C、牛眼征D、灯泡征E、晕环征

55、肝脓肿在T1加权像上脓腔周围常有一信号强度介于脓腔和周围肝实质之间征象称为

A、双线征B、晕环征C、靶征D、灯泡征E、花环征

56、可将肝包虫病和肝脓肿鉴别开来的征象是:

A、病灶周围肝实质充血水肿B、病灶周围肝实质无充血水肿C、病灶呈多囊D、病灶中心有坏死E、病灶内有间隔

注解:肝脓肿的晕环外侧的肝实质因充血和水肿而信号稍高。

57、下列关于肝脓肿CT表现,错误的是:E

A、平扫示低密度占位,中心区CT值略高于水B、多为圆或椭圆形,部分腔内有分隔C、多数病灶边缘不清楚D、出现不同密度环征E、增强扫描脓肿壁无强化

58、CT示肝脏多房囊性病变,囊内有小囊、囊壁有钙化,应诊断为:

A.杂性肝囊肿B.脓肿C.包虫病D.性肝转移E.癌坏死囊变

注解:肝包虫病的特点,大囊套小囊。另外两个较为特征表现:多个子囊围绕母囊周边分布呈车辐状;内囊完全与外囊分离、塌陷、卷曲,并悬于囊液中,呈水上浮莲征。

肝转移瘤

59.肝转移瘤T2加权像显示“靶征”,中心高信号的病理基础为:A

A.坏死液化B.脂肪变性C.亚急性出血D.癌血管中的癌栓E.肿瘤水肿

注解:如转移瘤中心出现坏死,则在T1WI上肿瘤中心出现更低信号强度区,而在T2WI坏死区的信号强度高于肿瘤组织的信号强度,称之为“靶征”或“牛眼征”.

60.“靶征”多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肝转移瘤B、肝癌C、肝脓肿D、肝细胞腺瘤E、肝局灶结节增生

61、肝转移瘤的“靶征”中,其高信号的外晕环与下列哪条有关:

A、纤维结缔组织形成B、细胞的凝固性坏死C、脂肪浸润D、生长活跃的肿瘤细胞E、肿瘤的液化囊变

62.肝转移瘤“靶征”外高信号晕环的病理基础是:

A、液化坏死。B、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和凝固性坏死。C、生长活跃的肿瘤细胞和细胞坏死。D、脂肪浸润。E、肿瘤出血

63.下列肝内占位性病灶中,在增强T1WI上最常出现“靶征”的是:

A.肝细胞癌B.黑色素瘤肝转移C.消化道腺癌肝转移D.肾癌肝转移E.肝细胞腺瘤

64.T1加权像肝脏病变与脑脊液等信号的有:

A、肝囊肿出血B、海绵状血管瘤C、囊性转移瘤D、上述全部正确E、上述全不正确

65.消化系统肿瘤(以胃癌和胰腺癌最常见)转移至肝脏的主要路径是:

A、门静脉B、肝动脉C、肝静脉D、胆管系统E、下腔静脉

66.肝转移瘤在T2WI呈现“灯泡征”,其原发病变多见于:

A、乳腺癌。B、平滑肌肉瘤(也可以)。C、胃肠道癌。D、内分泌肿瘤。E、肺癌。

注解:胰腺内分泌肿瘤中最常见为胰岛细胞瘤;由于胰岛细胞瘤为多血管肿瘤,类似肝海绵状血管瘤;而转移瘤可表现出与原发肿瘤相似的一些特性,如多血管性、钙化、囊变。

67、以下肝病变在T1加权像呈高信号的是:

A、再生结节B、肝细胞腺瘤C、局灶性结节增生D、黑色素瘤E、海绵状血管瘤

注解:黑色素瘤为顺驰性肿瘤,呈短T1短T2信号表现。

局灶性结节增生和肝腺瘤

68.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中心纤维瘢痕含有:

A.血管、胆管和炎症细胞;B.纤维组织和肿瘤细胞;C.纤维组织和胆管;D.肝动脉和门静脉;E.脂肪组织和肿瘤组织。

69、中心纤维瘢痕表现为辐条样自中心向外辐射,见于:

A.肝细胞肝癌B.肝内胆管细胞癌C.肝海绵状血管瘤D.肝腺瘤E.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70.肝腺瘤与肝脏局灶性结节的不同点是:A

A.前者女性多见,与避孕药服用有关B.前者容易出血,与避孕药服用有关C.前者容易恶变,与避孕药服用有关D.前者容易坏死,与避孕药服用有关E.前者容易恶变,与乙肝感染有关

71.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海绵状血管瘤MRI鉴别要点在于:

A.病灶是单发,还是多发B.病灶在T2加权像上是等信号,还是高信号C.病灶中心瘢痕在T1加权像上时高信号,还是低信号D.肿瘤信号是混杂的,还是均匀的E.病灶能否强化

注解:海绵状血管瘤T2呈灯泡征,即明显高信号。不要误认为FNH因中央含纤维瘢痕,T2低信号。典型FNH的MRI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信号均匀。因其中心除纤维疤痕组织以外,还含增生胆管及血管腔。

72、下列关于肝细胞腺瘤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多为单发B.病理上是由正常或是高度不典型增生的肝细胞、血管及胆管构成C.MRI信号复杂,与其病变易出血坏死、脂肪积聚有关D.肿瘤中央可见纤维瘢痕E.注射Dd-DTPA后,肿瘤明显异常强化

脂肪肝

73.男性,40岁,CT平扫肝脏密度大片减低,肝内血管清晰呈较高密度,其分布走行规则,多考虑:

A.肝癌B.重度脂肪肝C.肝硬化D.肝血管瘤E.不能做出初步诊断

74、弥漫性脂肪肝残留的肝岛,常见于:

A.胆囊床附近B.右后叶第VI、VII段C.肝尾状叶D.左叶外侧段E.以上都不是

75.下列哪一种不是脂肪肝的CT表现:

A.肝脏实质密度减低B.局限性脂肪肝呈地图样改变C.平扫肝脏CT值低于脾脏D.肝内血管影模糊或相对高密度E.增强扫描可见肝脏血管变形或移位

肝囊肿及肝血色病

76.下列哪一项作为多发肝囊肿与Caroli氏病的区别:

A.肝内散在多个大小不等的囊状影B.囊状影不与胆管相通C.肝外胆管不扩张D.可以合并囊内结石E.以上都不是

注解:Caroli氏病为先天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

77.下列关于遗传性肝血色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病理上为含铁血黄素颗粒在肝细胞内沉积B.典型的MRI表现为肝脏T2WI上信号明显降低C.可继发小结节灶性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D.MRI有助于判定肝血色病的疗效E.早期即可出现脾脏T2WI低信号(胰腺)

注解:肝血色病又称为血色素沉着症,影像上习惯称之为血红蛋白沉着症,它是代谢性疾病.以过量的铁质在人体组织内沉着为特征.最后可导致受累器官的纤维化和功能异常。血红蛋白沉着症可分为原发和继发。继发性血红蛋白沉着症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铁代谢紊乱时,体内铁的储存比正常高达20—50倍,致使过量的铁质沉积于肝、胰、心、脾、淋巴结等部位。肝硬化和糖尿病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CT表现:平扫见肝、脾明显增大,肝脏密度呈均匀性增高.与血管间差异明显;增强扫描后肝脏强化显著。

78.肝原发血色病有别于继发血色病的最主要征象是:E

A.在T1WI上肝实质呈现低信号B.在T2WI上肝实质呈现低信号C.心肌MRI信号降低D.骨髓MRI信号降低E.胰腺呈低信号

79.原发性血色病D

A.铁沉积于主要在网状内皮系统B.常发生于慢性溶血性疾病后C.常发生于反复输血后D.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E.脾脏和心肌信号可有明显降低

80、下列肝脏疾病中,CT平扫表现肝脏普遍密度增高的是:D

A.弥漫性恶性肿瘤B.脂肪浸润C.淀粉样变性D.含铁血黄素沉着E.肝静脉血栓综合征

81、肝豆状核变性脑病的特点或表现正确的有(多选):ACDE

A.为铜代谢障碍疾病B.病变区见铁颗粒状沉积C.脑病变主要位于基底节D.苍白球病灶T1呈等信号,T2为高信号E.晚期常出现脑皮质萎缩

胆道及壶腹周围病变

82.下列疾病中不属于胆囊增生性疾病的是:

A.Mirizzi综合征B.腺肌瘤病C.胆固醇沉着症D.神经纤维瘤病E.纤维瘤病

注解:Mirizzi综合征是指因胆囊颈管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和(或)其它良性病变压迫肝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胆绞痛、胆管炎的临床症候群。

83.急性胆囊炎最常见的原因是:

A.胆囊管过长、扭曲B.螺旋瓣异常C.肿瘤压迫D.胆石嵌顿E.蛔虫阻塞

84.下面哪项不是急性胆囊炎的特有CT表现:

A.胆囊壁增厚>3.0mm,边缘模糊B.胆囊壁周围水肿呈环状低密度影C.胆囊增大,横径>4.5cmD.胆总管和胰管扩张E.胆囊腔或壁内可有气体形成

85.下列哪一项不是壁厚型胆囊癌的CT特征表现:A

A.胆囊壁均匀增厚超过3mmB.胆囊壁局限性不对称增厚C.胆囊壁弥漫性不规则增厚D.增强扫描显示胆囊不规则强化E.肝门周围常有淋巴结转移

86.下列关于胆囊癌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胆囊壁广泛增厚或形成肿块B.胆囊癌强化与肝细胞癌相似呈“速升速降”型C.较早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D.多发生于胆囊颈部和底部E.容易侵犯邻近脏器

87.胆道系统MRI检查时不常用的序列是:

A.液体衰减的快速反转回复成像(FLAIR)B.单次激发的快速重T2WIC.脂肪抑制成像序列D.对比剂增强成像E.屏气的梯度回波T1W

88、胆总管囊肿MRCP表现是什么:

A.胆总管杯口样梗阻B.胆总管球形或梭形扩张C.胆总管变细D.胆总管偏心性狭窄E.胆总管轻度扩张

89肝外梗阻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

A.胆道结石B.胆囊结石C.胆囊炎D.肝癌E.黄疸性肝炎

90.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胆管结石的CT表现:

A.胆管内环行或圆形致密影B.中心密度高,周围低密度形成“靶征”C.梗阻上方胆总管扩张D.增强扫描见胆总管强化影E.可伴有肝内胆管和胆囊结石

91、MRCP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水成像技术,采用二维连续薄层扫描的优点是:

A.扫描时间相对较短B.可获得薄层原始图像、图像可进行各种后处理C.一般不出现阶梯样伪影D.图像的连续性好E.无层与层之间图像的配准出错

92.下列关于胆结石MRCP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MRCP可以完全取代ERCPB.MRCP的脉冲序列通常为T1WIC.所有MRCP序列都无需进行脂肪抑制D.厚层2DMRCP对于胆管内结石的显示优于3DMRCPE.3DMRCP薄层原始图像的观察有助于小结石的检出

注解:干扰MRCP胆道结石观察的原因:胆道内的气泡,胆道内的血凝块,右肝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外压造成的充盈缺损,胆囊窝内的金属夹

93、胆管癌最常见的肿瘤形态为:

A、结节型B、乳头状C、囊变型D、硬化型E、浸润型

注解:硬化型,质硬的灰白色管壁环状增厚,并引起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向外周浸润累及肝门血管。胆管癌大体病理分型:肝内型、肝门型、肝外型。

94、女性,50岁,临床以黄疸就诊,CT示胆囊增大,内有结石,胆总管扩张,在胰头段略细而突然中断,增强扫描见胆总管下段壁明显增厚且有强化,应考虑:

A.急性胆囊炎B.胆总管结石C.硬化性胆管炎D.胆总管下段癌E.以上都不是

95.胆管细胞囊腺癌CT表现,不包括:

A.实质部分为低密度B.囊壁厚薄不均C.可见囊壁结节D.囊内液体密度E.病变显著强化

注解:在对胆管癌增强时需要延迟扫描,观察管壁的强化方式及程度。

胆管癌早期最佳检查方法:B超;一般认为MRI检查胆管癌的效果最好,但是MRI的空间分辨率较CT低,尤其是扫描层面薄的时候;B超的优势空间分辨率高,在腹腔病变检查中的三大优势:1对直径、体积较小病灶有很好的检出率,如对血吸虫病或乙肝引起的早期肝硬化时细小结节的评价。2利用后方回声增强效应,对腹腔含水的囊性病灶、腹腔积液的诊断。3利用声影效应,对微小结石的检出。早期胆管癌的病灶体积小,B超相对易检出。

96、关于胆管癌的MRI表现,错误的是:

A.肝门浸润型胆管癌肿瘤常沿胆管壁圆周样生长,常规平扫MRI图像不易显示肿块B.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肿瘤晚期强化更为明显C.在脂肪抑制的T2WI和增强2min后的T1WI上可以更好的观察肿瘤及肝门区转移淋巴结D.在MRCP图像上,发现肝门或肝外胆管局部不规则狭窄应高度提示胆管癌可能E.肝外胆管壁厚度大于3mm是胆管癌的可靠表现

注解:肝外胆管壁厚度大于5mm是胆管癌的可靠表现

97.肝门区胆管癌(Klatskin瘤)最常见的MRI表现为:C

A.肝门区大肿块B.肝门区胆管腔内充盈缺损C.肝内胆管扩张,总肝管及胆总管无扩张D.胆囊明显缩小E.肝内及淋巴结转移病灶

注解:Bismuth分型:年法国的Bismuth-Corette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的分型现已被广泛使用。Ⅰ型,肿瘤位于肝总管,未侵犯汇合部。Ⅱ型,肿瘤侵犯肝总管及左右肝管汇合部。Ⅲ型,肿瘤侵犯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并已侵犯右肝管(Ⅲa)或左肝管(Ⅲb)。Ⅳ型,肿瘤侵犯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并同时侵犯左右肝管。而其病理分型包括乳头型、硬化型、结节型、弥漫浸润型。

98.壶腹周围癌不包括:

A.胆总管下端癌B.胰腺钩突部癌C.Vater壶腹癌D.十二指肠乳头癌E.壶腹周围和十二指肠癌

胰腺病变

99、CT扫描显示胰腺弥漫性肿大,边缘模糊,胰内少许低密度影,肾前筋膜增厚,提示最可能诊断为:

A、急性胰腺炎B、慢性胰腺炎C、胰腺癌D、胰腺囊腺瘤E、胰岛细胞瘤

、下列哪一项不是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

A.胰腺局部或弥漫肿大B.胰周蜂窝织炎和假囊肿C.胰腺及胰管的条状钙化D.吉氏筋膜增厚E.假囊肿内气泡,脓肿形成

.急性胰腺炎的MRI表现,一般不包括:B

A.胰周脂肪间隙水肿B.胰管扩张C.T1WI、T2WI均呈高低混杂信号D.假性囊肿E.肾旁前筋膜增厚

.慢性胰腺炎特征性的CT表现是:

A.胰腺增大或萎缩B.胰管扩张或狭窄C.胰腺和胰管内钙化D.胰腺周围假囊肿E.吉氏筋膜增厚

.下列哪一项是慢性胰腺炎最具特征性的诊断依据:

A.胰腺肿大,局限或弥漫性B.胰管扩张,呈不规则串珠状C.胰腺腺体萎缩变小D.胰腺和胰管钙化E.胰腺假囊肿

.下列慢性胰腺炎病理改变的显示,MRI优于CT的是:E

A、不同时期的出血。B、纤维化。C、坏死。D、假囊肿。E、以上均正确。

、慢性胰腺炎MRI表现不包括:

A、胰腺肿大B、胰腺萎缩C、胰腺钙化D、胰管扩张E、胰周淋巴结肿大

、有关慢性胰腺炎的MRI表现,不准确的描述是:D

A.主胰管串珠状扩张B.管内有低信号的结石C.形成薄壁均匀的假性囊肿D.形成厚壁有壁结节的囊腔E.胰腺普遍性萎缩

、MRCP显示的“双管征”最常发生于:

A、胰头癌B、胰体癌C、胰尾癌D、弥漫性胰腺癌E、胰腺炎

.在MRCP上显示“双管征”,最可能的肿瘤为:

A、胰头癌B、高位胆管癌C、胰岛细胞瘤D、胆囊癌E、腺囊腺瘤

、胰腺癌CT检查时出现“双管征”是指:

A、扩张的胆总管和肝内胆管B、扩张的肝内胆管和增宽的肝内门静脉C、扩张的总胆管和胰腺导管D、扩张的肝内胆管和胰腺导管E、扩张的胰腺导管和门静脉

.胰腺癌的好发部位是:

A胰头、颈部B.胰头、尾部C.胰体、尾部D.胰颈、尾部E.胰体部

.关于胰腺癌的MRI表现,错误的是:D

A.T1WI上呈低信号B.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C.T2WI信号一般略高于胰腺D.动态增强延迟期肿瘤信号变化无特征E.可见主胰管扩张

.下列有关胰头癌的MRI表现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胰头增大B.T1WI上为低信号C.T2WI上可为等、略低或略高信号D.常可见“双管征”E.由于胰管阻塞,胰腺体尾部常发生炎性肿大

注解:肿瘤内部即使出现坏死液化和出血等改变,T2WI应为等或略高信号。

、患者男,55岁。无痛性黄疸1个月,B超示胰头部占位,CT检查示:胰头体积增大,胰体尾部萎缩,胰管扩张。增强扫描胰头部可见相对低密度结节灶,门静期及实质期仍呈边界不清的低密度,提示:

A.急性胰腺炎B.慢性胰腺炎C.胰腺癌D.胰腺内分泌肿瘤E.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岛细胞瘤MRI表现,错误的是:C

A.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B.脂肪抑制序列肿瘤显示更清楚C.增强扫描病灶延迟强化D.病灶明显强化E.病灶弥漫不均匀强化

注解:又称胰岛素瘤;胰岛细胞瘤为富血供肿瘤,动脉期即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后进一步强化。

.对胰岛细胞瘤的MRI诊断,错误的是:

A.多发生在胰体尾部B.常单发结节,直径多数不超过2cmC.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D.边界锐利E.不发生肝转移

注解:胰岛细胞瘤有良恶性之分,恶性者可发生转移,尤其多转移至肝脏。

、胰岛细胞瘤的好发部位为:

A、胰头B、胰头、体部C、胰体D、胰体、尾部E、胰尾部

.胰腺乳头状粘液腺瘤胰腺粘液化囊腺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肿瘤性质为潜在恶性或恶性。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由巨大肿物压迫邻近脏器所致。肿瘤多发于胰尾,瘤体的大小常与恶性程度和预后有关。CT扫描常表现为胰尾巨大多囊性病灶,间隔和周壁明显强化。与胰腺浆液囊腺瘤相比.胰腺粘液性囊腺瘤的囊腔较大(大于2厘米),数目较少(少于6个)。因此,两者分别另称为做小囊腺瘤和巨大囊腺瘤。

脾脏病变

.脾脏梗死的典型CT表现是:

A、呈三角形,低密度,尖端朝向外侧,有强化B、呈三角形,低密度,尖端朝向脾门,有强化C、呈三角形,低密度,尖端朝向脾门,无强化D、呈三角形,高密度,尖端朝向脾门,无强化E、呈三角形,高密度,尖端朝向外侧,无强化

.男性,18岁。疲乏,贫血貌,CT示脾前缘近切迹处多发小片状低密度区,部分略呈小锥形,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脾钝挫伤B.脾血管瘤C.脾淋巴瘤D.脾脏梗死E.脾脏囊肿

注解:脾脏梗塞后,其造血功能会受影响,导致贫血。

、有关脾脏肿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管瘤是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B.脾脏转移瘤少见,常见原发肿瘤的顺序依次为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C.多数脾脏转移瘤与淋巴瘤的增强特点大致相似D.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早期(30S内)有利于脾淋巴瘤的显示E.与其它脾脏转移瘤相比,脾脏黑色素瘤的MRI信号特点较具有特征性

注解:恶性黑色素瘤占脾转移瘤的50%.其他主要来源于乳腺、肺和卵巢的恶性肿瘤.

.下列关于脾血管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单发或多发B.T2WI呈高信号C.T1WI呈边缘清晰的明显低信号区D.延迟扫描对比剂逐渐向心性填充E.增强扫描早期呈典型的结节状强化

、下列关于脾血管瘤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性或囊实性肿块B.边缘清楚低或等密度病灶C.由毛细血管或海绵样扩张血管构成D.毛细血管瘤最为常见E.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

注解:脾脏血管瘤往往生长缓慢,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

.关于脾血管瘤,以下不正确的是:E

A.可单发或多发B.T1WI呈边界清晰的低信号区C.T2WI呈高信号D.延迟扫描均匀强化E.增强扫描早期呈典型的结节状强化

注解:增强扫描早期强化不明显,延迟期可有强化,呈等密度充填;这可能与脾脏是富血供脏器,所以脾脏组织在动脉期强化较血管瘤明显原因。脾血管瘤可呈囊性、囊实性或实性。

、典型脾脏血管瘤表现为:

A.是脾脏较少见的良性肿瘤B.T1WI上为等信号C.在T2WI上为明显高信号D.强化程度略低于脾脏实质E.呈“快进快出”强化

.应用如下哪种MRI技术有助于显示脾脏淋巴瘤和转移瘤:

A.Mn-DPDP增强MRIB.SPIO增强MRIC.脂肪抑制D.增强MRAE.翻转恢复序列的T1WI

注解:此题为多次出现考点。脾脏淋巴瘤多与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相关,使用SPIO后,淋巴瘤于T2WI呈低信号。而转移性肿瘤给药后不摄取SPIO信号无明显改变,周围脾脏实质因摄取SPIO信号明显降低,即与周围脾实质形成明显对比。与B超,CT和常规平扫和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磁共振检查相比,SPIO对转移性肿瘤检出的敏感性更大.

脾脏转移瘤中具有特征性表现的是黑色素瘤。某些肿瘤如黑色素瘤的转移多呈出血性转移,在T1和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高信号病灶。

.脾破裂出血易于积聚于:

A.网膜囊B.胃脾隐窝C.左侧结肠旁沟D.右侧结肠旁沟E.肝下间隙

、关于脾鈍性伤CT检查,错误的是:

A.血肿密度随时间而变化B.新鲜血肿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C.CT增强扫描易于发现等密度血肿D.多数脾损伤CT平扫可诊断E.脾破裂出血多储积在左侧结肠旁沟

注解:CT平扫无法区分实质内等密度血肿和脾脏实质。

、一白血病患者,近期出现左侧腰背部及左下肢疼痛,CT显示左侧腰大肌处肿胀,可见高密度肿块,CT值85Hu,增强扫描未见强化。最可能的诊断是:

A.腰大肌脓肿B.腰椎间盘突出C.腰大肌血肿D.腰大肌转移E.腰大肌横纹肌肉瘤

胃部病变

、食道裂孔滑疝是指:

A.食道胃联合位于膈下B.疝入纵隔的胃使膈肌脚外移C.食道短缩D.膈肌后外侧缺如E.膈肌前部缺损

.胃粘膜皱襞大小基本反映的是:

A胃收缩状态B.胃张力程度C.胃壁肌层厚度D.粘膜肌层厚度及功能E.粘膜下层厚度及功能

.患者,男。胃病史多年,血浆蛋白降低。X线示胃体大弯侧粘膜皱襞粗大扭曲,胃壁柔软,蠕动存在。应考虑:

A.慢性肥厚性胃炎B.淋巴瘤C.静脉曲张D.Menetrier病E.Crohn病

.下列病症中不易引起胃扩张的疾病是:

A.胃扭转B.消化性溃疡C.胃粘膜脱出D.麻痹性肠梗阻E.幽门部恶性肿瘤

注解:胃粘膜脱出,胃粘膜脱垂入十二指肠,移入的胃粘膜皱襞可退回胃内

、下述对慢性胃炎粘膜糜烂错误的描述是:E

A.一般多发B.胃体及胃窦部多见C.愈合后不留疤痕D.病变仅侵及粘膜肌层E.钡餐造影不易发现

注解:利用钡餐造影中的黏膜皱襞技术,使粘膜上的病变(隆起或凹陷)以及黏膜皱襞的形态和走行的改变,多能在粘膜皱襞像上很好显示。

.良性溃疡X线征象中哪一项不正确:E

A、龛影突出胃壁轮廓之外B、治疗后好转C、龛影正面观呈圆形D、粘膜皱襞通到龛影口E、胃大弯浅盘状溃疡

注解:良性溃疡的粘膜皱襞可通到龛影口,而恶性溃疡的粘膜皱襞则有中断。

.不符合良性胃溃疡钡餐造影X线征象的是:C

A.龛影B.粘膜集中C.充盈缺损D.“B”形胃E.小弯短缩

.下述胃疾病不易形成溃疡的是:

A.迷走胰腺B.平滑肌瘤C.腺瘤D.早期胃癌E.疣状胃炎

注解:胃腺瘤多为癌前病变,其表面可发生溃疡;迷走(异位)胰腺,常伴发溃疡和出血。

.早期胃癌最常见的类型是:

A、Ⅰ型。B、Ⅱa型。C、Ⅱb型。D、Ⅱc型。E、Ⅲ型。

注解:Ⅱc型为浅表凹陷型。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类型:Ⅲ型溃疡性,即溃疡浸润型,为边界不清楚的溃疡,周围浸润明显。

、关于早期胃癌病理及X线钡餐造影征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病变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B.双对比造影易于显示病变C.早期胃癌与有无转移无关D.与病变面积大小相关E.表面凹陷型最多见

.进展性胃癌引起胃窦壁狭窄,壁僵硬,粘膜形态固定,在X线分型中应属于:

A.溃疡型B.蕈伞型C.局限浸润型D.弥漫浸润型E.混合型

.皮革状胃以X线征象哪项是错误的:

A.胃粘膜皱襞形态不变B.胃腔缩小C.幽门管多呈关闭状态D.胃壁蠕动消失E.食管可继发扩张

注解:Ⅳ型:弥漫浸润型,癌组织沿胃壁各层弥漫性浸润生长,累及全胃时,整个胃壁硬而呈皮革状,称皮革胃,恶性程度高,转移早。胃癌生长方向并不是向胃腔内突出,而是向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浸润。

.下列疾病中一般不会造成胃张缩不良的是:

A.慢性胃炎B.胃多发性溃疡C.胃周围粘连D.早期胃癌(Ⅱc型)E.早期胃癌(I型)

.胃下垂多发生于:

A.老年女性B.老年男性C.青壮年男性D.青壮年女性E.儿童期

.常用胃MRI检查序列不包括:

A.快速恢复的FSET2WIB.单次激发半傅立叶采集的FAET2WIC.脂肪抑制的稳态进动的梯度回波D.SET1WIE.快速扰相GRET1WI

十二指肠病变

、十二指肠球溃疡最常发生于:

A.小弯侧B.大弯侧C.前壁D.后壁E.弯隆部

、小儿腹部平片出现“双泡”征应诊断:

A、正常变异B、胃扭转C、幽门肌肥大D、十二脂肠梗阻E、小肠旋转不良

注解:立位片胃十二指肠呈两个气液腔。

.关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见球部变形B.溃疡可多发C.可形成慢性穿孔D.胃蠕动可增强E.部分可恶变

注解:由于容易伴发幽门部痉挛、梗阻,加之胃分泌物增多潴留,刺激胃容受性舒张增强,所以胃蠕动可增强。认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不会癌变的原因是由于十二指肠溃疡多伴有高酸分泌,可抑制致癌物质亚硝胺盐的生成,而不至于发生癌变。

小肠病变

.口服钡剂通过小肠到达回盲部时间过缓的诊断标准是:

A、>3小时B、4>小时C、5>小时D、6>小时E、7>小时

、关于小肠下列所述不正确的是:

A.长度一般5m~7mB.吸收作用主要在上部小肠C.空肠可见钟摆运动D.回肠末端可见逆蠕动E、回肠管腔壁较空肠厚

.小肠淋巴滤泡最丰富的部位是:

A十二指肠B空肠上段C.空肠下段D.回肠近段E.回肠远段

、下列诊断小肠克隆病较为特征性X线表现是:E

A.多发生于回肠远端B.“卵石征”C.“跳跃征”D.管腔狭窄E.纵行溃疡

、下列征象中,不符合诊断肠结核X线表现的是:D

A.回盲部激若现象B.粘膜溃疡C.小息肉样充盈缺损D.病变偏于肠管一侧E、可形成瘘管

、增殖型肠结核X线征象中哪项不正确:

A、多发生于回盲部B、肠管狭窄变形明显C、多出现“跳跃”征D、可出现不全肠梗阻E、盲肠短缩

注解:跳跃征(skipsign):多见于溃疡型肠结核,病变段肠管痉挛激惹,钡剂充盈不良,呈细线状,其上、下肠管充盈正常。

.下述疾病中引起盲肠缩短、变窄收缩最常见的原因是:

A.溃疡性结肠炎B.阿米巴性结肠炎C.局限性肠炎D.增殖性肠结核E.慢性痢疾

注解:增殖性肠结核因纤维增生致肠管缩短、变窄收缩。

直肠病变

.直肠息肉大于多少时,50%为恶性:

A.0.5cmB.1cmC.1.5cmD.2cmE.2.5cm

、CT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的描述,错误的是:B

A.直肠癌的分期B.判断癌肿肠壁内浸润深度C.直肠癌患者行CT检查前需清洁肠道D.判断癌肿对直肠周围脏器的侵犯E.直肠癌的CT分期与术后TNM分期存在一定差异

、以下CT征象,哪一组不能作为诊断中晚期直肠癌的依据:D

A、肠壁全周增厚B、病变与周围盆腔结构分界不清C、盆腔内淋巴结直径大于1.5cmD、盆腔扁平无蒂,有完整的轮廓?E、骶骨或尾骨显示骨破坏

.以下哪一项直肠癌的CT表现提示失去手术机会:

A.直肠全周受累B.肿块外缘毛糙C.直肠周围脂肪内肿大淋巴结D.直肠周围筋膜增厚E.直肠周围脂肪密度增高

注解:结直肠癌晚期则预后差,周围神经受侵犯、直肠周围脂肪组织的浸润以及血管内肿瘤栓塞等均为预后不良的因素。直肠癌分期:侵犯黏膜肌层属B1期,直肠癌侵犯肠壁全层,但无淋巴结转移,属B2(年Astler-Coller分期)。

、MRI检查为更好的发现直肠局部粘膜病变,下列最有效的做法是:

A.采用矢状位T2加权像B.进行动态增强扫描C.采用脂肪抑制脉冲序列D.应用直肠表面线圈E.直肠内注入对比剂

.直肠MRI检查前准备工作不包括:

A.检查前禁食4~6小时B.检查前清洁洗肠C.应用直肠内线圈D.直肠内注射对比剂E.常规使用镇静剂

.常用于评价直肠癌肠壁受累程度,判断肿瘤与相邻结构关系的序列为:

A.快速梯度回波增强扫描B.高分辨率T2WIC.快速T1WID.矢状位T1WIE.脂肪抑制序列

注解:胃肠道MRI检查最佳部位:直肠。高分辨率T2WI可以观察直肠周围脂肪、筋膜是否受累,以及是否有渗出,直肠周围脂肪间隙内是否有肿大淋巴结。

.MRI诊断直肠癌的主要依据是:B

A.肠梗阻B.肠壁增厚且可见腔内肿块C.肠管扩张D.肠管变细E.肠道出血

.直肠癌MRI检查评价骶骨受累首选序列为:

A.横轴位T2WIB.横轴位T1WIC.矢状位T2WID.冠状位T1WIE.冠状位T2WI

.下列关于直肠癌MRI检查的叙述,错误是:

A.检查前可清洁肠道B.T2WI无助于鉴别肿瘤复发与纤维瘢痕C.脂肪抑制梯度回波T1WI增强扫描有助于直肠癌的诊断D.矢状面是必须不可少的扫描方位E.可选择水作为腔内对比剂

.直肠癌术后随访,应首选哪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A.钡剂灌肠B.内镜C.CT增强扫描D.MRI平扫及增强扫描E.B超

腹腔内病变

、下述可以产生类似急腹症症状的胸部疾病是:

A、肺炎B、肺梗塞C、胸膜炎D、心包积液E、以上均可以

.CT扫描发现在心后区类圆形“肿块”影,内含少量气体,与横隔关系密切。下述疾病中可能性最大的是:

A、心包囊肿B、淋巴管瘤C、膈疝D、肺隔离症E、神经源性肿瘤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bktw.com/kjscys/93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