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36(03):-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介入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后,血管内治疗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稳步发展[1]。并且,随着球囊、支架以及血流导向装置等辅助工具在介入治疗领域的运用,采用这一技术可为85%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提供栓塞治疗[2]。虽然短期数据显示血管内栓塞技术很有前景,但长期随访数据表明,需再次治疗的不完全栓塞动脉瘤、动脉瘤颈部残留以及复发动脉瘤的发生率不可忽视[3]。更重要的是,采用血管内治疗的一些动脉瘤,如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部分血栓栓塞的动脉瘤,被认为在治疗后17个月内的复发率可高达30%[4]。随着血管内治疗手术的增加,临床医生对于栓塞后复发动脉瘤的处理经验逐渐增多。本文综述了介入栓塞术后复发颅内动脉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复发的相关因素、再治疗指征,并着重介绍了其开颅夹闭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栓塞术后复发动脉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对于颅内动脉瘤栓塞后复发问题,首先应明确动脉瘤再通和完全栓塞后再生长的定义。动脉瘤再通指已被弹簧圈致密栓塞的动脉瘤再次开放。动脉瘤再通说明初次治疗时该动脉瘤的瘤囊已达完全填塞,其特点是动脉瘤瘤囊的大小并未发生改变,而很可能是在血流动力学压力的推挤下,弹簧圈被压缩后向瘤顶挤压从而导致瘤颈被重新暴露在血流之下。完全栓塞后再生长则是指动脉瘤的瘤囊体积变大,导致弹簧圈无法封堵瘤囊[5]。

然而,正如国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试验(InternationalSubarachnoidAneurysmTrial,ISAT)协作组指出的,经血管内治疗的动脉瘤最终被完全栓塞者仅占全部行血管内治疗患者的66%,而剩余的34%未被完全栓塞的动脉瘤患者需重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bktw.com/kjscby/92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