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造影术被称为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但传统的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术后需卧床8-24小时,患者舒适度和体验感较差。近日,医院神经肿瘤科成功开展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即刻能下床活动,就医体验大幅提升,实现技术创新与患者满意的双赢。

今年59岁的丁女士患有高血压,经常性出现头昏。最近头昏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医院进行检查,经头颈部血管检查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为进一步评估丁女士的血管及动脉瘤状况,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经神经肿瘤科治疗团队讨论,决定为她实施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能够清晰地显示颅内大血管及侧枝循环状况,被称为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神经肿瘤科主任杨海峰介绍,传统的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容易定位,易于操作,穿刺成功率高,被神经介入医师广泛采用,但是股动脉穿刺也存在诸多不足。

因股动脉解剖位置较深,术后止血困难,易导致局部大出血、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等问题。局部压迫力度过大可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导致低血压等并发症。此外,患者术后需严格卧床8-24小时,易出现腰痛和排尿困难,引发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问题,让患者体验不佳。

此外,由于患者合并降主动脉弓迂曲狭窄,若按照传统的股动脉穿刺,不仅造影管到位难度大,并且还会大大增加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杨海峰主任了解了丁女士的情况后,建议采用经桡动脉穿刺完成脑血管造影术。“经桡动脉穿刺相对于传统入路,易于穿刺和止血,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护理简单、恢复快、无需卧床等优点,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大幅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也让患者对于脑血管造影术的接受度大大提高。”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在心脏介入领域普遍应用,已成为冠脉造影的首选入路途径。但由于脑血管较冠状动脉解剖复杂,血管变异及迂曲多,桡动脉所在的锁骨下动脉与其他脑血管在主动脉弓的同一方向,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在技术操作方面上仍有一些难度,需要术者掌握较高的导管操作技术,故目前未在神经介入领域普遍应用。

为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神经介入治疗团队针对丁女士的病情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手术当天,由普通内科龙波医生和张宇琳医生完成右侧桡动脉穿刺,由神经肿瘤科阮健医生及石油医生置入导丝、造影导管、主动脉弓上成形、行目标血管正侧位及旋转3D造影。

手术历时1个小时顺利完成,术中发现患者降主动脉弓明显迂曲狭窄,左侧前循环多发动脉瘤,需要二期行进一步手术治疗。

术后丁女士仅右手腕部压迫,即刻可自行下床行走、自由如厕,无需强制卧床,大大改善了术后的舒适度体验。

“经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标志着神经肿瘤科脑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再上新台阶,同时也为后期开展复杂血管疾病治疗奠定了技术基础,实现了技术创新与患者满意的双赢局面。”杨海峰主任表示。

文字丨阮健刘春燕

编辑丨刘君亮

审核丨熊志翔程风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bktw.com/kjscby/13641.html
------分隔线----------------------------